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渊从不请人吃饭 张爱玲姑姑张茂渊
她是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起初知道她是在张爱玲的笔下,她清高智慧,张爱玲在她面前,也常常感觉到自己生活上的愚钝。
张爱玲和张茂渊的合影,可以看出这个身材高大的女子,长相也还说得过去。她在张爱玲的身边,有着自己的职业,说着一些"冬之夜,视睡如归"的俏皮话,小姑独处。
在张爱玲的文字里,从未对姑姑的情事描述过。偶尔的几篇关于姑姑的文字,也是欣赏与仰视的。张茂渊是个独立的女子,有自己的工作,在电台讲新闻,每天一两个小时,换取不错的报酬。她不大与人交往,亲情淡薄,对张爱玲却不错。
张爱玲年轻时与她有过一段时间相处,后来,张爱玲去了国外,两个人便失去联系。但在张茂渊年纪大的时候,有一次还托过人打听张爱玲,心里还是有记挂的。原本以为,张茂渊的情感世界一如她给人的感觉,是湿凉的,有距离的。及至看到一场50年的等待,才生出许多疑惑来。
时光退回张茂渊25岁那年,在开往英国的轮船上,她与26岁的英俊才子李开弟相遇。漫长的旅途两人把该说的话都说了,便忘不掉彼此。无奈李开弟已有婚约在身,只能分手作别。后来,他结婚,夫妻据说也恩爱,但和张茂渊一直没断过联系,直到李开弟的老伴去世,张茂渊才在78岁的高龄嫁给他。
关于张茂渊与李开弟,还有个版本是说李开弟是因为张茂渊是李鸿章的外孙女而拒绝了她的爱情,但在后来的相处中,发现张茂渊并没有因家族问题,而产生错误的人生观,便也在心内认可了他,可这时,他已经结婚了。
在这两个故事的版本中,我还是坚持自己考证过的第一个版本,认为更具有逻辑性。
让我细追究的不是这样一段50年的等待,到底是哪个版本更正确,而是这个故事的结果,无论哪个版本都是他们在等待50年后,结婚了。
这样的故事读完,总无法把故事里的张茂渊与张爱玲文字里的姑姑联系在一起。
张茂渊在张爱玲的笔下是冷的,对亲戚也如此。她不喜欢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在吃饭时见面也不留他。张爱玲说有一回在阳台上被撞破腿,告诉姑姑,想得到安慰,不想姑姑看了她的腿无甚大碍后,更关心的是阳台的玻璃,张爱玲于是赶紧去配玻璃。
在张爱玲给我们的一些信息中,似乎很难让人相信,张茂渊是这样一个痴情的女人。有时怀疑作家是不是在写别人时,总把自己的感觉不自知地加在对方身上。看看张爱玲身边亲密的人,一个张茂渊,一个炎樱,无不脱俗拔尘,对周围的人与事保持着相当的聪慧。
可是,她们是否真如此就很难说了。就说张茂渊,她一直对张爱玲不错,用公文纸给张爱玲写信,在张爱玲去香港读书时,她又托李开弟在香港作张爱玲的监护人。张爱玲到国外后,与姑姑断了联系,也没有想过再寻找。倒是张茂渊在晚年,很思念张爱玲,托人打听过张爱玲的下落。
从这些点点滴滴,拼凑出的关于张茂渊的碎片,与张爱玲笔下的姑姑是不同的。张茂渊心底还是很热的。
在文革时,李开弟受迫害,身体不好,张茂渊曾去农场帮他干过活。
张茂渊与李开弟从未断过联系。在这场50年的等待里,张茂渊的付出一直比李开弟多。
船上一别,不管何种原因,李开弟继续过着自己的生活,结婚生子,而张茂渊却一直等待着。
这场50年的等待值不值?无从想象,在李开弟娶到78岁的张茂渊,看到她沧桑的容颜时,有何感想?会不会觉得有些残忍呢?李开弟到底真爱过张茂渊吗?如果真的相爱,为何不在年轻时争取在一起?那时年华正好,就像沈从文诗里所言,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一个最值得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