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是黄埔几期 戴安澜:“黄埔之英 民族之雄”
戴安澜,1904年生,又名衍功,安徽无为人。 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进入黄埔军校。 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在1938年鲁南会战中,曾率部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4昼夜,因战功卓著,升任89师副师长。
同年8月,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升任国民党第5军第200师师长,12月参加桂南会战。在昆仑关大战中,戴安澜指挥有方,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取得重大胜利。 1942年3月,戴安澜率部赴缅甸参加远征军抗战。他率领200师不惜冒孤军深入的危险,开进同古,逐次接替英军防务。同古保卫战结束后,戴安澜在撤退过程中,遭敌袭击,身负重伤,后壮烈殉国。
长江之畔的芜湖市无为县洪巷镇风和村,是抗日名将戴安澜出生和度过少年时期的地方。青砖小瓦的民国风格建筑矗立村野,两进三开间的房子,屋内摆放着水车、石碾等旧物。一身戎装的戴安澜照片摆放正屋案头,睹之让人肃然起敬。
“这座老宅,是在族人帮助下修建的。 ”戴安澜的宗族孙辈戴晓进,这些年一直帮助照管着将军故居。他说,老屋历经沧桑,前些年,政府进行了修缮。修复后的将军故居现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芜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常有人前来参观。
1904年,戴安澜出生在无为县仁泉乡风和村 (今属无为洪巷镇)一个农民家庭,他在兄妹六人中排行第三,取名“衍功”。戴安澜七岁破蒙,取学名“炳阳”。 1922年9月考入在南京的安徽公学高中部一年级读书,次年秋辍学回家乡当塾师。
1924年,戴安澜应时任广东粤军第四师团长、远房叔祖父戴端甫函召,南下广州。这时,他立志救国,易名“安澜”,自号“海鸥”,决心像海鸥那样,搏风击雨,翱翔长空。是年底,参加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队,次年正式成为黄埔第三期学员,被编在步兵队学习。 1926年1月,分配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任排长。
投身军旅,戴安澜始终战斗在一线,保家卫国。 “九·一八”事变后,大片国土沦陷,日军步步进犯。 1933年3月,时任国民革命军团长的戴安澜,奉命率部赶往长城古北口,与日军主力展开激战。 “七七事变”爆发后,已升任旅长的戴安澜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中条山诸役。 1938年,先后参加台儿庄对日作战、武汉会战,因战功卓著,报记大功一次,晋升第89师副师长。
1939年底,已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 5军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奉命参加昆仑关攻坚战,阻止日寇继续北上。面对敌人猛烈炮火和飞机轰炸,戴安澜亲临前线,身先士卒,三失三夺昆仑关。是役,苦战近一月,毙敌数千,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战斗中,戴安澜身负重伤。经过一个月的疗养,创伤痊愈,他又回到部队。
1942年3月,戴安澜率部赴缅甸参加远征军抗战。他率领200师不惜冒孤军深入的危险,开进同古,逐次接替了英军的防务。为掩护英军安全撤退,戴安澜率部日夜抢修工事,布下三道防线,阻击迟滞敌军前进。
由于孤军作战,后援困难,可戴安澜决心誓死抵御到底。他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 ”全师指挥官纷纷效仿,誓与同古共存亡。同古保卫战历时12天,200师以高昂斗志与敌鏖战,以牺牲800人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日军4000多人,给敌人以重创,打出了国威。
战斗结束,戴安澜在撤退过程中,遭敌袭击,身负重伤。由于缅北复杂的地形和连绵的阴雨,戴安澜终因缺乏药物医治,伤口化脓溃烂,在缅北茅邦村壮烈殉国。
中国共产党高度颂扬戴安澜将军的英雄气概和壮烈事迹,毛泽东题赠了挽词“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题写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1947年,戴安澜将军灵柩始运抵芜湖,墓地择定赭山,以让将军隔江遥望家乡。如今,英雄之墓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前来瞻仰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将军的爱国精神和崇高风范,是留给后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