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海龙是哪人 一位摄影人的“大眼睛”情怀——记者专访著名摄影家解海龙
一位小姑娘手拿铅笔,睁着一双大眼睛望着前方……这张名为《大眼睛》的照片曾牵动无数国人的心,并推动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慈善行动。
10月20日,这张照片的拍摄者、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解海龙应邀来到宜昌,为宜昌的摄影爱好者讲述了《大眼睛》及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背后的故事。
“大眼睛”助推了希望工程
时间回溯到1990年,解海龙在河北涞源县拍片时,看到农房土墙上写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标语,贫困地区农家孩子渴望读书的心情深深地打动了解海龙,于是,他决心用一年的时间深入各地农村,用手中的相机把孩子们想读书的诉求记录下来。
1991年5月,解海龙来到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跟着一群孩子来到学校,这时,正巧正在那儿低头写字的苏明娟一抬头,把解海龙的心牢牢地抓住了,解海龙发现:这孩子的眼睛特别大,有一种直抵人心的感染力,在这张照片里,无需任何言语,就能从大眼睛里读出那种强烈的渴望。
这张震撼心灵的照片给希望工程带来的宣传效应是空前的,从此希望工程开始深入人心。
爱心融入了希望工程
“拍得越多,就越觉得停不下来,孩子们太苦了,”虽然《大眼睛》的拍摄成就了解海龙在摄影界的地位,但他也深深地掂量除了自己镜头的分量,他希望用手中的相机改变中国贫困地区上不起学的孩子们的命运。
有一次,他在一所刚下过雨的破旧学校拍照片,孩子们用破盆烂碗将教室中的积水掏净,但没曾想被一位年轻教师误解,怕给社会丢脸,百般阻挠,扭打之中,弄得满身泥水,他却依然拍下了《春雨过后的教室》……
还有一次冬天来临,他在河北滦平县一个用木棍、报纸糊窗的教室里,看到孩子们流着鼻涕,跺着脚,手上长着冻疮仍在上课,其中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双手紧围着泥炉,冻得通红的脸上没有一点悲苦,却露出令人感动的、天真的笑。他摁动快门,拍下题为《烤烤冻僵的小手,继续上课》的照片……
一次集体采访,他发现了唇腭裂患儿小落落和他被贫苦农妇收养的曲折经历,跟踪拍下《落落的微笑》……
2002年2月13日,解海龙集合400多名摄影爱好者举办摄影活动,行至秭归时举办了摄影家作品拍卖会,共有包括解海龙作品《大眼睛》在内的6幅作品拍卖,一位广东小伙子以3300元拍得《大眼睛》,其他作品也相继卖出。
之后,他们在秭归港码头上举行了“希望工程”捐款仪式,解海龙代表全体团员将拍卖所得及其他热心捐款,共计6700元,交到了当地教育局长的手中,这笔善款用来救助秭归当地的失学儿童。
现在只要有时间,有机会,解海龙仍会拿着相机深入农村,拍摄那里的学校和留守儿童,同时,解海龙还一直在回访20年前希望工程实施之初,他所拍摄的失学儿童。
事业紧连着希望工程
如今,“大眼睛”苏明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进入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工作,成为一名都市白领,她身上已没有了当年那个贫困的乡村小女孩的影子;“大鼻涕”胡善辉当了兵;“小光头”张天义现在工作了;打过钩钩的小女孩儿长大了,读了博士;小落落健康成长……“希望工程”的出现,拯救着千千万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也为国家输送了无数栋梁之才。
解海龙说,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渴望、爱心和希望。分别记录贫困失学儿童的生活现状、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资助情况、受资助后奋发努力的孩子们的现状。
而希望工程标志性作品《大眼睛》也在摄影展上被炒到30.8万元,这是目前中国单幅照片的最高价格,解海龙毅然将自己平生最大的一笔收入在西藏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并取名“大眼睛”希望小学。
据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希望工程共资助364万名贫困学子,援建18000所希望小学,收到海内外累计捐款70亿元。
解海龙的微博上曾有这样的一段话:摄影师的职责是记录,没有能力改变社会现状,不管拍摄什么题材,最终还是要回归社会,需要社会的支持。我拍片子是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是社会。
而他,却一直在用手中的镜头履行着这份职责。 本报记者 张茜 本报见习记者 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