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范儿广场舞 新闻学建设之中国范儿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是一个严肃命题和重要任务,我们要自觉增强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积极投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事业之中,努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第十届中国新闻学年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新闻学组召集人郑保卫的发言凝练阐释了此次会议“保卫、创新、发展新闻学”的主题。
参与研讨的专家学者就“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如何搭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学科体系”“如何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进行人才培养”等话题,提出了建设性的观点和前瞻性的预见。
理论构建:夯实特色之路
“要处理好十大关系。”这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罗以澄提出的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前提。进一步阐释中,罗以澄表示,这十大关系包括中国特色与国际对话的关系;传承和创新的关系;自信和自觉的关系;服务社会需求和服务学科自身发展需求的关系;对标欧美版国际标准和制定中国版国际标准的关系;学科和学位点、专业点的关系;学科品牌和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关系;造就学者和造就学生的关系;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关系;放飞梦想和科学规划、脚踏实地的关系。
这一观点引起了与会者共鸣,其涵盖的“中西对话”问题更引发思想碰撞。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童兵指出,任何新闻话语都是特定时代和意识形态语境下的产物。因此,要批判地吸纳西方新闻话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刘洁认为,中国的新闻学来源于西方,植根于中国,贡献于世界。中国的新闻学要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站在为世界作贡献、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高度来考虑当今新闻学的发展问题。
那么,站在新时代起点,究竟该如何脚踏实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邱沛篁提出“团结理念”,一方面,老中青教师要团结起来;另一方面,新闻学要与其他学科“团结”起来;同时,新闻学教育要培养具有团结精神的新闻队伍。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传播研究院院长雷跃捷则提出,新媒体的崛起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科提供了契机,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革新,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会打破以往传统媒体“套路”,将数据新闻、算法新闻、参与式新闻、大众新闻、社区新闻等的研究和教育与传统的专业新闻研究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科建设:体现中国风格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学科建设是基础,也是关键。对于理论新闻学的学科体系建设,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丁柏铨认为,“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既要对过去时代的理论新闻学中的精华有所继承,同时也必须注入新时代的许多内容。
”在这方面,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教授郝雨针对目前我国媒介批评学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媒介批评学原创性体系应提倡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和新闻传播现实,创造一套符合中国大众传播现实的原创性批评学体系,更加有效地推动媒介批评教育及媒介批评实践的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部教授唐远清以“中医药传播学”这一新兴的交叉学科为例,对这一话题进行详尽阐释。他表示,中医药传播学是中国特色新闻与传播学的独特内容,旨在最终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医药传播学。目前,中医药传播学的主要学术领域包括中医药新闻宣传及舆论引导、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影视剧创作、中医药舆情监测及大数据研究等。
除了较为具体的科目,对学科建设保驾护航的相关文献整理工作也正在“进行时”。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黄春平介绍了中国百年新闻学论著的整理与编目情况,他认为,此项工作的意义在于,百年著作得到系统性整理,逐步细化了学科方向,一批专题性学科编目得到整理,对新闻学的编目实践也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
教学改革:尝试创新驱动
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希光开设了丝绸之路写作课,每年带领学生深入丝绸之路进行实地考察并采写新闻。目前已到访的地点包括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蒙古国等国。
在西南政法大学,“参与—互动式”教学理念开始应用。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谢太平介绍,这一教学应用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组织层面上,包括寻找经典案例、提炼讨论问题、设置相关问题、设计情景教学等;鼓励层面上,包括主动分享信息、主动回答问题、主动回应问题、主动挑战问题等;要求层面上,包括点名回答问题、课前展示分享、安排课后作业、安排课前阅读等。
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谢卓华同与会者探讨了云计算下财经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她认为,在具有数据超级处理能力的云计算技术保障下,财经新闻专业可以打造一个学科内容共享式创建、教学方式无界限传递、学习载体多样化应用、学生受众主体式参与的云教育平台,为财经新闻专业带来新的建设模式和路径。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方艳也探讨了“活动—角色”结合型课程教学流程管理模式在《新闻编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艳认为,该模式的宗旨在于优化教学流程管理。活动有了角色的参与,课程教学就成了创造性的活动;角色在不同的活动中便有了较为持续的学习动力,方便师生参与到整个教学链条中,形成持续性的良好学习氛围。
对于实践培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周勇认为,新闻学要做大做强,需把本学科内功练强。如在本科阶段新设《基础写作》课程、新开《经典新闻作品案例分析》课程作为全院的公开课,推出本硕博贯通等学术拔尖人才的储备计划,与新媒体合作搭建新媒体实务课程建设平台等。
不日新者必日退,不论是理念还是实践,新闻人才培养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对此,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文冰提出了新闻人才培养中的三个重要“思维”——“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技术思维”。她认为在新的传播生态中,新闻传播教育要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以互联网思维加强学科专业融合和人才交叉培养;用户思维——把适应传媒业发展需求作为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考量因素;技术思维——强化新技术对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和新闻传播教育的支撑作用,从而打造新闻传播教育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