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成名万骨枯 崔健、常香玉为亚运义演 17岁邓亚萍一战成名
抽丝剥茧河南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关键节点,聚沙成塔河南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画卷。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将持续推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巨献之作《你好!河南40年》,这是第十三篇——《1990年》。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王姝/文 首席记者 袁晓强/图片统筹
1990年,北京的夏天。刮了一春的风,在遮天蔽日的树荫中化为蝉鸣阵阵。
这一年暑假,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的大二学生高晓松,背着简单的行囊,暂别26号楼614室宿舍,和北京联合大学无线电专业一名叫王阳的学生一起,去海南岛一家歌厅驻唱。
虽是驻唱,两人返回时连路费都不够了。高晓松和初恋女友一起,辗转来到当时厦门大学的"校中村"东边社暂住。大半年时间,他创作了一些民谣初稿,《同桌的你》是其中一首。
这一年,高晓松、王阳与另外三名大学生组建了中国校园第一支摇滚乐队——"青铜器乐队"。作为初出茅庐的学生,他们参与驻唱,一般都是开场的位置,主唱王阳的开场白也很"面":"大家好,我们都是学生。"
有一次青铜器乐队刚演唱结束,黑豹乐队上台了。主唱窦唯,浑身绑着黑腰带,拿着一只铃鼓敲着大腿,《无地自容》第一个音一响,全场观众就"炸"了。高晓松和队友在台下,看得有些痴。 后来,高晓松和王阳从摇滚转到了民谣的路子。四年后,在大街小巷传唱《同桌的你》时,主唱王阳的别名——老狼也被大家熟知。
彼时,社会对摇滚的态度还很暧昧。1990年是崔健演唱《一无所有》而石破天惊的第四个年头。这一年3月,他来到河南省体育馆,举办了三场义演,为亚运会集资。演唱会那天,他上身穿着军干服,挎着电吉他,不仅演唱了摇滚《一无所有》,还演唱了《南泥湾》。
这是崔健"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为第11届亚运会集资义演"的一部分,在4月巡演被勒令取消之前,崔健共在郑州、成都、武汉和西安四个城市的舞台上出现。到了5月,由团中央、广播电影电视部、文化部以及中国音乐家协会共同举办的全国青年喜爱的三十首歌评选活动中,崔健的《一无所有》又在争议中入选。
1990年在河南郑州出生的王庆亚,家里收藏着熊猫盼盼徽章,和一沓当年的亚运奖券。憨态可掬的熊猫"盼盼"、传唱甚广的《亚洲雄风》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这一年,尚不富裕的中国,举全国之力兴办亚运会,形成全民捐款的风潮。为了举办北京亚运会,全国共捐款2.7亿元,占全部投入的十分之一。
4月30日,戏剧大师常香玉在河南人民剧院为亚运义演:"虽然67岁了,为了亚运,我还要扭一扭小红娘。"距离开幕还有100天时,河南省已捐了157万元,一张一元的奖券,购买数额达到了1962万张。
8月中旬后,15万公斤原阳的大米被运往北京,供应第11届亚运会。原阳米因醇香在90年代热销,1990年供应亚运会后,在市场一路走俏。到了1991年,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北端建成原阳大米批发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3.6亿元,成为我国北方大米的主要集散地,被誉为"中国第一米市"。
可惜的是,后来不法商贩将外地大米包装成原阳米销售,原阳米声誉下降,直到2000年爆发"毒大米"事件,对原阳米造成致命打击,盛名不再。
亚运会主会场北京工人体育场,亮起的300平方米的整套大型彩色电子显示系统也来自河南。1988年,河南省中原电子显示技术开发公司生产出78平方米的 "中国第一大屏"。亚运会筹备期间,董事长李超受亚运会组委会委托,制作出这块300平方米的大屏,奠定其行业地位。
在这一届亚运会中,一位17岁的河南姑娘为全国瞩目。她和队友一起夺得了首届乒乓球世界杯女团冠军,在女团、女单和混双一举拿下3枚金牌,成为这届乒乓球比赛的最大赢家。至此到1997年,"邓亚萍"的名字,占据国际乒联的世界女子排行榜首位8年之久。
在这次亚运会上,中国破纪录夺得183枚金牌,包括邓亚萍在内的十名河南运动员,获得13枚金牌。
这些获奖运动员,除了邓亚萍深造后从政从商,其他多在退役后从事行业内教学工作。例如,射击运动员李金豹在河南省射击运动管理中心任职;巫兰英任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垒球运动员王晓燕也在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竞技训练处教学;赛艇运动员张华杰、皮艇运动员冯晓峰都在武汉体育学院任教练,皮艇运动员马福良在武汉体育学院担任一段时间教练后,于1997年前往海口景山学校,担任体育教师。
在亚运会即将结束时,来自叙利亚等国家的运动员,争相与一位衣着朴素的年轻人合影,并赠予他最珍贵的金质奖章。
这名年轻人叫葛书晋,来自社旗县郝寨乡李洼村,因是回族人,又熟练阿拉伯语,负责协助阿拉伯国家队员沟通。9月21日晚七点多,在北京石景山体育馆,叙利亚原定4名队员参加古典式摔跤比赛,需要增加3名队员。按照亚运会组委会规定,21日晚8点截止报名,只有几十分钟的时间了。
葛书晋了解情况后,驱车到亚运村摔跤联合会交涉。手续刚办完,八点闹钟敲响了,叙利亚代表的负责人克和菲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虽然被当时媒体称为"农民翻译",葛书晋走的是"知识改变命运"的路子。当年高考失败后,他选择在太康清真寺学习阿拉伯语,随后上了北京外语学院函授课程,成为同行中佼佼者。时间过去二十多年,葛书晋仍坚守在翻译事业上。
邓亚萍,河南、中国乒乓球乃至体育界的一个传奇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