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章历史 王铭章: 以身殉国 川军抗日之典范

2018-12-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09年3月, 7块与王铭章有关的匾额被捐赠到建川博物馆,其中的3块,为蒋介石亲笔题写."民族光荣""烈比睢阳""死重泰山",这就是蒋介石给王铭章的评价,也是川军典范.抗日名将王铭章的真实写照--英雄血 美人泪王铭章历史 王铭章: 以身殉国 川军抗日之典范这7块匾额的拥有者,是王铭章的遗孀,2009年已经98岁的叶亚华.在成都三洞桥街简陋的家里,身体已十分虚弱的叶亚华,努力向笔者回忆当年的情境:"认识王铭章的时候,我才十多岁,还是四川

2009年3月, 7块与王铭章有关的匾额被捐赠到建川博物馆,其中的3块,为蒋介石亲笔题写。“民族光荣”“烈比睢阳”“死重泰山”,这就是蒋介石给王铭章的评价,也是川军典范、抗日名将王铭章的真实写照……

英雄血 美人泪

王铭章历史 王铭章: 以身殉国 川军抗日之典范

这7块匾额的拥有者,是王铭章的遗孀,2009年已经98岁的叶亚华。在成都三洞桥街简陋的家里,身体已十分虚弱的叶亚华,努力向笔者回忆当年的情境:“认识王铭章的时候,我才十多岁,还是四川大学的学生,校花,别人都叫我成都之花……”“出川抗战后,每天都给我打电话,要不然,隔几天就会有来信……”一段英雄美女的故事,似乎仍在眼前。

王铭章历史 王铭章: 以身殉国 川军抗日之典范

叶亚华说,王铭章牺牲的消息传到成都后,她根本不愿相信。可是,第二天的报纸就开始了铺天盖地的报道。半年之后,王铭章的灵柩才运回成都,举城哀恸……身在前线的王铭章,经历的是炮火连天和血肉横飞,那一丝丝剪不断的柔情,更像一个悠远的传说。

王铭章历史 王铭章: 以身殉国 川军抗日之典范

1937年,历经保路运动、讨袁战争、围攻红军等内战的王铭章,已经在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成为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师长,驻守德阳。七七事变爆发后,由刘湘任总司令的十万川军出川抗战,王铭章也于1937年9月在德阳誓师后踏上征途:“身为军人,战死沙场原为天职,愿与诸君共赴国难……”而叶亚华得知王的死讯那天,离他出师不过半年。

川军以装备简陋和不怕死而著称。王铭章就带着这支破破烂烂的叫花子部队,抛下妻儿和新娶的美人,经川陕公路杀奔抗日前线。二三十年来,川军都处于内战之中,讨袁战争、二刘大战,与滇军罗佩金部在成都巷战,及至后来参与对红四方面军的围剿,国难当头之际,却能集体枪口对外,远赴省外抗日,威振全国。而王铭章带领的这支部队,更是一进陕西就遭遇强敌,一路打下去,英勇之中也损失惨重。

王铭章所在部队到达宝鸡后,转火车往潼关渡河,驰援晋东被日军猛攻的娘子关。十月十四日,一二二师作为前卫部队,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受命不辱,临危不苟,负伤不退,被俘不屈。”这是王铭章送给部下的豪迈之言。十五日,一二二师三六四旅与日军遭遇,被炮火袭击和飞机轰炸,极为被动。

几杆烂枪,却敢与日军的精良装备硬拼,王铭章带出来的部队堪称铁军。但一天打下来,这个旅伤亡近两千人,等王铭章赶到前线,一二二师已处于混乱状态。两个星期打下来,整个四十一军也伤亡近半。

出师不到两个月,就被打到如此狼狈地步,川军心情复杂。在经过整编后,四十一军开到平遥、张兰一带继续与敌作战……叶亚华在成都那满是情思的念想中,一定有过王铭章枪林弹雨中奋勇的身影吧。

死守滕县 烈比睢阳

在电影《血战台儿庄》里,死守滕县的王铭章自杀殉国,感动无数国人。而王铭章的后人和叶亚华却证实,王铭章并非自杀,而是牺牲于日军的枪下。英雄生命最后的细节,或许已经不重要的,而王铭章率部死守滕县并壮烈殉国,对台儿庄之战的胜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因此被蒋介石称为“民族光荣”,认为其 “死重泰山”,滕县之战“烈比睢阳”。

1937年底,日军攻陷南京后,渡过长江对津浦铁路南北进攻,欲速战速决,把中国军队的主力全歼在徐州一带。徐州会战爆发。1938年 3月上旬,王铭章兼领第二十二集团军第四十一军代军长、一二二师师长两职,率部固守山东省滕县,阻击南下前往台儿庄的日军第十师团主力。

3月10日,一二二师进驻滕县县城,王铭章布置防敌。从14日开始,与来犯日军展开激战。打到15日晚上,滕县城关的部队仅余三千人,能打的不到两千人,滕县已经十分危急。这时候,王铭章一面命令连夜筑建工事,一面大概已经抱定以死报国之心了。

他说:“以川军薄弱的兵力和破败的武器,担当了津浦线上保卫徐州的第一线的重大任务,力量已不够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

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之罪愆了!”为了确保中国军队台儿庄之战有充分的时间和十足的把握,王铭章决定和他的部队拼死将日军阻击在滕县。16日,王铭章昭告全城官兵:“决心死守滕城,我和大家一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

17日,久攻不下的日军知道碰上了劲敌,在数日激战后再次调集精锐部队,并配齐二十八架飞机、数十辆装甲战车和大量炮兵,对滕县进行摧毁性打击。滕县县城炮火连天,房屋倒塌,十分惨烈。打到下午时分,中国军队伤亡殆尽,日军攻上南城墙。下午五时,西城墙和西门也被攻占。随后,王铭章在城中心十字街口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不幸被日军机枪击中,当场牺牲殉国。

据突围出来的士兵介绍,在滕县守卫战中,日本人通过翻译向王铭章喊话劝降,许给高官厚禄。王铭章用四川话高声怒吼:“哪个要做他的官儿!老子宁死也不投降!宁死也不作亡国奴!”王铭章牺牲后,突围的侍卫官李绍坤率人潜回县城,盗运出王铭章的遗体,并将其血衣带回交给了在成都苦盼夫君的叶亚华。血衣上,腹部位置竟有7个枪眼。

滕县之战,王铭章率领部队激战四个昼夜,历时 108个小时,一二二师5000余人几乎全部伤亡,毙日军4000余人,阻击了日军南下徐州,为中国军队赢得时间,确保在台儿庄之战中取得胜利。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对此评价称:“若无滕县之死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1938年5月9日,王铭章灵枢在运抵武汉大智门火车站,武汉万人空巷前往迎灵。后葬于新都。蒋介石数次为其题词,高度赞扬。中共毛泽东等也为之撰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

抗战八年,无川不成军!王铭章的血性,正是川军浴血抗战的一个缩影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