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秋华学生 马秋华:抓住学生的演唱特色

2018-11-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日前,记者在"春华秋实--马秋华教授从教30周年学生音乐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月25日,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马秋华将携美声.民族.通俗3种唱法的20多位弟子同台亮相,用歌声纪念从教30周年.30年来,马秋华先后培养出戴玉强.白雪.王莹.吕薇.王莉.姚贝娜.阿鲁阿卓等一大批活跃在当今乐坛的知名歌手.就30年来在声乐教学上的一些心得和体悟,记者采访了马秋华.马秋华学生 马秋华:抓住学生的演唱特色    记者:30年的声乐教学经历,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马秋华:我觉得最值得揣摩和

    日前,记者在“春华秋实——马秋华教授从教30周年学生音乐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月25日,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马秋华将携美声、民族、通俗3种唱法的20多位弟子同台亮相,用歌声纪念从教30周年。30年来,马秋华先后培养出戴玉强、白雪、王莹、吕薇、王莉、姚贝娜、阿鲁阿卓等一大批活跃在当今乐坛的知名歌手。就30年来在声乐教学上的一些心得和体悟,记者采访了马秋华。

马秋华学生 马秋华:抓住学生的演唱特色

    记者:30年的声乐教学经历,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马秋华:我觉得最值得揣摩和思考的一点是要能不断创新。随着音乐潮流的不断变化和新鲜元素的不断注入,我们的教学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音乐人才。而声乐教学创新的关键就在“教”字上,你教的越多,办法也就越多。

马秋华学生 马秋华:抓住学生的演唱特色

为此,我从2003年开始制定了一个教学计划,就是每隔5年要出一套包含美声、民族、通俗教学在内的影像资料,目的就是通过前后5年的比较,对自己的教学理论、手段及学生的语言表达、演唱技能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马秋华学生 马秋华:抓住学生的演唱特色

    记者:在您的学生中,既有学习美声的,也有学习民族和通俗的,您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这3种不同唱法之间的关系?

    马秋华:其实歌唱本身是无边界的,是专业人员把它分成了美声、民歌、通俗进行演唱,不管是那种唱法,只要涉及到“法”,自然就具有它自身的科学性。科学的发声方法是任何一种演唱方法进步和发展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习不同演唱方法的学生首先一致的要求就是科学发声。

其次我始终向学生强调民族性,力求每个学生能够明确不论学习哪种唱法,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弘扬民族音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我反对学生过多地模仿西方人的演唱,而是希望他们能通过学习美声唱法中的技巧和表演经验去演唱中国的音乐作品。

我一直认为,如果学习美声唱法的学生只能演唱西洋歌曲,而不能演唱中国作品,这是学习美声唱法的悲哀和失败。

通俗唱法同样如此,通俗唱法源于国外,在中国起步相对较晚,不管今后如何发展,我在教学中坚持要求学生在学习国外一些优秀表演元素和先进的表现手段后,最终还是要落到宣传和表达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上。至于民族唱法就更不用说了。除了科学性和民族性外,文化性、时尚性也是我在教学中重点强调的。

    记者:在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对具有不同条件、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定位的?又是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的呢?

    马秋华:毫不夸张地说,对学生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决定其今后事业发展的成败。具体说来就是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因为生理机能不同而在音色、音域上存在的差异,以及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

王莉当时来跟我学习的时候,她自己非常喜欢唱通俗歌曲,但父母想让她唱民歌,通过对她的了解,我果断建议她选择美声唱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她有意识地融入一些流行、民族元素。此次民族歌剧《江姐》招选第五代“江姐”扮演者,王莉作为一个美声唱法歌手成功当选,足以说明我们当初的定位以及教学设计是准确的。

    我想,突出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在声乐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教师要能根据学生各自条件的不同设计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首先,教师要在开始系统训练前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习惯、声音条件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合适的曲目让学生练习。

其次,要讲究教学的循序渐进性,每个人的声音都需要分成若干阶段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地加以训练。声乐教师在上课前对此应该有一个统筹安排。

教学过程中,前一阶段的练习是后一阶段练习的必要准备,后一阶段的练习是前一阶段练习的巩固和发展。即使是嗓音条件好的学生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如果过早地发展音域和扩大音量,让学生演唱其自身能力尚不能及或因艺术造诣尚不够而不能理解的歌曲,不但不能真实准确地表现作品,反而对学生声音的发展非常有害。

    记者:在声乐教育界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老师在选择学生时,喜欢一张“白纸”多过有基础的学生,对此您如何看待?

    马秋华:虽然每个声乐老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都存在一定差别,但我绝对不会将这种差别作为我选择学生的一个标准。以前学过的学生来找我上课,我会在保留他们自己原有优点的基础上,对他们的不足进行新的训练加以弥补。

而且,我觉得这30年来通过教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让我对教学相长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比如说在教藏族学生索朗旺姆处理作品的过程中,我从她身上学到了藏族歌曲演唱的特点;在教蒙古族学生萨仁呼时,我从中学习到了蒙古长调这种来自民间的演唱风格,这些对推动和发展我的教学都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