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仁作品 读《曹聚仁传》有感
读完李伟的《曹聚仁传》,曹聚仁的形象已经完整地展示在我的面前。在此之前,曹聚仁对于我只是一个符号,知道他是浦江人,只是他的老家目前划归兰溪;知道他是新闻先驱,却没有认真读过他的新闻作品;知道他是作家,却不知他终生笔耕,卖文为生;知道他是“密使”,却不知道他如何奔走两岸,志在祖国统一大业。
正如该书的作者李伟所说,在写传记时,时有人问,曹先生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也一样有这个疑问,作为新闻、文学、国学等方面的集大成者,他到底是站在哪一方面的。面对谜一样的人,李伟说,可用曹先生自己的话来认识他。
曹聚仁认为每个人有其光明面,也有黑暗面,他说自己是一个不好不坏、可好可坏、有时好有时坏的人。然而在曹先生的心中有着燃烧着的火,虽然他没有加入任何党派,但是他对政治却很关心,做的事又时常与政治沾边。读完本书之后,才觉得提这个问题是一个幼稚的问题,人在社会上是不能简单的划分是哪一方面的,不能简单的划分好与坏的。
作为一个爱国人士,我十分认同曹先生的爱国情怀。正如曹先生所说,有如海外哨兵,义无反顾,决不作个人打算,总希望在生前能完成这不大不小的事。为祖国效命,也就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无论他在抗战前线当战地记者,还是远走香港,他的家国情怀始终不曾改变。他个人虽不带政治色彩,却往返于香港北京之间,为道义而奔走。只是世事难以预料,功败垂成。但曹先生仍然是祖国统一的守望者,他坚守着,等待着。
作为爱书者,我对书中的照片看得十分真切。在书中有曹先生在寓中的照片,见曹先生身后书籍堆集,知道他是一个爱书之人。我知道一个爱书者,买书的速度总是比看书的速度要快,曹先生也是如此。书是他的朋友,爱书是他的癖好,为此他的寓所四壁书柜,书柜上各种书籍林林总总、种类繁多。
他认为读借来的书不过瘾,碰到好书总是想方设法买来。也警戒自己“商务”“中华”是“害人精”,谁知一旦走过书店,他又自毁其言。书就这样慢慢多起来,先是书橱上,而后在墙上支起书架,再放不下就放在床下、门后。
有人怀疑,这么多的书曹先生都看过了吗?其实爱书的人,买得好书,是不会把书当装饰品用的。曹先生出行时总是带着几本书,我知道,这与爱书的我竟是如此契合。说实在的,现在有人外出,带书去,绝对是要把书当作宝贝。
作为学诗词者,我对曹先生的诗词也同样感兴趣。对于格律诗词他并无多大兴趣,也不大去写步韵的诗词,但他认为有些情绪却不是散文能够表达的,为此也写些诗作。他写给四弟曹艺的诗句有:溪山总是家乡好,牛背烟云入梦来。
反映了他对家人最为真切的情感,对美丽家乡的深情向往。写给夫人邓珂云的诗句有:万语千言总不完,沾将浓墨写平安。反映了他对妻子有着说不完的话语,情感看似浅淡,实是浓烈,对妻子的爱惜之意,耐人寻味。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开馆后,他写过一首诗,诗句有:国土日蹙千百里,宁为玉碎不瓦全。
这不仅只是写鲁迅,更是在写他自身。他在上海前线当战地记者之时,写下诗句:海水悠悠难化酒,微生有笔曰如刀。战地碧血成虹影,生命由来付笑嘲。这是他最喜欢的诗作,最后也铭刻于墓上。诗作虽是不多,但首首带着真情实感,从中可以体会他用散文难以流露的诗心。
作者李伟相信,历史永远是公正的,时间会涤尽尘埃,曹先生一定会为世人所认知。而我只是从曹先生爱国、爱书、爱诗上面,用了一定焦镜头,告诉大家曹先生的一个面。谜一样的人,还是要你自己在阅读曹先生海量级的著作中,才能全面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