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散人老婆绿腰 五岳散人:热爱拆楼的大学不是好大学
晚清的时候有两句话挺有意思:树小墙新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内务府是大内总管,自然是有钱得很,谁能戴上这个官帽就会发财,发了财就会买地盖房子,新房子当然是树小墙新的,一派暴发户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有时候咱这里未必只有暴发户才喜欢盖房子,北大这两天就又要盖新房子了。报载,自四年前拆除南门老楼引发争议后,北京大学欲再拆三栋老建筑。目前,北大南门建筑群中的16-18号楼改建工程已启动,这三座楼均建于1952年,已有近60年历史。
关于这个本来是不打算批评的,毕竟这还真不算什么,比起咱这里几百年的古迹说拆就拆的豪壮手笔来说,上世纪五十年代还算个什么?再说那时候的房子中不中、洋不洋的,各种设施也都不够全面,拆了确实也没啥可惜的。就像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街头那些戴着绿帽子的建筑被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夸奖为“好,好就好在容易拆”一样。
但是且慢,北大干这个事儿不是一次两次了,这次当然没啥好说的,有啥好说的时候人家也从来没有手软过。事实上这十年以来根据媒体的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拆楼有瘾:2002年,为建设科技园区,北大拆除了蒋家胡同、赵家胡同、书铺胡同内的一批清代四合院。
次年,为建设国际关系学院大楼,清代四合院、康熙重臣佟国维的别业佟府3号被拆。2006年,为建设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北大准备拆除司徒雷登规划的全斋,并占用朗润园、镜春园旧址,但该方案上报北京市政府后被要求暂停。2007年,为建设教育学院大楼,北大南门27号楼被拆,同年被拆的还有“三角地”广告栏。
如果说拆个六十年的老建筑还不算啥的话,这份“光辉”的履历大概就足够震惊的了。不能说老建筑或者古董建筑不能拆,但要看为什么而拆,或者是有什么其他方式保留一下。北大作为一个文科环境国内第一的学府,如此对于人文环境不重视,也算是世界大学历史上的某种奇观了吧。这个时候要是再跟他们说当年教育家“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的话,连我都会不好意思。当然,这是一位清华校长说的,清华也没好到哪里去。
一个大学最大的财富是什么?记得在抗战的时候国土沦丧,很多大学生到大后方继续求学,那时候恐怕大楼是没有的,只怕被日军轰炸,可那时候培养出多少有用之才?而一个大学在和平年代,走入校园是要看到该大学的历史才好,这是因为大学要是成就一点儿声名的话,往往需要多少代学者与学生的积淀才行,这些东西固然在一代一代学生当中薪火相传,也是如同一种特殊的气息一样,是弥漫在大学悠久的建筑当中的。
这些都没有了,也就没有了合适的载体,也就没有了这种味道。这是斩断北大文脉的一种最不可思议的方式,至于是不是故意为之就不好说了。最为搞笑的是,这次拆楼的一个背景是“校内机构和工作人员日益增多”,这难免让人联想起官僚机构的臃肿之态与高考扩招、教育产业化的恶果。只是这个恶果现在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因为某种需要在精神与实体上都膨胀了起来,以至于必须拆楼再建才能容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