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怎么读音 吴宓 一生最爱毛彦文
上文写道,吴宓当年随众多教授来长沙,任教长沙临时大学,时间的起讫是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九日至一九三八年二月十二日。这期间,也就是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发生了一件对吴宓而言非同凡响的大事,那便是曾任过国务总理的熊希龄先生于香港病逝。一九三五年,时已六十有五的熊希龄娶三十七岁的毛彦文为妻,这在当时是轰动朝野的大新闻,报章杂志猛炒之。吴宓一直深爱着毛彦文,却总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毛彦文,英文名海伦,浙江江山人,一八九八年生。一九二零年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两年后转入金陵女子大学。一九二九年留学美国,获硕士学位。一九三一年归国后,即在上海复旦大学和国立暨南大学任教。早年曾与表兄朱君毅订立婚约,后朱移情别恋,婚约解除。
吴宓与朱君毅是挚友,曾同窗六载。毛彦文当年写给朱君毅的信,吴宓全都看过。从那时开始,吴就对毛产生了爱意,只是同学之女友,不好意思表示出来。后朱毛解除婚约,吴见机会来了,便大胆地追求起来。
吴宓的妻子陈心一,与毛彦文系浙江女师的同学。当年吴与陈之结合,毛还曾作为特使到陈家去做过私访。那时吴在美国,陈心一的哥哥陈烈勋写信给吴,将自己的妹妹介绍给他,吴便与朱君毅商量,请他委托未婚妻毛彦文到陈家去摸摸情况。
毛不辱使命,将调查的情况如实相告:“陈氏系一旧式女子,以贤妻良母最为合适。皮肤稍黑,但不难看,中文精通,西文从未学过,性情似很温柔,倘若君想娶一位能治家的贤内助,陈女士很恰当;如果想要善交际、会英语的时髦女子,则应另行选择。”
吴宓与陈婚后,生有三女。一九二九年吴与陈离异。为此,毛彦文曾力劝,并对吴多有批评。吴说他的离婚是因为毛的缘故,但毛不认。一九三一年七月六日,吴在日记中写道:“宓为爱彦而费力三大事,即离婚、助款、游欧,彦毫不感激,且极力表明彦不负责任;彦对宓之思想感情,毫不了解,且极不赞成。”总之,吴对毛彦文是穷追不舍,但又并不专心,时不时地见异思迁,碰了壁,再又回过头来。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吴宓日记云:“散会后,上楼。贺麟招宓至阅报室中,指示宓看日前汉口《大公报》电讯,载称熊希龄君,于二十五日在香港病逝云云。宓震惊,深为彦悲痛。万感交集,终宵不能成寐。于枕上得诗一首,‘忏情已醒浮生梦’云云……彦嫁未满三载,得此结局!
人生如小说戏剧,真到结尾收场时矣。”第二日,吴日记又云:“自觉我一生惟爱彦最为深至久长,熊公既殁,宓或可有机缘与彦重复旧好终成眷属乎……”一九三八年二月一日与三日分别有日记云:“夜,又与逵久谈。
宓言将写长函寄彦,希望与彦结合,盖此生对彦为永久之真爱,馀皆一时之寄托而已。”“逵去后,宓乃闭户作长函与彦,历叙宓真切爱彦之经过,引咎自责。对于失彦之痛恨,三年来如何拒绝一切女子,今兹惟望与彦结婚。
至于手续与形式,或迟或速,由彦决定,宓必谨遵曲从。至熊公之遗产,可以一文不取,藉免世俗之讥评云云。此函情文至美。费一夜之力写成,于明日挂号寄彦。”谁知到后来,依然是有意栽花花不发,竹篮打水一场空。
吴宓曾写过一首这样的诗:“吴宓苦恋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毛与熊结婚之际,吴痛不欲生,设法吁请毛取消婚约,未果,便作诗抒怀:“渐能至理窥人天,悲欢离合各有缘。侍女吹笙引凤去,花开花落自年年。
”“殉道殉情对帝天,深心微笑了尘缘。闭门我自编诗话,梅芯空轩似去年。”吴宓将此二诗收入到他的《空轩诗话》中。他说,在这本诗集中,凡题下未注姓名之情诗,都是为海伦而作。照说,吴如此地深爱着毛,毛就是铁石心肠,也当被感化吧,为何毛到老都无动于衷呢?近日读毛彦文于九十高龄时在台湾所写的《往事》一书,其中有一节谈到了吴宓。
她说:“吴脑中似乎有一幻想女子,这个女子要像他一样中英文俱佳,又要有很深的文学造诣;能与他唱和诗词,还要善于词令;能在他的朋友、同事间周旋;能在他们中谈古说今……不幸他离婚后将这种理想错放在海伦身上。
”毛说吴并不了解海伦,其性格也完全不同,自己尝过失恋苦果,对男人失去信心,即使两人勉强结合,也难长久。
而且,她压根就不可能像陈心一那样对吴百般顺从,并容忍吴的任意取闹。再者,毛一直深爱着朱君毅,分手后,她设法避免一切与朱相关的人事接触,吴系朱的好友,心理上便有障碍。
而且,吴每次写信,总要提及当时他在朱君毅处看了海伦的信,如何地深为所动产生幻想等,实在是让毛彦文心生反感无法接受。不过,毛对吴还是有着颇为中肯的评价:“吴君是一位文人学者,心地善良,为人拘谨,有正义感,有浓厚的书生气质而兼有几分浪漫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