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七战七捷骗人的 苏中七战七捷:粟裕指挥的以一敌四的惊人胜利

2018-09-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7月至8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华中野战军在江苏省中部地区,对进攻之国民党军进行的一系列作战.苏中解放区西临运河,东抵东海之滨,南濒长江,北靠两淮.盐城,与苏北解放区相接.该地区河流密布,阡陌纵横,物产丰富,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创建的老根据地.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的战争锻炼,加以土地改革开始较早,动员充分,组织严密,党政军民团结一心,支援战争的积极性高,潜力也大.苏中七战七捷骗人的 苏中七战七捷:粟裕指挥的以一敌四的惊人胜利由于苏中是华东我军的前哨阵地和粮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7月至8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华中野战军在江苏省中部地区,对进攻之国民党军进行的一系列作战。

苏中解放区西临运河,东抵东海之滨,南濒长江,北靠两淮、盐城,与苏北解放区相接。该地区河流密布,阡陌纵横,物产丰富,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创建的老根据地。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的战争锻炼,加以土地改革开始较早,动员充分,组织严密,党政军民团结一心,支援战争的积极性高,潜力也大。

苏中七战七捷骗人的 苏中七战七捷:粟裕指挥的以一敌四的惊人胜利

由于苏中是华东我军的前哨阵地和粮食基地,且直接威胁着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因此,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就不断发起对苏中解放区的进攻。

是年7月,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以苏中解放区作为主要攻击方向之一。国民党军在长江两岸的南通、靖江、泰兴、泰州、扬州、江阴、扬中、镇江等地,集中了整编第49、第83、第25、第21、第65师及第69师之第99旅共15个旅约12万人,由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汤恩伯(7月中旬由李默庵接替)指挥,企图首先占领如皋、海安,巩固长江北岸阵地,尔后沿通榆公路(南通至赣榆)和运河线北进,策应由淮北、淮南向南、向东进攻的国民党军夹击淮阴地区,侵占整个苏腕解放区,消灭华中野战军或迫其北撤,进而在山东地区与解放军决战。

苏中七战七捷骗人的 苏中七战七捷:粟裕指挥的以一敌四的惊人胜利

国民党军预定在7月15日向发苏中解放区起进攻。

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考虑到在苏中老根据地作战,具有人力、物力、地形诸多有利条件,即向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提出先在苏中地区打一仗暂缓西移的建议,经多次争取,获得批准,遂与政治委员谭震林一起,集中华中野战军主力第1、第6师及第7、第10纵队共19个团约3万余人,利用国民党军分路进犯,间隙较大,兵力分散的弱点,采取集中优势兵力,逐次歼灭国民党军的战法,在苏中地区连续进行七次战斗。

苏中七战七捷骗人的 苏中七战七捷:粟裕指挥的以一敌四的惊人胜利

华中野战军在苏中战场的基本部署是:以第10纵队及部分地方武装扼守淮阴的南大门邵伯,阻击可能由扬州沿运河北犯之敌;以主力第1、第6师及第7纵队共15个团集结在如皋、海安地区,充分利用地形熟悉,补给方便和老根据地群众拥护的有利条件,在苏中解放区的前部海安、如皋、黄桥、泰兴地区连续歼敌。为争取先机,打乱敌人的进攻部署,创造尔后歼敌的有利条件,第一仗决心主动进攻泰兴、宣家堡,求歼整编第83师的第19旅。

7月13日,华中野战军主力第1、第6师第7纵队共15个团的兵力,各以五倍于敌的兵力,分别向守备薄弱的宣家堡、泰兴守敌整编第83师之第19旅发起攻击。经激烈战斗,至15日拂晓,除泰兴的核心据点庆云寺守敌一个团部外,第19旅两个团及旅属山炮营共3000余人被我歼灭。

国民党军发现华中野战军主力在宣泰地区,即以驻江阴的整编第65师主力及驻靖江的整编第69师之第99旅于15日北援泰兴;以整编第49师主力由平潮经白蒲乘虚向如皋进攻,另以整编第83师主力由泰州沿海(安)泰(州)公路东进策应。

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考虑到进犯如皋之敌对我后方威胁较大,决定除以少数兵力继续攻击泰兴残敌以迷惑国民党军,以苏中军区部分地方武装及第7纵队1个团坚守如皋外,主力于17日东移,以四倍于敌的兵力,出敌不意地奔袭进至如皋以南之敌第49师主力。

17日,整49师师部率第26旅进至如皋东南的鬼头街、田肚里地区;第79旅进至宋家桥、杨花桥地区。我东进部队经60多公里的隐蔽急行军,于18日晚将国民党军分别包围。在分区武装有力配合下,经19、20日两日激战,歼灭第49师师部及第26旅全部、第79旅大部万余人。22日,因由泰兴东援的国民党军整编第65师等部已逼近,我军主动撤出战斗。该敌遂占领了如皋。

如南战斗后,华中野战军将主力立即北移海安东北地区休整补充;并将由淮南撤出的第5旅和华中军区特务团调至东台地区,以增强战力。7月30日,国民党军又集中6个旅的兵力,分别由如皋、姜堰(今泰县)合击苏中之水陆交通枢纽海安,企图寻华中野战军在海安决战。

同日,中央军委指示华中野战军:“在我军主力未获充分补充休息、恢复疲劳以前,及敌未进至有利于我之地形条件以前,宁可丧失一些地方,不可举行勉强的无把握的作战。”华中野战军以第7纵队一部,在海安以南、以西地区,采取运动防御,节节阻击国民党军的进攻,保障主力继续在原地休整,在给国民党军一定杀伤后,于8月3日,主动撤离海安,打破了敌人的决战计划。

国民党军占领海安后,错误地判断华中野战军放弃海安重镇是伤亡过大,认为苏中“共军大势已去”,不能再战。因而调整部署,以4个旅分兵西开姜堰、泰州地区;以1个旅东开李堡地区进行清剿,力图巩固并扩大其占领区,尔后继续向北进攻。

华中野战军主力经两周休整后,士气旺盛。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遂决心寻机歼击分散清剿的国民党军。8月10日夜,华中野战军乘新7旅旅部及1个团在李堡与海安守军第105旅旅部及1个团换防之机,突然向李堡发起攻击,以第1师将国民党军新编第7旅旅部及第19团全歼。

下午又在李堡以东地区歼灭了刚换防下来的第105旅1个团。尚在海安的新7旅旅长由于不明情况,仍率第2l团东开李堡接防。下午,当进至洋蛮河地区时,被第7纵队和第6师伏击歼灭。此战,我军仅用20个小时便歼敌8000余人。

李堡战斗后,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于8月14日向中央军委提出继续在苏中作战的建议,认为“在苏中作战不仅群众、地形、运输、粮食均较淮南方便,且有足够民力可用,同时威胁长江亦直接拖住敌人,不仅使其无法他调,且将吸引其继续调兵来援。

”苏中敌人除被歼者外,其余各部“均已遭很大消耗与损失,已很动摇,在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上说,亦较淮南为有利。”如主力西出淮南开辟新战场,代价大,且不一定能调动敌人。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长陈毅批准了粟裕司令员的建议。

中央军委并于8月13、15日指示华中野战军:苏中地区各部分散的敌军,有利于我各个击破,望利用苏中各种有利条件,“再布置几次作战,即如交通总队凡能歼灭者一概歼灭之。你们如能彻底粉碎苏中蒋军之进攻,对全局将有极大影响。”并强调指出:切勿骄傲轻敌,每战均须精心计划,充分准备。

这时,国民党军调整部署,将第7、第11交通警察总队共7个大队部署于丁堰、林梓至东陈镇之间,控制南通至海安公路。依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等分析:如歼灭该部国民党军,既可打开西进走廊,又可威胁南通,孤立如皋、海安,便于调动国民党军于运动中歼灭。

决定华中野战军经短期休整后,主力乘敌侧后疏于防范之际,避开正面,于8月17日从海安、如皋东侧南下,发起丁(堰)林(梓)战斗。第1、第6师和第5旅及军区特务团于21、22日,先后攻占丁堰、林梓、东陈等据点,全歼敌5个交通警察大队共5000余人,切断了(南)通如(皋)公路,打开了我主力西进泰州、扬州地区的通道。

此时,淮北战场的国民党军已进逼淮阴。苏中地区国民党军为配合淮北敌人对淮阴的进攻,于8月23日以驻扬州的整编第25师主力沿运河线向邵伯、高邮方向进攻,企图南北夹击淮阴。为防备我军由丁堰、林梓北攻如皋,同时令驻黄桥的第99旅加强如皋的防御。

华中野战军为打退国民党军对邵伯的进攻,保障苏中侧翼和淮阴的安全,令第10纵队及第2军分区武装部队坚守邵伯;以第7纵队箝制海安守军;以主力第1、第6师和第5旅及军区特务团,由丁堰、林梓地区西进,准备攻击泰州,以逼迫进攻邵伯的整25师回援,伺机歼击之。

24日,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得悉由黄桥东援之敌第99旅和由如皋西出接应之敌第187旅附第79旅1个团即将出动,遂即命令西进部队准备在如(皋)黄(桥)公路上与敌打预期遭遇战。

25日上午,黄桥之第99旅在如皋守军西出接应下向东开进,果然与华中野战军主力在如黄路上分界、加力地区遭遇。华中野战军第6师迅速将第99旅包围于分界地区;第1师及第5旅将第187旅和第79旅一个团包围在加力地区。

为了加速战斗进程,并保证全歼,华中野战军粟裕司令员采取了先打弱的,后打强的,“一个一个的吃”的战法,随后集中兵力,首先攻歼战力较弱之第99旅。为此从包围加力的部队中抽出1个旅加强到分界方向,以五倍于敌的兵力,于26日首先歼灭了分界之敌第99旅。

随后向加力转用兵力,于27日以15个团的兵力全力围歼战斗力较强的第187旅和第79旅1个团,并乘胜于31日攻占黄桥守军第160旅5个连投降。此役,共歼敌共歼敌两个半旅约1.7万余人。

与此同时,由扬州分三路向邵伯、丁沟、乔墅进攻的国民党军整25师,遭到第10纵队3个团和地方武装的顽强阻击。国民党军整编第25师两个旅连续猛攻四昼夜,伤亡2000余人,仅占领乔墅一地。战至26日,由于我军在如黄公路歼灭第99旅,严重威胁整编第25师的侧背泰兴、泰州。整编第25师被迫退回扬州、仙女庙(今江都)之线。至此,历时一个半月的苏中战役胜利结束。

此战,我华中野战军以19个团(8月中旬增至22个团)的兵力同优势国民党军连续进行了七次战斗,均取得胜利,被誉为苏中“七战七捷”。作战中,我华中野战军以伤亡1.6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6个旅、5个交警大队共计53700人,其中俘敌31200人,毙伤22500人。

中央军委8月28日向全军的通报中指出:苏中战役,我军“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例如八月二十六日集中十个团打敌两个团,八月二十七日集中十五个团打敌三个团),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优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照办理”。

点评: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在解放军战史上和中国战争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解放军今后的作战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全面内战爆发后在主要战场上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初战,苏中战役带有战略试战和战略侦察的性质。

这一战役证明:依托解放区进行内线作战,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从而为我军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战争初期的内线歼敌方针提供了经验。这一战役还证明,处于劣势装备的我军,只要采取正确的战役指导和正确的战术,完全能够歼灭全副美械装备的敌军。

在解放区作战之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这一点连国民党军也有深切的感受,国民党的战史在评述苏中战役时曾谈到:共军“行动自如,情报灵活,我军则时有盲目作战之感,常贻匪以集中兵力,袭击我一点之机。”

此战同时还充分显示了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卓越的军事才能。战前,粟裕从战略全局的角度出发,认真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然后力排众议,斗胆直陈,使中央同意此次作战。在作战过程中,没有机械地教条主义地运用战略指导原则,不轻易放弃一个战略支点,但也不死守一地;战略上采取了持久战,坚决的执行了中央的指示;战役战斗采取速决战,迅速歼灭敌军;战术运用丰富巧妙,灵活多变,先后运用了游击战、运动战、奔袭战、伏击战、攻坚战、遭遇战、歼灭战、阵地战、运动防御战等多种作战方式;指挥各兵团协同作战,集中炮火使用,并且在作战中能够始终集中优势兵力,将敌人各个歼灭。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解放军的作战原则,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在总结经验是,粟裕也指出了战役中的不足之处:“一是协同动作上,还没有做得很好。特别是攻击部队与钳制部队,不能很好的呼应与配合,第一线部队与第二线部队配合也差,各兵团还不能按照时间完成自己的任务。二是通信联络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做得很好。三是侦察警戒问题,主要是下面对敌情不注意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