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曾铜水注 父子漫画家陈师曾陈封雄

2019-07-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北洋画报>曾连续刊登过陈师曾彩墨人物风情画<北京风俗>组图.试图深刻描绘和表现清末民初广阔的北京城市下层人民生活场景,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意义.又由于场面高度凝炼概括,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显示出画家精妙的笔墨技巧,具有对读者极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陈师曾铜水注 父子漫画家陈师曾陈封雄陈师曾,本名衡恪,江西义宁人,生于1876年,逝于1923年.主要致力于美术教育,擅诗文.书法.篆刻,尤工绘画.1909年陈师曾就曾用漫画笔法画过中国画<逾墙>,用笔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北洋画报》曾连续刊登过陈师曾彩墨人物风情画《北京风俗》组图。试图深刻描绘和表现清末民初广阔的北京城市下层人民生活场景,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意义。又由于场面高度凝炼概括,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显示出画家精妙的笔墨技巧,具有对读者极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陈师曾铜水注 父子漫画家陈师曾陈封雄

陈师曾,本名衡恪,江西义宁人,生于1876年,逝于1923年。主要致力于美术教育,擅诗文、书法、篆刻,尤工绘画。

1909年陈师曾就曾用漫画笔法画过中国画《逾墙》,用笔简约,构图洗炼,画了一个贼偷鬼头鬼脑翻越民宅墙头的情态。在陈师曾看来,日本人葛饰北斋是漫画家,我国黄慎和朱耷虽画作时有讽刺意味,但他们不算专家。陈师曾此言见仁见智,他对于推动中国现代漫画的兴起与发展起到积极实践的作用。

陈师曾铜水注 父子漫画家陈师曾陈封雄

《北京风俗》凡34图,约为陈师曾1915年底画,旧时京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贩夫走卒多有陈现。如《墙有耳》一画,茶馆临街窗户之外,前一揣手"帽盔儿",后一垂袖"秃瓢",正屏息静听茶馆内议论人声。"帽盔儿"歪脖支耳,似要把整个脑袋都钻进去打探民言民怨。

陈师曾铜水注 父子漫画家陈师曾陈封雄

俩人整个儿是密探特务"包打听"。漫画左侧有诗及注曰:"莫谈国事贴红条,信口开河祸易招。仔细须防门外汉,隔墙有耳探根苗。"此画画成时,正是辛亥革命推翻帝制、袁世凯篡权成功、风云变幻复杂诡谲之际,也正是无耻特务横行之时。良善之人、无辜百姓必须慎言自保,避免受害,这是《墙有耳》漫画所要表达的真义。

陈师曾英年早逝,但他对其第三子陈封雄的影响是深远的。陈封雄青年时在天津南开学校就读。其时就在刊物上发表漫画。如"小子"和"二爷"在酒馆内的对话。小子:"二爷,您瞧这群孩子,不老老实实在家吃干饭,偏要请哪门子愿,让巡警打的那个倒霉样儿,真不识时务,嘿!

又打躺下一个,该!真不识时务……"二爷:"得啦,别跟他们生气啦,咱们先干了这杯!"把面对日本侵略势力的猖獗,一部分民众麻木不仁,以及反动警察镇压抗日爱国学生的丑恶嘴脸展示无遗。

陈封雄留给我们的另两幅珍贵报道漫画就是发表于1936年上海《漫画界》杂志创刊号的《天津大火灾小记》,看了叫人心酸、心痛。那次南市粥棚大火十分悲惨:寒冬之夜,火灾突起,活生生的一百多穷人被烧成焦炭桩子,方位大约就在今南市食品街西南附近。火灾现场离陈封雄所在的南开学校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