曾益新被贬 曾益新院士:全科医生从没被这样重视过
导语:对于全科医生的培养来说,如今时机非常好,国家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非常重视,全科医生从来没有被这么重视过,这是史无前例的机遇,全社会应形成广泛共识,大力推动国家相关政策落实。
作者:田栋梁
来源:医学界智库
随着国家医改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分级诊疗实施的基石和保障的全科医生也日益受到重视。身为北京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曾益新院士认为:“对于全科医生的培养来说,如今时机非常好,国家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非常重视,全科医生从来没有被这么重视过,这是史无前例的机遇,全社会应形成广泛共识,大力推动国家相关政策落实。
”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初步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对于这个目标,曾益新院士表示数量虽然有些偏少,但即便如此,这个任务也很艰巨,到2020年也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而培养医生的周期又很长。
曾院士指出,现在全科医生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依然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瓶颈,基层必须有足够数量且经过严格训练的全科医生,老百姓能够信任他们,这是最基本的问题,围绕这个目标,设计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加快全科医生的培训,吸引他们安心到基层工作。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是关键。岗位吸引力包括薪酬、职业发展空间、继续教育、社会地位等方面。曾院士表示,只有足够的岗位吸引力,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全科医生队伍中,其它科医生也可以选择接受全科培训,加注全科执业。
岗位吸引力的重要性,曾益新院士举了深圳罗湖的例子。2015年深圳罗湖医院集团向全国招募50名全科医生,年薪三十万、编制在区医院、工作满5年后分配福利房等优厚的待遇吸引了全国一千多人报名,其中还包括首都医科大学的一位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对此曾院士说:“深圳能做的,上海为什么不能做?北京也可以做吧?杭州、苏州、南京也能做吧?不过,各地根据当地情况提供待遇,深圳给30万,贵州可能就不用这么多。
” 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的老师积极性都很高,都希望能招到更多学员,但报名的人却不多,“主要还是因为岗位吸引力不够,大家看不到美好的前景。
” 基层缺乏足够的优秀的全科医生,导致老百姓看病越过基层直奔大医院,大医院人满为患,又引起老百姓的各种抱怨。对此曾益新院士说:“其实这不是大医院的问题,是基层太弱,大医院承受的负担太重,自然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果基层强了,能留住80-90%的病人,只有10%~20%的疑难重症病人到大医院来,大医院服务自然就上去了,所以大医院看病体验不好,根源在基层,等大部分病人都留在基层时,大医院必然要改进医疗服务,使基层更愿意转病人给他了,这时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 既然全科医生对中国医疗改革如此重要,那么中国全科医生的现状是怎样的呢?近日,医米调研所做的一份《中国全科医生工作现状调研报告》出炉,对其中反应出的一些问题,我们也请曾益新院士进行了解读。
《医学界》:参与本次调研的全科医生大部分分布在县、乡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其中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31%、乡镇卫生院24%,村卫生院8%,对这个分布您怎么看? 曾益新院士:当然更多的全科医生应该在基层工作,但上级医院同样也需要一部分全科医生,这只能说明我国全科医生供应量不足,上级医院和基层一起竞争时,自然首选上级医院了,并不奇怪。
《医学界》:调研中对比不同医疗机构发现,医疗设备缺乏是所有医疗机构最多的选择,此外,村卫生室、乡镇医院和城镇社区卫生中心缺乏医药设备、医药的情况严重。
曾益新院士:基层医疗机构不需要很高的设备配置,主要靠全科医生对病人连续长期的跟踪服务,根据临床经验,对病人做出初步的判断,所以有基本的设备就够了。
药品配备方面,其实国内不应根据医疗机构的等级来配置药品,而应该看医疗机构服务的对象。全科医生服务对象更广,病人从大医院转回之后有些药物还要继续使用,从这些角度讲,该配的药品应该配好。
这是政策问题,不能简单的用行政管理方式根据医院级别设定药品配置。 《医学界》:对全科医生的分布您怎么看?全科医生职业会成为医生未来的机会吗? 曾益新院士:如果全科医生占整个医疗队伍的50%(实际上还应该更高),那么乡镇社区全科医生应该占到80%左右,现在基层比例偏低。
如果全科事业发展的很好了,全科医生岗位的吸引力足够了,未来医生的求职就多了一个选择,不至于打破头地往大医院挤,等于医学生多了职业发展空间,不至于进不去大医院就改行了,卖药去了。
另外,未来在社区工作的全科医生,相当于社区领袖,会非常受尊重、受欢迎,被老百姓所需要,医生能从中找到职业归属感、荣誉感,也是医生这一高尚职业的回归。
而全科医生到位了,大医院也能从沉重的门诊负担中解放出来,更有时间精心治疗疑难病人,做教学和科研,回归到大医院的本职工作。 《医学界》:您是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委,也是北京医院院长,在北京医院您做了哪些全科方面的工作? 曾益新院士:第一,保健工作是北京医院的重点任务之一,为保健对象服务时,强调预防为主、防病为主、健康管理为主,强调把保健服务的重心前移,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全科医生充实我们的保健医生队伍,通过多做健康管理服务,达到少生病的保健目的。
第二,对于赋予了保健任务但全科知识结构不足的医生,我们对他们进行全科培训,以前可能是内科医生、外科医生等,参加全科医生培训后,具有了全科医生的知识结构了,就能承担这项任务了。 第三,我们帮一些社区医疗机构培训全科医生,同时还把我们的全科医生派到社区去给老百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