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徐骏结婚照片 百里挑一马徐骏:不一样的“马老师”
【前言】 他是英语语言文学学士,曾留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他是东方卫视《谁能百里挑一》人气嘉宾,网络脱口秀《成成驾到》主持人;他是上海新东方雅思听力培训师,兼职翻译、写手,他是沪江网的老朋友,马徐骏。时隔五年,本期《沪江专访》,带你走近不一样的马老师。
《谁能百里挑一》挑出一个马老师
马徐骏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还曾留学英国,主修拉丁语专业。关于这段生活,他曾经在博客中写道:“那时候住在 Havelock Hall,每天上课要路过牧场,一头公牛、无数母牛,经过医院的时候还会看到直升飞机送来老太太。
去Robinson Library借书的时候推开厚重的门,结束考试在Blue Bamboo跟韩国小朋友一起喝到不行……”事非经过不知难,异地他乡,马徐骏体验了不同的生活环境。
回国后,马徐骏主要教授雅思口语,先后受聘于新东方、老罗英语等国内知名外语培训机构。奔波于北京、上海、杭州三地。不同城市的文化氛围、人与人间不同的行为习惯,让他逐渐感到力不从心,“本不会跳舞的我,还要带上枷锁,难度可想而知。”最终,为了更好地工作、生活,同时有更多机会陪伴在家人身边,马徐骏重回新东方雅思部,定居在上海。
其实早在07年,帅气的马徐骏就以教师的身份当选模特,为时尚潮流杂志《25ANS》拍摄过系列照片,彼时的他还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真的会涉足荧幕。
2011年12月,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徐骏登上了东方卫视《谁能百里挑一》的舞台,随着节目收视率不断狂飙,他也因俊朗的外形、幽默不失机智的言谈,迅速走红。
看过马徐骏节目的人,都会对他的机智、善辩印象深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口才与反应的练就也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多年的培训授课磨砺而来。很难想象马徐骏最初教课时,不懂得怎么讲课,不善于和学生沟通,甚至很难把一件事情讲清楚,“但有那么多人看着你,你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例如梳理清晰授课的逻辑,后来渐渐习惯了,对做事、讲话等方面也有了很大裨益。”
最初开始面对摄像机,马徐骏也有一段不适应,习惯成自然,现在,他笑称:“‘不要脸’的方式都一样”。观众和学生的目光在他看来都是有重量的,要能够承载这个重量,并且在这种重量下游刃有余,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多锻炼,才会有长进”的过程。
(2007年,马徐骏与同事为时尚潮流杂志《25ANS》拍摄的照片)
马徐骏是人名而不是名人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马徐骏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别人知识,跟自己学习知识的收获是不一样的。他觉得不论是哪一种行业从事时间久了,人都会有一些积累、沉淀。能够将它们运用到一个新的行业中,对他来说很新鲜,他乐意尝试,并且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好。
在成为《谁能百里挑一》的人气嘉宾后,马徐骏又先后加盟了网络脱口秀《成成驾到》、东方卫视科普节目《1001个真相》担任主持人。他说自己是一个乐意“尝鲜”的人:“当生活和工作有一些瓶颈的时候,我更希望在其他方面有突破,我对很多东西都感兴趣,会注意涉猎各类知识,现在总体上课不多,更想发挥一下余热,给自己的生活做新的规划。
毕竟生活中要经历很多不同的模块,工作也好、生活也好,很难说今天踏入到这个圈子里面,会对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帮助。”
在节目之余,马徐骏的生活一如既往,并无太大改变。工作本身比较自由,主管和教务又很宽容,基本上半个月录一期节目,几乎没有时间冲突;因为机构的排课体系,学生在课程开始前无法选定老师,平时也没有“慕名而来”的学生,倒是偶尔进教室的时候,会有同学惊奇地觉得他“活”了,从电视机里面蹦出来了。
新浪微博粉丝18万,每一期节目播出过后,还会新增一批粉丝,动辄马徐骏发言几小时内,就有无数粉丝竞相评论、转发。与此同时,有关他微博内容不够高雅、不够主流的指责也纷至沓来。许多人告诫他注意措辞,多发点高雅的内容,甚至还取消了对他的关注,他不以为然,不觉得自己要为别人改变什么,“因为真的没什么”,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名人:“人名罢了,有些东西只是外在的,因为你了解自己,你知道自己从小到大,并不是比别人更聪明或更优秀,只是一个偶然的机缘巧合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你。
”
有网友说:“马老师一点也不老,30岁是一个男人最灿烂的时刻。”马徐骏笑笑回应道:“我芳龄31岁,这样的话听过很多——20岁的男生很灿烂,30岁的男人很灿烂,40岁的男人依然可以灿烂下去。”
在步入30岁之前,马徐骏还带着兴奋与不安,30岁之后的他,更加淡然,“30岁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从很多20岁犯过的错误里面吸取教训,不是变得更圆滑,而是知道该怎么样去处理相同的状况,很多事情比之前更得心应手了。”30岁之后的所谓灿烂,马徐骏更倾向于理解为一种心态的年轻,举手投足间给人以轻松的感觉,他希望自己“不论多少岁,内心都是一个孩童般天真、纯净的模样。”
持之以恒,从听开始学好英语
其实早在五年之前,马徐骏就接受过沪江网的访谈,分享了许多有关雅思备考的技巧,这次来沪江,除了个人专访,他也为沪友们分享了英语学习方面的经验。
并不是因为自己主讲听力,才说听力是重中之重,而是就如同交流要“心有戚戚”,开口说的前提如果是没有听到正确的、好的发音,那无异于想要让畸形的种子种出美丽的花朵那么难。在马徐骏看来,英语学习并非一日之功,“它必须要经过时间的积累,以及不断刻意记忆的过程”,选择一个好的材料反复听,反复研习,“贵金不贵多”是至关重要的。
“普通人想提高英语,最大的障碍不是老师不好、材料不对,而是没有去坚持。‘我要学英语’的许愿、发誓、赌咒很容易,要买一堆教材、下载一堆资料也很容易,但是要全部看完很难,要把一个教材或资料用精也很难,最难的是坚持每天抽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用来学习英语。”
沪江新景:专访栏目很时尚
作为沪江网的老朋友,马徐骏是力挺沪江的。在他看来,五年后的总部办公环境简直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变化,从一个侧面也说明沪江网所倡导的互联网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契合了。马徐骏相信,网络将改变并会持续改变未来的学习习惯,“以后不一定是坐在课堂里面听课。空的时候学点东西,没有比网络更好的方式了,它可以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终生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完。”
在他看来,《沪江专访》栏目很时尚:“专访栏目囊括了业界、包括非业界的诸多名人、名师们,是一个很好的人生经历、学习经验分享平台,说大了,是对社会有正能量影响的。”
寻爱历程:越向往越慎重
曾经有一位朋友问马徐骏,他是否没有结婚的打算,只是想谈恋爱,马徐骏否认了,“我自己本身是一个比较龟毛、挑剔的人,所以终身大事一直没有定下来,跟个人的性格、情感经历有关,但希望尽快解决是肯定的。”
对于婚姻,马徐骏既向往,又慎重,“比20多岁的时候慎重,曾经有一段时间非常想和一个女孩子厮守终身,但那时候没有结婚,直到现在,挑了这么久,考虑的更多了,更想找一个合适的人,而不是没有‘脱单’的意愿。”他相信,一旦遇到喜欢的人,所有的标准都不再是标准。
“去年上这个节目之后,感觉自己更像是一把快刀,所以再找一把利剑的话,刀剑互击的结果注定是两败俱伤,能够跟一把快刀长久相处、融合的,应该是尺寸合适的刀鞘,尺寸代表了我们相近的兴趣、爱好,还希望她有足够的包容力。”
在《谁能百里挑一》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马徐骏确实是想找女朋友的,但他也能理解许多观众对节目真实性的质疑,“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东西,同样的,他们更倾向于寻找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言论。编导确实出了很多主意,让一个电视节目更具有欣赏性,但它没有违背节目的本质,就是抒发真挚的情感。”
马徐骏认为,相亲类的电视节目是一种获得缘分,最终相识的平台,而在节目之后,两个人有没有进一步发展,无论是结婚或者各奔东西,都不该被定义为是对观众巨大的亵渎与侮辱。“总体而言算起来,通过电视节目牵手成功的概率与传统相亲模式持平,只是在这里遇到的人会更多样。
节目有节目的性质,情感是真实的,我做节目到现在最大的体会,是没有特别特别多所谓演戏的成分,我能看到的一些真正通过节目牵手走在一起的,很幸福很甜蜜。”
关于爱情,马徐骏赞同冯唐的理解——“不烦”,“两个人在一起时间长了,依然还是愿意看到对方,愿意跟对方倾诉。”激情是不能够恒久的,火没有柴就会熄灭,“轰轰烈烈的感情很累,到最后真的决定携手一生、长相厮守,应该是一种很平和的状态。”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