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撄宁澎湃 道教领袖陈撄宁

2018-09-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880年,华夏大地上诞生了两位人物:李叔同和陈撄宁.作为佛教的大德,弘一法师李叔同因其传奇般的人生经历,世人闻之如雷贯耳;而陈撄宁先生,作为道教以及中华摄生.养生学术的集大成者,学问精博而深奥,却一直鲜为人知.陈撄宁澎湃 道教领袖陈撄宁中国近现代道教领袖人物陈撄宁(1880~1969),安徽省怀宁县洪铺镇新陈埂人,毕业于安徽高等法政学堂,世居安庆苏家巷.1958年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吸收为列席委员,1960年任全国政协委员,1961年当选为第二届中国道协会长,并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

1880年,华夏大地上诞生了两位人物:李叔同和陈撄宁。作为佛教的大德,弘一法师李叔同因其传奇般的人生经历,世人闻之如雷贯耳;而陈撄宁先生,作为道教以及中华摄生、养生学术的集大成者,学问精博而深奥,却一直鲜为人知。

陈撄宁澎湃 道教领袖陈撄宁

中国近现代道教领袖人物陈撄宁(1880~1969),安徽省怀宁县洪铺镇新陈埂人,毕业于安徽高等法政学堂,世居安庆苏家巷。1958年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吸收为列席委员,1960年任全国政协委员,1961年当选为第二届中国道协会长,并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陈撄宁澎湃 道教领袖陈撄宁

以陈撄宁为代表的当代新道家构建新道家学说的努力与历史上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是一种经学忧患意识形态之道统论的体现。在道教人才缺乏的现当代史上,陈撄宁代表了道家文化现代重构的洪大声音,体现了强烈的弘扬传统、复兴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的强烈要求,其在中国思想和文化史上的地位,与新儒家的冯友兰和新佛学的太虚大师差可比拟,在现当代史上,陈撄宁先生是儒释道三家传统文化现代转型中道家文化现代转型的杰出代表,代表着一座三角鼎立的文化高峰。

陈撄宁澎湃 道教领袖陈撄宁

陈撄宁自幼随父学习,至6岁时,已读完《三字经》、《四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7岁至11岁,读《诗经》、《尚书》、《易经》、《礼记》、《左传》。12岁至14岁,学做诗文。

因此,陈撄宁少年时代就打好了关于中华文化的坚实基础。有学者认为,陈撄宁学有渊源,造诣深厚,乃一代博学之士,在我国历史上亦属罕见,就是历史上的金圣叹、张之洞辈,虽是一代名声显赫的神童,才子,设若与撄宁先生比较,恐不及多矣。

由于读书过于用功,没有时间运动,加上食物缺乏营养,15岁时,陈撄宁患了极度的衰弱病症,医生诊断为童子痨(肺结核),当时无药可治。从16岁起,遂从叔祖父学中医,想从古代医书里面寻出一个治童子痨的方法。他读过很多医书,对普通病症都有办法,但对自己的病,就是治不好。

后来偶然看到一部医书上讲到仙学修养法,甚感兴趣,姑且试做。起初并无效验,但以自己的生命已经绝望,除此再无良法,只好勉强再做下去。后来身体渐渐好转,保全了生命。这就是他平生研究中华摄生、养生之道的起点。

20多岁时,陈撄宁曾考入安徽高等学堂,循依主持校务的严复所规设的西学专业政法方向学习,但学未及三年,就因痨疾复发而中途辍学。他知道自己掌握的修养法尚不够用,于是离开家庭,到处求人指导。他先寻访佛教中有名的高僧,如九华山月霞法师、宁波谛闲法师、天童山八指头陀、常州冶开和尚等。

接着又寻访道教名山,如苏州穹窿山、句容县茅山、均州武当山、即墨县崂山等。但都不理想,并不能解决生死大事。他因此下决心阅览《道藏》。从32岁至35岁,陈撄宁在上海老西门外白云观内,用整整3年时光,通读了明朝《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5485卷。是明《道藏》编定以来,通读全书的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之一。

通过自己的精心钻研,陈撄宁掌握了中华各种秘而不宣的摄生、养生之道,并通过实践,治愈了自己的不治之症。30年代初,他在上海先后创办了《扬善半月刊》、《仙道月报》及仙学院,公开向社会倡导仙学,得到了社会各界名流、特别是道教界众贤达的广泛拥护,仙学派由此创立。

所谓仙学,即指炼丹术而言,有外丹、内丹二种分别,是专门研究人的卫生、养生、摄生和精神境界的净化提纯,乃至身与意的统一、升华,直至再生、长生的学问。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道家与道教》中写道,中国道教有宗教和诗意的一面,但同时也有方术、科学、民主和政治上进步的一面。

他认为道教是唯一不反科学技术的神秘主义体系。今人提到仙字,便觉不可思议,甚至将仙学视为迷信。其实,早在《汉书艺文志》中,仙学已被列入方技,与医经、经方等并列,划归医学范畴。

陈撄宁先生曾专门研究道家外丹。他和妻子吴彝珠女士省吃俭用,积累资金,于1922年至1932年进行了国内外堪称罕举的外丹试验,历时10年,中途因遭两次战争影响而作辍。据著名中医针药专家胡海牙教授介绍,吴彝珠女士曾是留美医师,她是我国最早可实施产科手术的专家。

她能全身心支持丈夫实证中国道家学术,实是可钦可敬。通过实验,陈撄宁先生认为中华自古所传各种外丹口诀,确有可凭。李约瑟博士对此十分重视,他曾万里迢迢来中国,到北京白云观向陈撄宁先生请教外丹学术。中华医、道本来同源,外丹术并不神秘,现在中医上用的红升丹、白降丹以及附以丹字的药物,都由道家外丹而来。

胡海牙教授解放前即拜撄宁先生为师。1950年又请他讲解《素问》和《灵枢》。1953年,为研究针灸科书上高深的学理,胡海牙先生又邀撄宁先生到杭州定居并照顾先生的日常生活。经当时浙江省文史馆馆长马一浮先生举荐,省政府正式聘撄宁先生为文史馆馆员。1956年,中央统战部和国务院宗教事务管理局为了筹备成立中国道教协会,在浙江文史馆查到了陈撄宁先生的名字,并请他到京筹备道协事宜。

中国道教协会成立后,陈撄宁先生因其对道教文化的精深研究,被推选为秘书长,后又担任了会长,并任全国政协委员。

陈撄宁先生拼其一生,致力于研究中华道家各种高深的学问。马一浮先生曾多次向他请教《周易参同契》中的疑难问题,非常佩服他的学识,称他为科学神仙家。在列强欺压,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撄宁先生曾着文宣称,中华摄生之秘,如非我中华民族子孙,外国人休想得我半句真诀。表现了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新中国领导人如董必武、李维汉等,曾向他请教老年养生之道。北京名医施今墨,解放前已拜陈撄宁先生为师,碰到疑难问题,时时向先生请教。据熟知撄宁先生的人士介绍,他80余岁时,仍在主持道协日常工作,两目炯炯有神,能熟练背诵《道德经》全篇。

撄宁先生生前每言,如能按他的方法清静休养,自己至少可以活120岁。身边的人对此深信不疑。中华道家认为,人的自然寿命为120岁,符合现代医学的研究结论。无奈文革爆发,在疾风苦雨中先生忧伤国事,身心交瘁,再难以继续他的摄生之道。

遂于1967年留下遗嘱,将终身积蓄下来为研究学术而用的资财,全部献给了国家。1969年5月25日,陈撄宁以90高龄孤寂地离开了人世,给中医事业,给爱好和从事中华摄生、养生之道及道教学术研究的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