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太医张晓龙 “温太医”把脉《甄嬛传》 张晓龙身兼多职(图)
张晓龙在《甄嬛传》中扮演重情义的温太医,获得女性观众的喜爱 约图/记者张婷婷
改编自网络人气小说的《甄嬛传》目前正在东方卫视(微博)热播,剧中的太医温实初以温暖的亲和力博得了众多女性观众的喜爱,用编剧流潋紫的话来说就是“嫁人要嫁温太医”。
温太医的扮演者是青年演员张晓龙(微博),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兼任《甄嬛传》的宫廷礼仪指导老师。
张晓龙本职是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喜欢历史的他,将秦、汉至明、清多个朝代的宫廷礼仪研究得一清二楚,成为国内唯一的古装影视剧宫廷礼仪指导师,曾为 《三国演义》、《孔子》、《赤壁》、《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多部影视剧担任礼仪指导。他还是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烧级粉丝,并致力于这方面的推广工作。
记者初见张晓龙,是在《甄嬛传》的首播发布会上。他一张娃娃脸,一身休闲装,看起来也就30岁左右,很难将他和“副教授”、“导师”联系起来。
近日,当记者专访张晓龙时,他一如“温太医”般温润如玉、谦谦有礼。他告诉记者:“我38岁,农村出身,是个很务实,容易满足又不容易满足的人。”
少年学舞
16岁学舞蹈 从倒数第一到领舞
1994年,张晓龙年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专业,在这之前,他仅仅只学了3年舞蹈,这在舞蹈圈是极少见的。
这个少年来自吉林农村,读高中时他迷上了霹雳舞,在一次农民艺术节上,他编了支霹雳舞拿了一等奖,在乡里出了名。学习成绩不太好的他想着也许能靠跳舞上个大学。
他报考吉林艺术学院舞蹈系,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父亲想,儿子万一走错路,成了唱戏的可怎么办?在当时的东北农村,唱戏在群众眼里可不是什么正经行当。
后来,16岁的张晓龙以一段东北秧歌考进了吉林艺术学院,但从没学过舞蹈的他没有练过任何基本功,是班里唯一连杆儿都架不上去的。老师天天骂,他天天哭,老师也觉得当时招错了人。
为了能够继续留在学校,他每天晚上都在黑漆漆的练功房里苦练。3年后,他从班级的倒数第一,成了校级表演的领舞。
赚钱演戏
任教于中戏 接拍影视剧还房贷
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后,张晓龙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形体表演,并开始涉足影视圈。
2002年,他在东直门买了个小房子,但20多万的首付让他愁坏了,不得不向父母借了笔钱。好在那时他演了第一部戏《情有千千劫》,16万的片酬让他喜出望外,之后戏越接越多,很快房贷就还完了。《甄嬛传》播出后,有很多人问张晓龙不是科班出身,怎么就能把温太医对甄嬛的感情表现得那么好。张晓龙听到后一笑了之:“如果你身在中戏,自然明白。”
他屡次表示很爱中戏,“中戏是个学术气息非常浓厚的地方,而且不光我,可能连扫地的都会演戏了。”
剧中的“眉庄”就是他中戏的学生,“甄嬛”孙俪的老公邓超也是他的学生。为了能够表现好温太医的“爱”,张晓龙下了不少工夫,“我花了很多时间训练自己的眼神,我的目标就是能用眼神演戏,让观众不论从哪一集看都觉得我爱甄嬛。”
为了演好戏,张晓龙听过中戏表演系很多老师的课。“还好我的同事都很欢迎我去听他们的课,我光明正大地学了不少。”张晓龙笑道。
接下《甄嬛传》演“温太医”身兼多职
郑晓龙执导的《甄嬛传》火遍全国,张晓龙也因为甄嬛背后的男人——“温太医”火了。
对一向接戏只为赚钱的张晓龙而言,《甄嬛传》是一部与众不同的作品,为了这部戏他不计酬劳干了很多事儿。
由于和郑晓龙之前合作过《金婚》,深知导演功底深厚,但凡出品,必然不会差。他坦然接下了这部剧,并主动请缨做起了这部戏的礼仪指导。
张晓龙谈到了拍摄时的一个细节,根据历史记载,太医给后宫娘娘的诊脉方式是“悬丝诊脉”,但这样表现太玄乎,所以《甄嬛传》采取了折中的做法,用一块布盖在手腕上,诊脉时,太医跪下、低头,不去看妃子们的脸。
剧中甄嬛那让人过目难忘的“惊鸿舞”由他担任编舞,安陵容的“满汉八旗冰嬉舞”也是由他在冰上帮演员排了一个星期,剧组再过去拍摄。
郑晓龙还建议张晓龙出演温实初这个角色,于是才有了这么一个温润如玉,极打动人心的温太医。而张晓龙原以为自己演的是果郡王,他笑言自认很潇洒,而果郡王就像“踏月而来的郑少秋”,潇洒极了。
继续深造
报考研究生 苦研中国古典礼仪
张晓龙说着“满足”,但也承认自己并不容易满足。刚进中戏工作时,他跟着教授戏曲动作课的宋丽芬教授第一次接触了中国古典礼仪。
很快他就意识到,如果宋教授退休了,没有经过系统戏曲学习的他教不了这一课程。他经常向宋教授请教这方面的知识,笔记记了好几本,仍然觉得不够。2001年,宋教授带着他拜访了清朝末代皇后婉容的弟弟郭布罗·润麒。
已经90多岁的老先生气质儒雅,很有学问,人也非常好。他愿意帮张晓龙学习,并指出古装影视剧中很多礼仪方面的错误,还亲自示范正确的做法。但是因为老先生年事已高,教习的机会并不多。
于是,他萌生了专门深造的想法。他打听到东北师范大学有一位古代史教授对这方面很有兴趣而且有研究,于是他开始报考这位教授的研究生。但英语基础不好的他,连考三年才如愿,这也成了他在古典礼仪学习道路上的转折点。
获名导肯定 参与古装大戏幕后
张晓龙攻读古代史硕士学位之前,就已经开始给影视剧做古典礼仪指导了。
他指导的第一部影视剧是侯勇(微博)执导、陈道明主演的电视剧《卧薪尝胆》。当时没有多少经验的张晓龙,把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资料翻了个遍,可以说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最后他的工作得到侯勇和陈道明的一致认同,他在这个圈子里的路也越走越宽,也让他认识到自己必须去系统地进行学习。
回望过去参与的每一部戏,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吴宇森导演的《赤壁》、周润发主演的《孔子》……乃至目前正当红的《甄嬛传》,他的经验是,名导对礼仪指导的要求会更高。他们普遍认为,礼仪指导得好,演员的仪态就会好,整部戏都会富于古典气息,“因为人们最先看到的就是演员怎么行走,怎么动作。”
他也看过一些“没营养”的古装剧,尤其是现在受到追捧的穿越剧。他打趣道:“这些剧不仅演员在穿越,整部戏都在穿越,就是现代人穿上古代人的衣服,大家看个剧情就算完了。”
在张晓龙看来,中国的古装剧不能“只看个故事就完了”。他曾经研究了一些国外的影视剧,韩国、日本的古装剧给他的印象最为深刻,“那些演员真正像生活在古代,举止有度。”就算是好莱坞,对中国古代元素也做到了滴水不漏的地步。
他看完《功夫熊猫2》后就觉得,好莱坞对中国古典礼仪的研究很认真,比如片中角色的左手抱拳动作就从来没有做错过,而这不经研究是无法做到的。中国有不少古装影视剧,事先没有人查资料,乱七八糟拍完就算了。
追逐理想
兴趣成信仰 着力推广传统文化
参与影视表演,给影视、戏剧作品做礼仪指导,对现在的张晓龙而言,已经不再是“生活的工具”。没有经济方面困难的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研究国学精髓,传承古典文化,这是他现在的信仰,但他发现,想要推广传统文化只能“曲线救国”。
在张晓龙看来,传统文化是非常脆弱的。他走过国内很多地方,也看到不少地方现在都很重视传统文化,每年都做各种传统节庆,祭孔、恢复韶乐等等。但是他认为,这种类型的表演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并没有效果。“很多老百姓听说有韶乐表演,因为孔子说过‘闻韶乐三日不食肉味’,于是都跑去听,结果听完就说‘哎呀妈呀,太难听了,我以后再也不听了’。
这样的传承就不应该有,传统文化就这么被杀死了,有能力传承就做,没能力就不要做。”张晓龙说。
因为“每个朝代有不同的审美,环肥燕瘦各有所爱”,所以张晓龙认为:“现在推广传统文化,只能用现代人能接受的方式。”
古典音乐家哈辉(微博)所推广的《新雅乐》正是符合张晓龙理念的作品,这是一种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将古代的诗词歌赋、礼仪形象整合起来的新的舞台表演形式。张晓龙欣然应邀担任《新雅乐》总导演。
“传统文化也要包装,观众才会觉得原来传统文化这么好听、这么美,从此迈入传统文化的大门。”张晓龙还表示:“《新雅乐》只是个突破口,要做的工作还很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