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传怎么读 嵇康死 《广陵散》绝

2019-06-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嵇康字叔夜 ,生于魏黄初四年 223,卒于魏景元三年 262 ,是三国时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姓奚,先世为会稽 今浙江绍兴 人 ,后迁至谯国銍 今安徽宿县 .<晋书·嵇康传>说他"早孤,有 奇才 ,远迈不群",还说他"恬静寡欲 ,含垢匿瑕 ,宽简有大度.嵇康传怎么读 嵇康死 <广陵散>绝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 ,长好<老>. <庄>."这段论述言简意赅,从中可以大致看出嵇康的为人为学:他是一个博览群书.才华横溢.注意

嵇康字叔夜 ,生于魏黄初四年 223,卒于魏景元三年 262 ,是三国时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姓奚,先世为会稽 今浙江绍兴 人 ,后迁至谯国銍 今安徽宿县 。《晋书·嵇康传》说他“早孤,有 奇才 ,远迈不群”,还说他“恬静寡欲 ,含垢匿瑕 ,宽简有大度。

嵇康传怎么读 嵇康死 《广陵散》绝

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 ,长好《老》、 《庄》。”这段论述言简意赅,从中可以大致看出嵇康的为人为学:他是一个博览群书、才华横溢、注意 自律、律人宽厚的学者。

他曾担任过中散大夫一职,为时很短,世称嵇中散。魏晋时期是门阀氏族 斗争极其残酷的时期,连何晏这样受曹魏政权重用的玄学家 ,也不免有“常畏大网罗 ,忧祸一旦并” 的恐惧心理。为了避免陷入政治旋涡,不少文人在生活上放浪形骸 ,在学术上则“托好老庄”,形成 了一种特殊的社会风尚。嵇康的喜好老庄,也受了这种风气的影响。

嵇康传怎么读 嵇康死 《广陵散》绝

嵇康是当时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另六贤分别是: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由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 ,故世谓竹林七贤”。其实所谓七贤 ,虽都是一时名士 ,但他们抱负 不同 , 旨趣各异,在通常的情况下 ,可以诗酒为友 ,一旦斗争尖锐 ,特别是在司马氏取代曹氏统治后 , 他们之间的差异就突显出来 ,有的人同嵇康就完全分道扬镳了。

嵇康传怎么读 嵇康死 《广陵散》绝

“七贤”中嵇康和阮籍境界高远 ,有 济世之志 ,他们特立独行 ,不和门阀氏族作妥协,尤其是嵇康 ,同司马氏进行了公开的斗争, 以致招 来杀身之祸。

刘伶逃避政治 ,终日以诗酒自娱,向秀醉心玄学,沉缅于老庄之学 ,但都不失为洁身自 好的士大夫。山涛和王戎则不同 ,他们投靠了司马氏 ,并且当上了大官,成了司马氏残酷统治的帮 凶,完全丧失了一个正直文人的气节。这就导致了嵇康同他们的彻底决裂。

由于嵇康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系曹氏姻亲 ,过去有的著作把嵇康的反司马氏归结于 此 ,这是不恰当的。正始末年 ,曹魏政权实际上已由司马氏操纵。自从曹爽和他的一大批亲信被 杀,司马氏夺取政权的最大障碍已被扫除,但司马氏并没有就此罢手 ,对心恋曹氏的“异己”继续大 肆杀戮 ,其暴虐程度比曹氏有过之而无不及。

司马氏于肆虐之余 ,却大谈名教 ,暴露出其狡诈虚伪 的一面,令嵇康最反感的就是司马氏的这种两面派行为 ,对此他进行了坚决的揭露和批判。

为了给 夺取曹氏政权制造舆论 ,司马氏抛出了“唐虞禅让”和汤武“吊民伐罪”是合乎“名教”的观点,意思是 说 ,司马氏取代曹氏和舜继承尧、汤武对桀纣讨伐一样,都是儒家。

思想所提倡和鼓励的。嵇康并没 有停留在对它的拉大旗作虎皮进行揭露上 ,而是对“名教”和儒家思想这面大旗本身就采取了否定 态度。由于嵇康受老庄的影响 ,对儒家学说本来就无好感 ,他曾经说过:“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 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 ,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

”针对儒家的繁琐礼教,他说过:“崇简易之教,御 无为之治 ,君静于上 ,臣顺于下”,认为这样就能够达到“玄化潜通 ,天人交泰”。从上述可见 ,嵇康的 思想是非名教、非儒家的,所以 ,司马氏打着名教的旗号篡夺政权,理所当然地会遭到嵇康的反对。

(之五十九) 嵇康批判司马氏 ,集中体现在他写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中 ,山巨源就是他以前的好友山涛。这 既是一篇和卖身求荣、投靠司马氏的故友的绝交书,也是一篇揭露司马氏、批判儒家“名教”的宣言 书。

李贽说:“此书实峻绝可畏,千载之下 ,犹可想见其人。”李贽本身就是一个敢于向儒家宣战的 “狂儒”,连他都感到嵇康的这封绝交书“峻极可畏”,可见其批判的尖锐程度。那么这封绝交书提出 哪些重要观点呢? 首先是“非汤武薄周孔”。

汤、武、周、孔都是被儒家尊奉为圣人的,两汉以后 ,孔 子的地位更是被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对这些圣人是绝对不允许非议的 ,但嵇康却不信这个邪 , 敢于对他们说三道四 ,加以菲薄。

如果加上他在《养生论》中“轻贱唐虞而笑大禹”,几乎把儒家推崇 的所有圣人都骂遍了,这当然会触犯靠打着儒家名教旗号来维持自己统治的司马氏集团。鲁迅说: “非薄了汤武周孔,在现时代是不要紧的 ,但在当时却关系非小。汤武是以武定天下的;周公是辅成 王的;孔子是祖述尧舜 ,而尧舜是禅让天下的。嵇康都说不好 在这一点上 ,嵇康于司马氏的办 事上有了直接的影响 ,因此就是非死不可了。”

鲁迅说的对司马氏办事上不利,就是指当时司马昭正 在借口“鉴古训 ,仪唐仪”准备接受曹魏禅让 当然是被迫的 这件事 ,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也就是指的这件事。除了“非汤武薄周孔”以外,《与山巨源绝交书》还表达了不堪流俗,即不愿与 “讲名教习礼法”的儒子“嚣尘臭处”的态度,这里指的当然包括山涛以及类似山涛这样的文人 ,这就 得罪了一大批像山涛这样的以儒家名教投司马氏之好的士大夫。

嵇康在绝交书中说自己“刚肠疾 恶 ,遇事便发”,“无万石之慎,有好尽之累”,正好说明他是一个疾恶如仇、决不与恶势力妥协的有志 之士 ,这也是他不容于世的重要原因。

嵇康获罪的直接原因 ,是所谓为“淮南三叛”作辩护。由于司马氏倒行逆施 ,大肆杀戮 ,激起了 淮南地区三次反叛 ,其中影响较大的一次是毋丘俭的率众反叛 ,三次反叛俱遭镇压。

毋丘俭反叛失 败被杀后一年 ,嵇康写了《管蔡论》一文。周初 ,管叔、蔡叔和武庚一起作乱,遭到周公镇压。

《史记》 称:“周公诛伐武庚、管叔,放蔡叔”。嵇康并不认为管、蔡的行为有什么悖逆 ,而是认为他们“服教殉 义 ,忠诚自然”,他们的反叛是“欲除国害 ,翼存天子”,虽然失败了,但“忠于乃心 ,思于王室”的志向可嘉。

张采在《汉魏别解》中说:“周公执政,管蔡流言,司马执政,淮南三叛 ,其事正对。叔夜 嵇康 盛称管蔡 ,所以讥切司马氏也 ,安得不被祸也。”借肯定管蔡以为“淮南三叛”辩护,在司马氏看来 ,简 直和反叛分子一鼻孔出气 ,是罪不容遣。

司马昭对于嵇康这样一个名士 ,本来还存有网络之心 ,他 曾派他的心腹钟会去进行过劝说。提起钟会,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 ,他在消灭蜀国的战争中 立过汗马功劳 ,淮南诸葛诞反叛 三反中的第二反 ,他又平叛有功 ,更加得到司马昭的信任 ,这样一 个司马昭视之为股肱的人去说服嵇康归顺 ,却遭到拒绝 ,于是钟会对司马昭大进谗言。

据《晋书·嵇 康传》说 ,钟会“言于文帝 即司马昭 曰:嵇康 ,卧龙也,不可起。

公无忧天下 ,顾以康为虑耳”;还说 “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 ,诚以害时乱教 ,故圣贤去之”。这是直接劝说司马昭对嵇康下杀手。在 这种情况下 ,正如鲁迅所说,嵇康是“非死不可了”。

嵇康被囚 ,有数千太学生为之请命 ,未果 ,景元三年终于被害。嵇康生前喜欢弹琴 ,尤喜奏《广 陵散》。《世说新语》说:“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 ,索琴弹之 ,奏广陵散。曲终 ,曰: ‘袁孝尼尝请学此散 ,吾靳固不与 ,广陵散今绝矣’。”世人所说嵇康死 ,《广陵散》绝,盖本于此。

本文转自2002-9-9《学习时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