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简谱 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曲艺发展沐浴阳光雨露
“稻田里养上鱼,鱼池里养上鸭,鱼吃虫、草喂鸭,不要打药不生虫,不要薅草草不发,到秋后,连鱼带鸭加粮一起卖,一亩地能收入八千八……”农民曲艺家、山东琴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士福创作的一曲《儒乡新貌》,用淳朴、幽默的山东方言唱出了乡村新变化和农民生产生活的新风貌,引来观众阵阵掌声和喝彩。
10月13日、14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中国说唱文艺学会、江苏省曲艺家协会、江苏省群众文化学会和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盐都·全国乡村曲艺发展论坛暨全国乡村优秀曲艺节目交流展演”在盐城举行。
刘士福与来自陕西、湖南、四川、安徽、浙江、新疆等地的80多位优秀乡村曲艺家一起,在盐都区郭猛镇杨侍村为当地百姓献上3场精彩曲艺专场演出。他们用娴熟的说唱技艺唱农村里发生的新故事,说农民们爱听的老段子。演出之余,农民曲艺家们还与专家学者从发展乡村曲艺的角度出发,就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等内容建言献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要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传承和发展乡村曲艺于乡村振兴而言具有何种意义?“乡村曲艺是最贴近农民生活、承载地方方言乡音、展现地方民俗风貌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它的表演淳朴、浑厚、清新,凝聚着曲艺人的集体智慧,最能展现乡村的特色、勾起人们的乡愁,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同时,乡村振兴也将带动农民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这也为乡村曲艺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阳光’和‘雨露’。”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说。
吴文科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曲艺学界通过调查已经认定古今中华曲艺的品种数量有1000种左右,我国非遗普查的数据显示,至今尚有表演活动的曲艺种类有至少500个,而在城市和各级曲艺院团中传承、经营的曲艺品种却不超过50个,这说明有90%的曲艺品种活跃于乡村,保护和传承好乡村曲艺是曲艺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没有交流就没有发展。”盐都区文广新局局长倪自祥认为,广大农民曲艺家长期服务于乡村百姓,要推进乡村曲艺的发展就应该多为他们创造交流展示的机会、搭建学习互鉴的平台。
在湘西北武陵山深处的沅江和澧水流域,孝鼓、渔鼓、三棒鼓、地花鼓、薅草鼓等以“击鼓说书”为特征的鼓书艺术有着十分深厚的群众基础。湖南省常德市文化馆馆长袁学明介绍,常德市自2006年开始举办常德鼓书大王擂台赛,至今已连续举办11届,累计吸引400余位民间鼓书艺人参与,先后产生了49位“鼓王”和一批新人新作。
鼓书艺人因擂台赛获得了展示交流的机会,昔日的“打鼓匠”成了今日的“大明星”,随之而来的是演出场次的增加和收入的提高,大大提振了从业者的信心,也激发了鼓书艺术的创作、表演和传承活力。
在陕西榆林,过去的陕北说书艺人只有在庙会、节日里才有表演机会,如今通过网络直播平台,书迷们可以坐在家里在手机上观看自己喜欢的艺人直播。据了解,新媒体直播给说书艺人带来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粉丝量超过30万人的说书艺人平均每天的直播收入能达到千元以上,有些人气高的甚至能突破万元。
“过去陕北说书的主要观众在陕北,现在艺人的粉丝覆盖了20多个省区市。直播对艺人表演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要想保证收入不减、‘不掉粉’,艺人们就要不断充实自己、创排新节目。”榆林市群艺馆馆长薛志章说。
业界专家表示,要鼓励广大农民曲艺艺人积极响应时代要求,同时也要警惕将艺术表演杂耍化,要做到“移步而不换形”,避免说书表演沦为只为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
新作品的创作周期比较慢、艺人的表演水平也参差不齐,是在田野间自发生长的乡村曲艺长期存在的发展局限所在。来自山西长治长子县的农民曲艺家刘引红深有体会:“很多乡村曲艺艺人文化程度较低,没受过专业的训练,因此在研读曲本、学习曲谱的能力和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等许多方面都需要不断提高。”
对此,袁学明十分认同。“要提高乡村曲艺艺人的艺术素养,需要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规范和培训,比如指导他们演出的姿态、教给他们正确的发声方法等。”对于新作品的创作,袁学明认为乡村曲艺艺人具有自身优势。
“近年来,常德获得全国性曲艺类奖项的优秀作品的雏形大都出自乡村曲艺艺人之手,经专业作家的修改润色而最终成形。乡村曲艺艺人的创作源自于生活,要唱到老百姓的心坎里,文化部门要做的就是给他们营造更好的创作氛围,提供和专业作家合作的机会,定期召开创作笔会。”袁学明说。
相声快板表演艺术家、曲艺作家李立山表示,乡村曲艺的创作要更加关注当下,紧贴今天的生活。“如今陕北的变化翻天覆地,如果我用自己原来对陕北的印象和概念去创作,势必不能够完全反映当地老百姓今天的所思所想。
”李立山认为,当下曲艺作家要多研究现实、少研究“现成”,面对乡村的新生活、新气象,不能再套用老套路、老观点去创作,要推进曲艺作家与农民曲艺家携手创作打磨更多能真切反映新时期乡村生活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