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的原型是谁 李云龙原型是王近山中将 曾任386旅旅长
每当我们路过鹅岭时,总是会看到站得笔挺的官兵们,严肃而庄严,老百姓都知道这里有个13军。但是很少人知道这一支部队有着辉煌的战绩。
前天上午,由重庆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梦想课堂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3集团军,在军史馆里,28位来自渝东北、渝东南贫困家庭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一起上了一堂精彩的军史课。
![](https://pic.bilezu.com/upload/f/ea/fea19fd6626481058159a6a5a0d21145_thumb.jpg)
李云龙原型王近山中将,曾任386旅旅长
昨天学生们参观的就是军史馆。“大家应该都知道《亮剑》吧?”13集团军军史馆负责人郭景龙笑着向学生们提到了这部大家都熟知的电视剧,“那么你们知不知道,《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就在我们这里?他就是曾任我们军386旅旅长的王近山中将。”
![](https://pic.bilezu.com/upload/3/77/377b68a083c13150073e7323034f7041_thumb.jpg)
郭景龙告诉大家,陆军第十三集团军是一支战功卓著、人才辈出、传统厚重的英雄部队,其起点部队诞生于1927年11月爆发的黄麻起义。
“从这里走出了以陈赓、王树声两员大将为代表的420余名军以上领导干部,涌现了叶成焕、楚大明、卫小堂等300余名英模个人和‘夜袭常胜军’、‘群众工作模范团’、‘抗震救灾英雄陆航团’等130余个英模集体。”
![](https://pic.bilezu.com/upload/0/11/011631ac7472527c02da030ab559b74f_thumb.jpg)
英雄的部队自然因为英雄而显耀,在军史馆内有一个名为“将星闪耀厅”的专门展厅,四面墙上均悬挂着曾在13军战斗工作过的400多位将领的照片。“在我们13军八十多年的建军史中,涌现了一大批英雄人物。”
八一隧道也是由13集团军修建的
作为在重庆生活过的人,对八一隧道都不会陌生。 郭景龙笑了笑说,“这条隧道就是我们13集团军官兵修的。”
“八一隧道之所以叫‘八一’正是因为它是由我们13军承建的,并且是杨尚昆同志亲自题的字。”郭景龙有些自豪,“1984年这条隧道开工的时候,鉴于山体土石结构松散,施工有一定难度以及工程资金等问题,这个工程并非一般的建筑单位能承担,因此这个任务就落在了13军的肩上。”
前后经过20个月的奋战,13集团军的官兵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据郭景龙说,在施工过程中,由官兵们发明的“管棚法”成功地解决了工程中的技术难题,“在三峡大坝的建设中,‘管棚法’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了解,不单是八一隧道,成渝高速公路、二滩电站、光缆施工、输油管道等300余个重要工程的顺利竣工都离不开13集团军将士的积极参与。
我们身边到处都有13集团军的身影
军史馆按时间顺序展示集团军部队在各个历史阶段参加的重大战役战斗、重大活动、创造的光辉业绩等。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架直升机的残骸,这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抢险救灾中,从失事现场收集回来的,当时机上的五名乘员全部光荣牺牲。”
在为抗震救灾专门辟出的一块展区中,不仅有当时部队官兵参与救灾时的一些装备,头盔、手套等,还展示有“敬礼娃娃”郎铮的红领巾、“可乐男孩”薛枭的可乐瓶等同样有特殊意义的展品。
最后学生们还参观了,位于史馆三楼的烈士展厅。白色大理石描金雕刻烈士名录,辅以苍松翠柏、五色花圈,着力营造庄重肃穆的氛围。看着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学生们深深地鞠了一个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