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新哪里人 “网红”摆渡人李国新:其实为了两岸村民生活便捷
被误读摆渡人 连续采访 嗓子发炎输液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张蕊)57岁的李国新“火”了,他不停问,“我怎么就火了?”有乘客开玩笑说他成了“网红”,他一脸茫然,“什么是网红?”
李国新和他的舅舅李连是河北香河县王店子村与北京通州尹家河村之间“百年渡口”的摆渡人,坐摆渡船是两岸村民祖传的过河的方式。
“燕郊北漂车主为躲避拥堵乘船进京”热传后,昨日(3月22日)下午,记者回访9年前曾报道过的“百年渡口”,发现过往的渡河人中,除了村民却多了很多媒体记者、政府官员和慕名而来的游客。
谈爆红 每天接受采访 不得不换大壶喝水
当潮白河两岸的楼房越来越多的时候,尹家河村和王店子村,却在9年来几乎未曾变过。村子里的主路,仍旧只能容一辆车通过,在工作日也鲜少能够见到汽车。
在渡口摆渡的李国新笑起来仍旧带着农村人的质朴,身上披着的棉袄,还是9年前的那一件,摆渡的时候,仍习惯与过往村民开着玩笑,自由安逸的生活也没有在他的脸上刻下时间的痕迹。若不是他说自己已经有了个3岁的小孙子,根本无法看到9年来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来坐摆渡船的人中,除了两岸的村民,还有拿着各种设备的拍摄者,他们或是媒体,或是慕名而来的游客。这是渡口最大的变化。
看到记者拍照,坐摆渡船的村民都会嘀咕,“怎么又来了?”一名从香河上船回北京的大姐大声地说:“我上午从北京回香河娘家就有不少拍照的,我下午从娘家回北京还有这么多拍照的。”
“坐了几十年了,以前也有记者来过,这一次规模最大、人数最多。”一位坐船村民说。
接待了太多的游客和记者,李国新的喝水杯子从小号保温杯,变成了大保温壶,即使这样,他还是总觉得口渴,“说话太多了。”
“我喝水也拍,我渡船也拍,我干什么都拍。”李国新说早上赶走了几拨记者,“不知道要干什么。”
被问及出名的感觉,李国新直言,“太累,太折腾。”但李国新生性豁达,一会儿就把这个自己想不明白的事情丢在了脑后,开始和前来坐船的村民以及采访的记者开玩笑。
记者问起与李国新轮流在渡口摆渡的69岁的舅舅李连,李国新说:“这几天说话太多,嗓子发炎了,打点滴去了。”
由于,舅舅李连在输液,摆渡的工作全部都压在李国新的身上了,他直言“很累”,因为不放心儿子和哥哥等其他人的替班,李国新除了吃饭的十几分钟,几乎全天都在渡口。
谈质疑 看到无人机航拍 以为出大事了
李国新不上网,他和外界的联系工具是一部已经略显破旧的小屏幕12格按键的手机,只能接电话和短信,当有人和他说起能上网的智能手机时,他总是摆摆手说,“我用那玩意儿干啥?”
李国新说,他是从自己的儿女口中听说网上的事情,儿女还叮嘱他,不要接受采访。但李国新并不明白,自己做的事有什么特别?
直到前几天,有人用无人机航拍渡口,李国新才觉得“出事了”。“直升机(无人机)都来了,两架在我头顶飞,我觉得事儿大了。”
说起网上“燕郊北漂车主为躲避拥堵乘船进京”的消息,李国新说,“这几年进京的汽车没见多,反而是京字车牌坐船去河北的车多了,大部分都是去旅游的。”
渡口每天的大部分乘客是村民和做小买卖的,每天坐船的车并不是很多。在现场采访的一个媒体嘟囔着:“等了好几个小时,也没见到一辆车”。
有网友质疑渡口的“安全问题”,李国新说,“前不久,县里派了三名警察在这里设立检查点。”这方面自己和舅舅平时也会多留意,“安全绝对没有问题”。
采访中,一名骑三轮车的乘客,带着两把铁锹要过河去香河,“你去香河带铁锹干吗?”李国新把两把铁锹抓在手里问道,“种树。”随后乘客报出了一个地点,李国新觉得没有什么问题,才松开了铁锹,开始摆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