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健身软件 有哪些好用的运动健身类 App?
相对于大家耳熟能详的其他健身APP来说,“运动家”APP听起来些许有点陌生,这是一支来自奇虎360的团队近期开发上线的一款健身APP。与其他健身APP的最大差异是,其主导吸引用户的原则是教程内容的权威性和专业度,用户所使用的健身教程都是“全国健身先生冠军”或“全国健身小姐季军”编制和拍摄的,这些人实属最懂健身的人。
APP的基础逻辑是从教程内容的专业度来保证用户减肥塑形的有效性。我们平时办了健身卡而一年也只会去两三次,最大的原因就是不懂得科学健身,锻炼无效而很快放弃。
健身的有效性是能够坚持下去的最根本的原因,也是用户最核心的诉求。运动家APP的每套课程都设置了有氧操和力量训练的结合,分男女,分级别,适应不同运动基础和运动目标的人群,并且有详细的量化机制,注明了练习的持续时间和能够达到的效果,至今没有任何一家APP敢对自己的课程的有效性做出保证,而运动家APP的自信也许来自于其编制和拍摄课程的教练的高度专业性和权威性。
“内容为王”是这款APP的核心思路,也许运动家APP的野心并不仅仅在于手机移动端,随着小米和乐视等智能电视的普及,很有可能其在围绕“客厅”这个使用场景来布局“客厅经济”,把客厅变成健身房,降低用户健身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让女性用户产生高度黏性,从而成为女性客厅经济的入口。这种战略,和各大智能电视厂商产生了高度契合,未来很有可能是小米和乐视战略投资的对象。
和其他健身APP类似的是,运动家APP也搭建了图片社区,用户可以秀健身成果,从而获得一定的参与感和成就感。相对来说,其社区更加“平民化”,也许是鼓励更多的用户参与的运营思路,目前照片的产生以UGC为主。当然,为了沉淀用户关系和内容,其将来应该也会做PGC,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形成意见领袖带领小白用户,小白用户成长为意见领袖的正向循环。
二.火辣健身以社交切入,Fittime以社区切入
任意一款移动App应用产品,都不能忽略掉其社交属性。这意味着病毒传播、客户粘合、生态打造等等亮闪闪的宏大概念。在健身App应用领域内,火辣健身和Fittime都是这一趋势的明证。
“火辣健身”是将健身社交化作为产品卖点的代表。通过试用发现,社区内的妹子颜值高身材好,图片上打着“约”的标签,可以被视作是健身领域内的“陌陌”。在“火辣健身”的平台之中,科学、高效的健身也许并非重点,以用户通过这一平台结识更多的好友为目的。
这样的产品策略,是否将其推入了和已经饱和的社交软件行业争夺市场份额的尴尬局面?毕竟像“QQ”和“陌陌”这样的社交巨头早已经将健身这样的兴趣爱好加以群组化向用户推荐。
“Fittime”同样值得关注,应该说是健身领域“图片社区”的先驱。通过分析其使用体验可以发现,“打卡必须发图”的功能设置,强迫用户不断的贡献图片,目的在于不断的强化自身“社区化”发展。而其有意打造平台内意见领袖和推出“健身干货”,也是希望通过平台内的健身明星进行更深层次的用户粘合。
二.“全城热炼”健身卡销售切入
另外一类市场中热门的健身类App应用,就是例如“全城热炼”这样以健身房服务销售作为切入点的产品。国内众多此类产品效仿的原型就是“ClassPass”了。这类产品的脉络相对简单:基于国内健身房年卡会员制价格过高的现状,通过与线下实体健身房缔结低价合约,吸引用户购买其折后较优惠的健身服务。其并不打造自身的健身课程,只为用户提供折扣价购买健身房服务的便利。
这样的线上健身房服务销售渠道必将面对国内众多已“寡头化”的团购巨头的竞争。很多健身房在大众点评团、美团上销售单次健身的服务产品。而通过大致的价格比对会发现,“全城热炼”与上述团购平台相比并无过大的价格优势。这种模式是否能够差异化与团购巨头竞争,是其能否胜出的关键。
三.Uber模式教练切入
Uber改变的不仅仅是公共交通领域,更是创业者们战略的转变。在目前的互联网行业内有着不少希望依靠Uber模式成功的产品。在运动健身App应用领域内,以“叫练”、“约教练”、“燃”、“初炼”等产品作为这一模式的代表。
概括而言,这一类型的运动健身App应用主旨目标是进行媒介平台打造。从上游招募私人健身教练,从下游完成潜在用户转化。从教练报酬及用户学费两端进行分成达成盈利。现在对这种从“教练”切入的模式作一分析:
其一,在教练和用户的获取上需要大量烧钱。据了解,这种模式的APP目前招募教练基本上靠地推和吸引用户基本上靠硬广,将来是否会进入类似“滴滴”和“快的”之类的烧钱大战不得而知。
其二,“跑马圈地”的紧迫需要和提供用户的私教质量之间产生了悖论。如前文所提到的,目前中国专业持证上岗的健身私教短缺。而为了扩大市场基数,私教水平参差不齐以及私教服务质量控制成为不可避免的难题。
其三,O2O闭环盈利。当平台实现了私教与用户的对接之后,两方面都可以跳过这一平台进行直接的买卖关系。避免跳单需要成熟的解决方案。
在经过纵览同行业“模式”的对比之后,我们会认同这一观点:在运动健身类App应用中,“运动家”所代表的“视频切入”APP是比较“轻”和“快”的模式,同时,相对于其他“社区为主”的同类产品,其产品重心放在“工具”和“内容”上,也更为靠谱。
传统行业互联网化,要体现互联网的特征,做线上讲究快速获取用户,比较上述几种模式,相对于从“销售切入”和“教练切入”的模式的存量用户规模来说,在家健身的用户规模更大,而且呈持续增长趋势。“视频指导”会给用户带来最直接的利益,打开APP就可以直接开练,相对于其他模式,在获取用户的速度较快,同时成本也较低。
不可否认的是,任何垂直人群都有“社交”的需求,那么运营社区是必要的,相对于火辣健身和Fittime,“运动家”并没有把重心放在社区上,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社区更多的是能够给用户带来精神层面的刺激,获得一定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同时能够得到其他用户的激励,有利于运动的坚持。
但是用户的核心需求是减肥塑形,仅仅靠秀图和看图很显然是无法满足的,可见社区仅仅是个衍生需求。因此,“运动家”将重心放在了视频内容和量化机制就不难理解了。
相对于其他同类APP,“运动家”起步较晚,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其团队对用户的需求把握非常精准,同时,付出巨大的成本打造最权威和最专业的课程内容也是非常正确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