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贻琦后代 《清华校长梅贻琦: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斯文》阅读答案

2017-06-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清华校长梅贻琦: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斯文     1931年12月3日,北平清华园.一位眉目清秀.神色俊逸.气宇轩昂的中年男士,以他一贯沉稳平静的口吻,向已经10个多月没有校长的清华学生,发表了让后人传诵不已的就职演讲:     ……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材.我们要向高深研究的方向去做,必须有两个必备的条件,其一是设备,其二是教授.设备这一层,比较容易办到,我们只要有钱而且肯把钱用在这方面,就不难办到.可是教授就难了.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

清华校长梅贻琦: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斯文     1931年12月3日,北平清华园。一位眉目清秀、神色俊逸、气宇轩昂的中年男士,以他一贯沉稳平静的口吻,向已经10个多月没有校长的清华学生,发表了让后人传诵不已的就职演讲:     ……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材。

我们要向高深研究的方向去做,必须有两个必备的条件,其一是设备,其二是教授。设备这一层,比较容易办到,我们只要有钱而且肯把钱用在这方面,就不难办到。可是教授就难了。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

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我现在可以仿照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从这天起,清华师生告别久无校长之困局,迎来了一位后来被清华人誉为"终身校长"的梅贻琦。

在这篇简短平实的演讲辞中,"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句,即众所周知的"大师论",随后成为清华,乃至中国大学的共同办学理念。

    谈起清华,人们自然会想起大师云集和英才辈出,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这是百年清华留给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在创造和积累这笔财富的众多杰出清华人中,梅贻琦先生堪称贡献最大。

在成千上万人的心目中,梅贻琦就是清华,清华就是梅贻琦。     梅贻琦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开创了清华大学的黄金时代,主导了西南联大的教育奇迹,使中国的高等教育昂然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他领导的清华为世界贡献了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三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新中国培养了14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涌现出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钱钟书、华罗庚、钱学森等一位位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学术大师。

他倡导学术自由,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他推行教授治校方略,使清华校政井然有序,无为而治;他虽是国民党中央委员,却从未在治校中倡导党义,而是以人格教育和通才教育理念来指导办学;他献身教育,热爱清华,生斯长斯,心中从未离开过清华;他虽然身居高位,却清贫如洗,太太摆过地摊,打过短工,甚至独生儿子眼镜丢了都无力配付新的;晚年病重入院及身后事,都是学生捐款资助的。

梅贻琦先生以不同凡响的教育智慧和由贤入圣的人格魅力,奠定了清华大学之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的灵魂,使清华大学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取得巨大成就,更为新中国培养和储备了大量奠基性的建设人才。

    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回忆,他刚入学那年,学校来了三位年轻老师,才28岁,都是正教授。不要说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很少有,哪有二十几岁就能当正教授的?这三人都刚刚回国,一个名叫钱钟书,一个名叫华罗庚,一个叫许宝騄。

钱钟书、华罗庚是大家所熟悉的。许宝騄是研究统计学的,是世界级权威数学家。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并没有在海外取得博士头衔,数学天才华罗庚以初中学历迈进清华,先当助教,后被清华送往英国留学。

    这种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只凭真才实学,照样可以当教授的用人理念,在梅先生看来是正常不过的事。清华或者西南联大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与梅校长不惜代价诚聘国内外一流的师资是分不开的。

    据著名历史学家何兆武先生回忆,在西南联大时,梅先生不干涉学生活动,从来没有不许学生开什么会,或者组织什么活动。

特别是联大后期,民主运动高潮时,有几次在学校的广场上集会,闻一多教授在台上什么话都敢讲,但梅先生从没有干涉过。     梅贻琦先生所处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艰难的阶段,早期军阀割据,内乱不已;中期日寇进犯,民族危亡;后期国共对峙,战火纷飞。

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梅贻琦先生却做出在今看来堪称奇迹的教育成就来,他的纯粹、执著、坚定、智慧,奠定了清华精神——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