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海龙全校师生 解海龙 1992年作 希望工程—全校师生

2017-06-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作品简介∶"全校师生"是解海龙"希望工程"系列作品中的又一幅代表作,曾为美国<时代周刊>选用. 作品评论∶中国儿童失学的问题,是中国在教育问题上的重大失误之一,儿童受教育本是一个应该以制度的尊严来保障的神圣的个人权利问题,但在发展主义的思路主导之下,却因在教育上的少投入甚至不投入的短视行为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据解海龙介绍自己的文章说∶在他开始希望工程纪实摄影时,中国大陆"有近两亿文盲",而偏远地区"每年流失的学生人数也高达四百

作品简介∶“全校师生”是解海龙“希望工程”系列作品中的又一幅代表作,曾为美国《时代周刊》选用。 作品评论∶中国儿童失学的问题,是中国在教育问题上的重大失误之一,儿童受教育本是一个应该以制度的尊严来保障的神圣的个人权利问题,但在发展主义的思路主导之下,却因在教育上的少投入甚至不投入的短视行为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据解海龙介绍自己的文章说∶在他开始希望工程纪实摄影时,中国大陆“有近两亿文盲”,而偏远地区“每年流失的学生人数也高达四百万人,其中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又占了四分之一”。

面对如此严酷的现实,解海龙从1990年初开始,用了十年的时间,行程两万多公里,走了中国26个省的128个县,接触了100多个学校的上万名孩子,拍摄上万张照片。

他要用照片替农村孩子争取受教育的权利。解海龙不仅以他的影像为我们保留了一份珍贵的视觉文献,推动了全社会关注这个严重的现实问题,他同时还以一个摄影家的基本实践为所有严肃的中国摄影家提示了一个方向,提示了作为一个摄影家的基本人道主义价值观。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他对于儿童失学这个重大社会问题所做出的实际贡献,足以使他作为中国的“刘易斯·海因”而名垂史册。 —顾铮(视觉传播学者) 解海龙的《希望工程》是中国最重要纪实摄影作品之一,它不仅为千百万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了经济上的帮助,改变了他们的生存状况,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还在政治上为中国纪实摄影保了驾,护了航,正了名。

如果说“美国农业安全局摄影队”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济大萧条中拍摄的27万张美国农民生存状况的影像,已经成为世界上这个最富有国家最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那解海龙的《希望工程》就是类似的中国文本。

作者简介∶解海龙(b.

1951),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组联部主任、信息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中华慈善总会烛光工程常务理事,北京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北京广角摄影学会副会长,《大众摄影 》杂志编委。

1968年中学毕业后入伍,退伍后进入工厂,1984年担任北京市崇文区文化馆宣传部主任,1992年任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2001年后进入中国摄影家协会工作。先后在北京、台北、香港举办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并囊括多种荣誉∶1992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开拓杯》组织工作奖,1995年个人摄影集《我要上学》获中国图书奖提名奖,1996年获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特殊贡献奖,1997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特别荣誉奖,1998年获全国十佳青年新闻摄影记者称号,1999年获全国十佳广告摄影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