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撄宁仙学精要下 【知人论世】陈撄宁 当代的太上老君

2019-03-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现代以来,传统中国的道家文化可能最为没落,跟儒家.佛家等文化的社会影响和思潮不能相比,其实道家文化仍有其足以骄傲足为世范的传人.而在百年中国社会道家文化的传承者中,陈撄宁先生无疑是最为突出的一位.陈撄宁仙学精要下 [知人论世]陈撄宁 当代的太上老君开蒙仙学陈撄宁先生1880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家学富瞻.堪称"幼承家学,熟读儒典.精通诸子百家.学贯三教".有人说,"先生学有渊源,造诣深厚,乃一代博学之士,在我国历史上亦属罕见,就是历史上的金圣叹.张之洞辈,虽是一代名声显赫的神童.

现代以来,传统中国的道家文化可能最为没落,跟儒家、佛家等文化的社会影响和思潮不能相比,其实道家文化仍有其足以骄傲足为世范的传人。

而在百年中国社会道家文化的传承者中,陈撄宁先生无疑是最为突出的一位。

陈撄宁仙学精要下 【知人论世】陈撄宁 当代的太上老君

开蒙仙学

陈撄宁先生1880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家学富瞻。堪称“幼承家学,熟读儒典、精通诸子百家、学贯三教”。

有人说,“先生学有渊源,造诣深厚,乃一代博学之士,在我国历史上亦属罕见,就是历史上的金圣叹、张之洞辈,虽是一代名声显赫的神童、才子,设若与撄宁先生比较,恐不及多矣。”

陈撄宁仙学精要下 【知人论世】陈撄宁 当代的太上老君

陈撄宁自幼体质单薄,十岁时读《神仙传》,即萌生了对神仙的兴趣。后勤奋苦读,然到15岁时身体极度衰弱,医生诊断为童子痨(肺结核),当时无药可治,为了自救,他跟随从医的叔祖学习中医。也因此陈撄宁读过很多医书,对普通病症也有办法,但对自己的病,就是治不好。从此渐渐滋生对古神仙家修养法的兴趣,开始读道书,研习养生。

陈撄宁仙学精要下 【知人论世】陈撄宁 当代的太上老君

经亲身实验,身体渐渐好转,使他相信仙学养生法是可以祛病延龄的,便从医理、哲理多方面着手深研仙学。这就是他一生研究中华摄生、养生之道的起点。

为了解决生死大事,陈撄宁的决心毅力至今仍值得人们深思。从32—35岁,陈撄宁在上海老西门外的白云观内,通读了明朝《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5485卷。他是明《道藏》编定以来,通读全书的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之一。为了有所比较,他又去杭州海潮寺华严大学阅读佛经,又是5000多卷的规模。

通过精心钻研,陈撄宁掌握了传统中国文化中多种秘而不宣的摄生、养生之道,并通过实践,治愈了自己的不治之症。

立派仙学

1933年,张竹铭医师在沪创办《扬善半月刊》,特辟“答读者问专栏”,请陈撄宁主笔。陈撄宁利用这个阵地,大力提倡“仙学”,仙学派由此创立,他自己也从外炼转向内修。

所谓仙学,即指炼丹术而言,有外丹、内丹两种分别,是专门研究人的卫生、养生、摄生和精神境界的净化提纯,乃至身与意的统一、升华,直至再生、长生的学问。

陈撄宁认为,“仙学”的现实意义是“益寿延年”,而其最高境界则是追求“长生久视”。神仙家宗旨,要与造化争权,逆天行事,即所谓“我命由我不由天”。认为所谓“仙人”,“乃是精神与物质混合团结锻炼而成的长生者”。

他不回避神通,“地球人类,都不免恐怖与痛苦,想救拔他们,非有神通不可;想感化他们,亦非有神通不可。空口说白话,是无济于事。”对一般慕道者,他认为,“对于尚有俗务在身的修士,于入世法宜采进取主义,对于出世法,宜采保守主义,只求能不沾染一切恶习,不使精气神作无谓之消耗,不使堕入室家之累而 难以自拔。

一方面为社会尽相当之职责,一方面乘时储蓄充分之财力,预备将来实行修道之经费,若有馀力,尚可帮助同志之人,岂不甚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