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曾与齐白石 齐白石与陈师曾
齐白石一生朋友甚多,但被他视为莫逆的,似只有陈师曾一人。两人成为朋友的岁月不长,仅仅七载而已,时在一九一七至一九二三年之间。七年当中,陈师曾为齐白石做了两件事。一是建议齐自创风格,不断改进画法;二是将齐的作品推向海外,使之声誉日隆。齐白石则对陈的画艺经常坦陈自己的“浅见”,令其作品益发斑斓多致。
两人相识之初,陈即赠白石七风一首:“曩于刻印知齐君,今复见画如篆文。束纸丛蚕知行脚,脚底山川生乱云。齐君印工而画拙,皆有妙处难区分。但恐世人不识画,能似不能非所闻。正如论书喜姿媚,无怪退之讥右军。画吾自画自合法,何必低首求同群。”
齐读后,极为感慨,深知“他是劝我自创风格,不必求媚世俗”。自此齐常常出入于陈府的“槐堂书屋”,两人谈画论世,识见相同,由是交谊弥笃。
齐曾取法宋代杨补之以工笔画梅,其作品很少有人问津,以至门庭冷落,生涯寂寞。师曾闻后,旋即建议他另辟蹊径,自出新意。白石十分虚心地采纳了师曾的意见,经过反复摸索,终于自创“红花墨叶”一派。其时亦在京城的林琴南,看到白石以新的技法画出的梅花后,大为赞赏,称“南吴北齐,可以媲美。”吴者,即吴昌硕。
一九二二年春,中日联合画展将在日本东京举行。陈师曾接到邀请后,立刻造访齐府,嘱齐白石准备几幅画作,交他带往日本展览出售。陈从东京返回后,喜滋滋地告诉齐,他的那几幅作品格外抢手,一下子便售罄,且价格丰厚。
陈还向齐透露,在东京参观画展的法国人决定将他和齐的画作,带回法国入展巴黎艺术展览会。齐白石后来回忆说:“从此以后,我卖画生涯,一天比一天兴盛起来。这都是师曾提拔我的一番厚意,我是永远忘不了他的。”
一九二三年,陈师曾由大连往南京奔继母丧,不幸染病去世。齐白石闻知噩耗后,不禁失声痛哭,一时间感觉心头“异常空虚”。他仰望南天,阑干拍遍,动情地叹曰:“可惜他只活了四十八岁,这是多么痛心的事啊!
”陈师曾生前,齐白石亦曾有诗相赠。如:“无功禄俸耻诸子,公子生涯画里花。人品不惭高出画,一灯瘦影卧京华。”又如:“君我两个人,结交重相畏。胸中俱能事,不以皮毛贵。牛鬼与蛇神,常从腕底会。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我言君自知,九原毋相昧。”显而易见,前一首诗体现了齐对陈人品的高度评价,后一首诗则描述了齐陈之间淳朴而深厚的友谊。
四百年前,英国思想家培根写有《论友谊》一文,内中称:有一事最令人称奇,即朋友间相互倾诉衷肠,可产生两种迥然不同的效应;或欢欣倍增,或苦恼减半。究其原委乃是因为向友人一报欣喜,则一人之悦增至二人同乐;向友人一吐忧愁,则一人之苦减为二人分担。这种心灵效应,恰如点金术士之点人术,效应虽各各不一,但于人之裨益却无二致。——引者译
追思齐陈二人短短七载的友谊,情形莫不如此。二人互引为知己,或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或相互褒扬画作的新意,或相互指摘笔下的疵瑕;或相互倾诉艺途的诸多苦闷彷徨,或相互分享锐意追求的点滴成就。由是相互受益,竟至双双成为中国画坛的领军人物,令后人赞叹不止,景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