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亲尝汤药的故事 “亲尝汤药”唯一录入“二十四孝”故事的帝王是哪个?
《亲尝汤药》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世纪,有一次刘恒的母亲皇太后得了重病,而且一病就是三年,一度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其母煎药汤,并日夜守候。每次看到母亲睡了,他才趴在母亲床边暂歇一会。如此,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并每次煎完药后,都会亲自品尝,苦、烫的程度,直到适合才恭敬的端给母亲喝。后来,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後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这个被思想家王夫之称道为:“汉兴,至文帝而天下大定。文帝除盗铸钱令,使民得自铸,固自以为利民也。”的刘恒,在大汉的帝国风云中又留下了哪些不朽的诗篇?
“初封代王·与民休息”
刘恒的身世其实略为复杂,早在楚汉战争初期,母亲薄姬在秦末原为魏王魏豹妾。后来,魏豹附汉而又叛汉,乃为汉将韩信、曹参败俘,后被汉将周苛所杀。因此薄姬也成了俘虏,不久被送入织室织布。后刘邦见她有些姿色,就纳入后宫。
公元前203年(即汉高祖四年),刘恒于河南宫内成皋台出生。7岁那年(即汉高祖十一年),刘邦在亲征平定代地陈豨的叛乱后,就立刘恒为代王,都于晋阳(今太原)。而后刘恒在其藩代地十五年间,与民休息,发展生产,恭俭作则,代地由是大安。
23岁那年(即西汉高后八年),吕后去世,刘邦的旧臣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携手诛灭了吕氏势力,然后商议由谁来继承皇位,最后,他们相中了宽厚仁慈名声较好的代王刘恒。于是派出使者去接刘恒到长安继承皇位。
“登基为帝·巩固皇位”
刘恒见到使者,开始并不是很高兴,相反这使他起了疑心,但通过一番占卜决定入京即位。在陈平等众大臣拥戴下,他平安地住进了未央宫,继承皇位,是为汉文帝。他入京时,仅带宋昌、张武等六人。后他下决心尽快整合皇权体制,以恢复加强国家政权运转能力。
因皇位不易,他即位后首先任命自己的心腹宋昌、张武为卫将军和郎中令,负责守卫皇宫、京城。然后,对于拥立他做皇帝的功臣们一一赏赐、封官晋爵,对于被吕后贬斥的刘姓王也恢复了爵位和封地,同时,对于跟随父亲刘邦开国的功臣们也分别赏赐、分封。
除拉拢手段巩固权势外,打击重臣也是文帝的一项重要措施。这方面主要是对大功臣周勃的处理。曾有大臣劝说文帝,不该对周勃这样重礼,有失君主的身份。从此,文帝的神色变得越来越严肃,而周勃则越来越敬畏。周勃后来辞去右丞相职务,文帝很快答应。
“再免周勃·镇压叛乱”
一年后,因陈平谢世,文帝又任命周勃做丞相,但仅十个月后,文帝又以列侯归封国为借口免除了他的相职。后来,文帝就下诏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国去生活,但很多人找各种各样的借口留在京城,这使文帝很生气,便让丞相周勃带头做表率,免了他的丞相职务。
再后来有人举报周勃在家常身披盔甲,有谋反之心,文帝马上把他抓捕。周勃赶忙通过帝舅薄昭向文帝说明自己因惧祸才束甲,决无谋反之心的实情。文帝在重新调查后,没有发现周勃谋反的事实,便释放了他。这和封建时代很多皇帝相比,文帝做得确实很宽容。
由于汉初大力推行无为政治,对诸侯王势力的恶性发展起了催化作用。诸侯坐大,开始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文帝的即位又使刘氏宗室内部在皇位继承问题上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46岁时(即文帝三年),皇侄济北王刘兴居发动叛乱,首开同姓王国武装反抗汉廷之先例。文帝派兵镇压,叛军顷刻瓦解,刘兴居被俘后自杀。三年后,皇弟淮南王刘长又举起了叛旗。文帝派人传讯刘长入京,罢去他的王位,将他发配蜀郡。途中,刘长绝食而死。
“贾谊献策·中央集权”
两起叛乱虽被平息了,但汉初诸侯王势力的恶性发展,实际上已成为对抗中央朝廷的分裂势力。朝廷中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到了非从根本上解决不可的时候了。贾谊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时年28岁的贾谊上《陈政事疏》,即《治安策》。
其内容为二:第一,亲疏不是主要问题,即同姓诸侯王不比异姓王可靠。第二,是强者先反叛,弱者后反叛,在这样的封国条件下,最后都是要威胁中央集权政权的。贾谊提出解决的办法就是“众建诸侯王而少其力”,即分割诸侯王国势力,达到中央集权目的。
文帝十分欣赏贾谊的《治安策》,然而,当时他正用心于稳定政局,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只有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方可实行。48岁时,齐文王刘则死,无子嗣位,文帝趁机将最大的齐国分为六国。又封刘长的三子刘安、刘勃、刘赐等为王,将淮南国一分为三。
“宽俭待民·病重去世”
贾谊关于众建诸侯的建议,至此才得以实施,但皇权和王权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分权和集权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文帝对同姓诸侯王基本上采取姑息政策,所以导致了景帝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
文帝以秦亡为鉴,其性又节俭,在位时奉行黄老“无为而治”政策。曾因惜十家之财而罢建露台;因怜吏卒输送之劳而令列侯归于封国,不须留于长安奉朝请;借缇萦救父之事而下诏废肉刑;又诏罢天下田租。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汉朝文教大兴,国力日益强盛。
文帝君臣躬行节俭、励精图治,最终开创“文景之治”的繁盛之局。公元前157年(即后元七年)农历六月初一日,文帝在未央宫逝世,享年四十七岁。群臣上庙号为太宗,谥号孝文皇帝。后来,儒学集大成者朱熹赞其“三代以下,汉之文帝,可谓恭俭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