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丁是娥芦荡火种 追忆丁是娥在西张的日子
(文/张家港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会员曹乾石)
丁是娥,祖籍浙江省吴兴县,1923年11月12日出生于上海,原名潘咏华,小名"银男"。9岁从师丁婉娥学艺,改名丁是娥,专攻花旦、正旦,兼任老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她致力于沪剧改革,尤其在排演现代戏剧方面率先垂范,成绩卓著。
1950年,与丈夫解洪元(著名沪剧男演员)一起,首先创建民营公助集体所有制的上艺沪剧团,任副团长。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同年赴朝鲜慰问志愿军演出。后历任上海沪剧团团长,上海沪剧院院长,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第二、三届理事和第四届常务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候补委员。
丁是娥演唱艺术精湛,唱腔婉转、绮丽多彩,善于抒发人物内在感情,自成一家。擅演剧目有《白毛女》(饰喜儿)、《罗汉钱》(饰小飞娥)、《鸡毛飞上天》(饰林佩芬)、《芦荡火种》(饰阿庆嫂)、《雷雨》(饰繁漪)等,著有《展开艺术想象的翅膀》一书。
丁是娥曾先后4次获得表演奖,其中连续两年获上海市戏曲竞赛一等演员奖。1952年,上艺沪剧团与中艺沪剧团合并,参加全国观摩演出,获一等演员奖。1954年获华东戏曲会演一等演员奖。她演唱的沪剧《罗汉钱》《白毛女》响遍大江南北,后拍成电影,曾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好评。
她一生热爱戏曲,更热爱生活,生前曾多次到江浙一带农村体验生活和采风,收集民歌民谣,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了深厚的感情。1960年5月,丁是娥来到常熟县西张公社(现属张家港市凤凰镇)体验生活,吃住在农民家里。白天和农民一起劳动,晚上收集资料,创作剧本。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至今西张的老百姓中还流传着丁是娥的一段段佳话……
1960年初夏,绵绵阴雨下个不停,江南农家笼罩在蒙蒙细雨中。丁是娥乘着一条小木船,撑着一顶红油纸伞,沿着弯弯曲曲的长寿河到西张农村体验生活。一路上,她望着碧清的河水,烟雨中的农家茅屋,一个劲地称赞西张是块"风水宝地"。
那时正是困难时期,"鱼米之乡"的老百姓也过着吃糠咽菜的日子,为照顾丁是娥的生活,领导原来安排她在公社机关食堂吃"小灶"。 那天下午, 专门关照食堂的一个厨师买了一些猪肉和猪油,特供丁是娥餐用,那天晚上,厨师烧了一碗菜心米饭,又在菜心米饭里放上一些猪油,丁是娥看到翠白相间、油光闪亮的菜心米饭,十分高兴,一个劲夸奖厨师的手艺好,但一吃到嘴里,丁是娥觉得这菜饭有点特别油、特别香,感到有点不对头。
她偷偷往厨房的里间一看,只见10多名机关人员都在喝着稀粥,这怎么行呢,她马上找到领导,"我是来体验生活的,不是来享受搞特殊的"。
结果第一顿饭丁是娥谢绝了。当夜,她又找到当时的党委书记徐关岐,严肃地说:"现在正值国家困难时期,任何人不能搞特殊化,你们这样做是不对的,不要把我当成客人"。她要求深入到生产队和社员同吃同住。第二天清晨,她就背着铺盖卷,踏着泥泞的乡间小道下乡了。
丁是娥投身田间劳动的群众中,一边劳动,一边和社员谈天聊家常,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和山歌。她特别对西张地区的古老河阳山歌感兴趣,称她是苏南最古老最动听的山歌。一次,她听说三里外的村庄有个70多岁的老山歌手,山歌唱得好,她一吃完晚饭,就叫文化站的一位同志陪同前往,摸黑赶到老歌手家,认真地听山歌手唱山歌。
她把一首首山歌抄在笔记本上,叫山歌手教唱,配上山歌的原生态曲调,然后再唱给山歌手听,叫他们修正,直到大家满意为止。等丁是娥回到住处,已是半夜时分了。人们常常看到,劳动之余,丁是娥和社员一起坐在田埂上,唱一段"罗汉钱", 演一曲"白毛女",引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
丁是娥在鸷塘村劳动时,吃住在周大娘家里,和村里的老老少少都交上了朋友。晚饭后,乡亲们争先恐后地去周大娘家聊天,丁是娥坐在昏黄的油灯下,向农民了解生活情况,讲述国内外形势,人们一声不响地听着。夜深人静,周大娘的茅屋里还透出亮光,丁是娥坐在床头,整理白天搜集到的素材。不久,她就和其他同志一起,写出了反映当时西张农村生活的沪剧《大路朝阳》,此剧后作为地方戏曲进京演出,得到中央首长的赞扬。
人们记得,每次公社里开三干会,丁是娥总是登台演唱一些沪剧片段,有几次还根据西张本地情况,随口编了一些唱词演唱。在姚塘村(现属双龙村),她每到一个庄上,就叫乡亲们唱地方戏,自己也给乡亲们唱沪剧,一段对一段,大家十分高兴,连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把地方河阳山歌唱给丁是娥听,丁是娥笑得脸上开了花,有时还为演唱者轻轻打着拍子。
在石塘自然村,人们至今还流传着丁是娥吃南瓜的故事。丁是娥住在周大娘家,那时周大娘家里穷,粮食不够吃,常常背着丁是娥煮些南瓜当饭吃。可是不几天,这个秘密就被丁是娥发现了,她硬要周大娘每天早晨煮一锅南瓜和她一起吃。周大娘强不过她,只好拿最好的南瓜烧,丁是娥吃着香喷喷的南瓜,打趣地说:"您这样好吃的东西为什么不煮给我吃,我还要带几个回上海哩。"
1988年6月28日,一颗流星落向大地,丁是娥与世长辞。从电视屏幕上知道这个噩耗后,西张地区的许多百姓都哭了。她虽走了,但油灯、南瓜饭及她甜美的嗓音,久久浮现在西张人民的眼前,化做人们对这位艺术家永久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