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塔山 血战塔山:辽沈战役中最惨烈阻击战
战斗经过就简略说说,主要看看里面的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先看两军的情况:东北野战军方面以吴克华、莫文驿的第4纵队死守打渔山至白台山一线,贺晋年、陈仁麟指挥的第11纵队和两个独立师防守白台山至虹螺山一线,组成了东起打渔山,中经塔山,西到白台山和虹螺山的塔山防线。
国民党军东进兵团名义上有11个师,可到达前线时间不一,其中王伯勋第39军两个师到的太晚,没排上用场,黄翔的第92军1个师是侯镜如的嫡系部队,也没怎么用,实际投入战斗的就是阙汉骞的第54军,林伟俦的第62军和独95师。
1,此役东北野战军的指挥官是东野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他的防御正面是从东自海边西至虹螺蚬山下一线约20余公里的地区。仅从这战看程子华是相当聪明的,他坚决执行林彪命令里要求的“作英勇顽强的攻势防御”,把部队按梯次配置,三分之二在后,一线前沿只放三分之一。
可见,程子华的作战决心不是就地死守,而是准备用反冲击来恢复防御态势,用反击来恢复失去的阵地。这个决心是基于塔山的地形做出的,塔山这一线基本都是平原,没什么高地,最高点白台山海拔仅261米,一句话就是“易攻难守”。
程子华要不要守?当然要守,他的想法就是:能守住那最好;如果前沿守不住也没事,对我们来说此地难守,国民党军占领了我们阵地后一样难守,那就由我们反击再打回去,始终在这一线和你们展开拉锯战,使得国民党军的时间和精力都耗在反复拉锯上。所以他的配置是前沿稍弱,纵深稍厚,预备队很强。
2,国民党54军军长阙汉鶱在10月10日率先发起进攻,要说这老阙确实立功心切啊,一眼看到东北野战军布防有破绽,立马直接开打,眼光倒是毒辣,此时4纵才赶到此地2天,工事尚未构筑完毕。只是心黑了点,打法有问题,直接把3个师一线拉开就强攻,你倒是重点突破呀,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以为凭自己3个师就能一线平推直接杀进去。
而且他的军其实战术素养很有问题,炮火准备时间短也就罢了,还打不准,理由是拂晓天还黑看不清,其实是炮兵侦察兵标定坐标能力差,炮兵射击准头也差,完全是个训练水平不到家的问题。然后指挥还出问题,没有组织破障队,步兵冲击时被残留的铁丝网阻挡,即耽搁了时间又遭到大量杀伤。
但是就这么种情况下,54军还是攻下了打渔山阵地。不过没有用,程子华的指导思想就是反击反击再反击,傍晚又夺回了。
其实阙汉鶱如果不这么着急,而是好好组织炮兵死命轰4纵尚未完全完工的野战工事,再集中优势兵力死打一个点,为后续的国民党军拿下一个桥头堡,是完全能做到的,这样接下来几天4纵就难受了。
3,阙汉鶱认为10日的战斗太过轻敌,导致准备工作不充分,晚间,他和下午赶来的战地督察组组长罗奇商量后决定11日再战。
阙汉鶱和罗奇商量后变聪明了很多,11日拂晓,他集中54军和62军的全部火炮对4纵阵地进行长时间的猛轰,然后,咳咳,然后还是像昨天一样兵分三路对白台山,塔山堡,打渔山一线扑来。看来他认为今天加强了火力打击力度,又加强了突击兵力,没有理由不成功。
想法蛮好,只是不知道他想过没,你加强了进攻力量,人家不会加强防御力量吗?昨天三个师没突破,今天换五个师就一定成功了?只要阙汉鶱还是和昨天一样把兵力平均使用,再加两个师还是没用的。
这里讲一下被人弊病的国民党军战法,后世很多人说当时他们顽固的使用密集冲锋的战法而不知道改变所以败了,甚至有人以此说不肯改变失败战术是侯镜如是中共地下党的证据之一。
作者简介:王正兴,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军事观察员,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