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 辽沈战役中黑山阻击战的疑问?

2018-1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48年10月19日,蒋介石将卫立煌.杜聿明召到了北平,拉上傅作义继续讨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蒋介石坚持要廖耀湘兵团西进收复锦州,卫立煌却提出要廖兵团东返防卫沈阳.在僵持不下之际,杜聿明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东北国民党军有计划地撤向营口;二是以廖耀湘兵团从新立屯南下攻击黑山.大虎山,如攻击得手则继续西进收复锦州,如攻击不成就逐次抵抗向南撤往营口.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 辽沈战役中黑山阻击战的疑问?同时以沈阳一部南下控制营口,巩固后方海运基地,并策应廖耀湘兵团.杜聿明的第一个方案不过是虚晃一枪,目的是衬

1948年10月19日,蒋介石将卫立煌、杜聿明召到了北平,拉上傅作义继续讨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蒋介石坚持要廖耀湘兵团西进收复锦州,卫立煌却提出要廖兵团东返防卫沈阳。在僵持不下之际,杜聿明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东北国民党军有计划地撤向营口;二是以廖耀湘兵团从新立屯南下攻击黑山、大虎山,如攻击得手则继续西进收复锦州,如攻击不成就逐次抵抗向南撤往营口。

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 辽沈战役中黑山阻击战的疑问?

同时以沈阳一部南下控制营口,巩固后方海运基地,并策应廖耀湘兵团。

杜聿明的第一个方案不过是虚晃一枪,目的是衬托出第二个方案,一打二看,可进可退。他已洞悉了蒋介石的心理,知道蒋还是想把东北的部队撤出来,但又不能明确下令放弃沈阳、长春等重镇,怕承担责任而招致国际国内的压力,因此总想打一下再撤,就把收复锦州当成了救命稻草。

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 辽沈战役中黑山阻击战的疑问?

此举如能成功,则东北国军以锦州、葫芦岛为陆海撤退通道,连结华北,全局形势还有转机。然而,撤就是撤,打就是打,守就是守,不能三心二意。蒋介石这种五行不定的决策态度,实际是将主动权拱手让人,属于兵家大忌。

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 辽沈战役中黑山阻击战的疑问?

听了杜聿明的建议,蒋介石当即表示支持第二方案。黑山、大虎山扼守着沈阳通向锦州的唯一走廊和南退营口的公路、铁路交汇处,是兵家必争之地,要打要退都必须抢先将其控制。让廖耀湘兵团先攻黑山、大虎山,作为实现自己基本意图的第一步,这是绕不过去的,后面才能谈得上西进锦州或南退营口。

蒋介石又思考了一个晚上,决心把东北战场的指挥权交给杜聿明。20日一早,他就召见了杜聿明,命其接任东北国军的指挥权。杜聿明之所以提出前述方案也是无奈之举,他深知反攻锦州断无可能,校长又意图侥幸,三心二意,前途实堪忧虑。

但他见蒋介石殷殷期盼,无法推辞,也只能临危受命。为了不和卫立煌弄僵关系,杜聿明再三陈述,最后接受了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保安司令的职务,指挥部设在葫芦岛。

经过研究后,蒋、杜确定了下一步行动的部署:廖耀湘率第九兵团由新立屯南下,向黑山、大虎山攻击前进,准备收复锦州;在锦西、葫芦岛的部队由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陈铁统一指挥,继续向塔山方向攻击,配合廖耀湘兵团的攻势;以周福成第八兵团指挥第53军及新1军1个师、第207师2个旅等部守卫沈阳;第52军从辽阳南下抢占营口,并与廖耀湘兵团取得联系,掩护其后路。

再看解放军方面。锦州战役结束后,中央军委就下一步行动方案又与东野指挥层充分交换了意见。此时东北的国民党军还剩下沈阳、长春、出辽西的廖耀湘兵团和锦西、葫芦岛四处。毛泽东认为,蒋介石为避免东北国军全部覆灭,极有可能采取总退却战略,将长春郑洞国部接出来后,放弃沈阳,全军南撤。

这时就有两条路:一条是抢占营口海运撤离;另一条是重占锦州打通与锦葫之敌的联系,并进一步打通与华北的联系。无论是哪一条,只要东北国军撤向关内,都会造成对华北、华东战场的巨大压力。

据此,毛泽东认为下一步最重要的是能够牵制沈阳之敌,不使其接出长春敌人并向营口撤退。他判断只要揪住锦西、葫芦岛这坨敌人,沈阳之敌就不敢撤退,在蒋介石的严令下还会西进增援锦葫。

同时,以东野主力现在的位置,攻击锦葫最为方便,且夺取锦葫后就能完全控制山海关至唐山一线,威胁平津,完成打通华北的既定目标。即使沈阳之敌仍由营口海运撤向华北或华东,东野只要打通了华北,即行入关作战,仍是及时有利的。

10月17日,毛泽东即电告林、罗、刘,要求东野先打锦葫,并不宜太迟,“休整15天即行作战”。毛泽东明确指出:“只要沈敌远离沈阳,走打虎山(即大虎山)、大凌河增援锦葫,便于大局有利。”同时,也指出不论是出现沈阳之敌接出长春之敌后全军南下企图重占锦州,还是从营口撤往关内的严重情况,东野都应先夺取锦葫,然后在调动中相机歼灭敌人或入关作战。

不久,长春曾泽生率第60军起义,长春解放在即。毛泽东遂于18日再电林、罗、刘,认为如果长春得到解决,沈阳之敌就有可能不敢再西进增援锦葫,而是直接南下营口撤退。他建议东野抓紧时间迅速夺取锦葫,然后回头去包围沈阳。

如果打锦葫费时较多,也应该在解放长春后迅速调围城部队主力南下至沈阳、营口之间,并控制营口,阻击沈阳之敌南下及海上之敌增援,等待东野大部队回师将沈阳逃敌聚歼。与此同时,林彪根据内线情报获悉,蒋介石仍决定东西两个兵团继续向锦州攻击,并命令长春守军突围。

林彪估计,即使蒋介石有命令,廖耀湘还会比较谨慎,在东进兵团打通塔山道路之前,不敢放胆西进。他于17日致电军委,建议暂对东进兵团采取坚守方针,而引诱西进兵团前进,待敌进至大虎山、沟帮子、锦州一线时,将其分割围歼。

此前,准备首先歼灭长春突围之敌。18日,林彪接到了毛泽东17日的电报,而长春也解放在即,他判断沈阳之敌有可能不敢按原计划向锦州前进,遂于上午复电军委,同意先打锦葫。

18日夜里,林彪接到廖耀湘兵团在新立屯方向有调动,可能会继续向锦州方向攻击的情报。为继续等待有利战机出现,林彪命令阻击廖兵团的第10纵队向黑山、沟帮子方向撤退,第5纵队继续向阜新撤退,以引诱廖兵团西进,实现前述歼敌计划。

到了19日,新7军放下武器投降,长春解放成为定局。东北局也已来电表示围长春的第12纵队和3个独立师即将乘火车南下,以截断沈阳国民党军退营口的道路。林彪再次对战局进行了评估,判断锦葫之敌有11个师,兵力密集,且地形狭窄,难以展开大兵团作战。

如果打锦葫形成胶着,廖耀湘兵团再趁势西进,就有可能形成两头吃不下的不利局面。反过来看,长春方向的东野部队即将南下封锁沈阳之敌退营口的道路,廖耀湘兵团也有可能不敢西进而向营口逃跑。

为防出现这种局面,单独打廖兵团更为重要,且东进兵团一时援救不及,此为有利条件。因此,趁现在廖耀湘兵团在新立屯一线举棋不定之际,以主力迅速回师,以各个击破的战法将其歼灭,东北的问题可望一举得到解决。林彪经过反复思考后,决心逐渐成熟。罗荣桓、刘亚楼也赞同林彪的决心,三人于19日一天内连续给军委发了3封电报,明确提出了放弃打锦葫,转而全力围歼敌西进兵团的方案。

毛泽东对林、罗、刘的来电进行了判读,并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从19日上午到20日上午连发4份答复和指示电给东野,同意他们改为歼击廖耀湘兵团的方案,并强调要集中主力分割包围廖耀湘兵团,以及堵住其营口退路的重要性。至此,中央军委与东野就下一步行动方案达成了一致,时间只用了3天,决策快速高效,与前述蒋介石、卫立煌、廖耀湘等人间的5天顶牛扯皮形成了鲜明对比。

10月20日10时,林彪下达了歼击廖耀湘兵团的作战命令:第10纵队并指挥第1纵队第3师、内蒙骑兵第1师进至黑山、大虎山一线,阻击廖耀湘兵团西进锦州和南退营口;第5、6纵队(欠第17师)隐蔽待机,监视彰武、新立屯地区的廖耀湘兵团,准备截断新立屯之敌后路及包围彰武之敌;主力第1、2、3、7、8、9纵队和第6纵队第17师、炮纵立即结束休整,连夜向辽西急进,准备围歼廖耀湘兵团;第二兵团仍指挥第4、11纵队在塔山一线设防,阻止锦西、葫芦岛的东进北团北上;第12纵队插至铁岭以南,包围敌第53军直属队及其1个师,以拖住沈阳之敌主力不能南下;独立2师配属一个重炮连,由苏静带领急行军赶到营口布防,阻敌海陆两面进攻;第一兵团率长春附近的11个独立师向通江口、开原一线前进,视情况或南下攻击沈阳之敌,或西进参加围歼廖耀湘兵团。

随后林、罗、刘、谭发布了《全歼东北敌人的政治动员令》,号召全军确立连续打胜仗的决心,全歼东北国民党军,解放全东北。

辽西地区地形复杂,多山脉、河流和沼泽,仅有一条南北宽约20多公里的狭长走廊通过,连结沈阳去往锦州的重要通道。黑山、大虎山正位于北宁、彰武两条铁路及大郑公路的交汇处,南北对峙卡在这条狭长走廊的咽喉部位。无论是西进锦州、南下营口,还是东返沈阳,黑山、大虎山都是必经之地。

廖耀湘之所以那么急于控制黑山、大虎山,其理由不言自明。然而,第九兵团在新立屯距离黑山近在呎尺,却因上头的来回扯皮而按兵不前,终于被解放军抢占了先机,从而引出了一场著名的黑山阻击战。

先前节节实施机动防御抗击廖耀湘兵团的东野第10纵队奉命撤到了黑山县城以西的北镇、中安堡、沟帮子一带,准备继续引诱廖兵团西进。10月20日,第10纵队司令员梁兴初、政委周赤萍接到野司的作战命令,遂率领部队于黄昏出发。

经一夜30公里急行军,于21日拂晓陆续进至黑山、大虎山地区。此时,廖兵团的先头搜索部队已经进占黑山以北20多公里的芳山镇。从阻击地形上看,黑山、大虎山呈西北、东南对峙在走廊两侧,南北正面宽约25公里,中间是狭长的丘陵地带。

廖耀湘兵团从新立屯南下要打通去锦州的道路,就要沿北宁铁路和大郑公路从东北向西南进攻两山正面。如果此处打不通,又不能北返新立屯,就只好沿黑山、大虎山以东南下,或转向台安地区南退营口,或东渡辽河返回沈阳。

梁兴初、周赤萍一看地形,一个加强纵队要防守这么宽的正面实在是很困难。前边说过了,第4纵队主守塔山一线正面才8公里,只及黑山、大虎山防线正面的三分之一。而且第4纵队是东野主力,连加强炮兵共拥有100多门火炮,其中山野榴炮就有50多门,炮弹充足。

这还未算友邻及后方的第11纵队、第1纵队协同防守和充当预备队;第10纵队则是东野中的二流部队,不到2万人,炮兵仅有大小60多门火炮,其中重炮更少,炮弹也不多。

即使加上配属的2个师,也就3万多人,兵力只及敌人的四分之一左右。面对包括国民党军五大主力新1军、新6军在内的11万多优势重装敌人冲击,黑山阻击战只有倍难于塔山阻击战。

10月21日,廖耀湘下达了进攻黑山的命令。打主攻的第71军随即进行了调动,并与二梯队新1军组织了协同。22日兵团从芳山镇向南推进,因为要熟悉地形,一来二去,到了23日上午才向黑山发起进攻。

就这样,解放战争史上的一场好戏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