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氏夺权 当司马氏夺权时 曹魏宗室力量哪里去了
司马氏夺权时,曹魏宗室力量哪里去了
220年,曹丕接受汉献帝刘协的“禅让”,登基为帝,建立魏国,史称曹魏。曹丕也大封宗室,对于至亲全部封王封侯。大概曹丕对西汉王朝皇族七国之乱的印象太过深刻,所以他对各位亲王具有严格的限制,这时候的亲王只是有一个王爵的虚名,寄住在封国采邑之上,没有实际的军事力量。各封国配备100来个的老弱残兵,只是够用来保护王府的安全。限制亲王离境,不准到京师朝见。
汉献帝刘协
曹丕在各封国设立防辅,监国谒者,负责监视。亲王虽贵为王爷,却没有王爷的威风,和一个普通百姓差不多,甚至连普通百姓的基本人权都没有。国家法令对亲王的约束十分严厉,甚至姻亲之间都不敢来往。既然严厉了,对于养尊处优惯了的各位亲王来说,不时就会触碰红线,于是有关各亲王不守规矩的报告不断出现在曹丕那里。
曹丕的弟弟、北海王曹衮,谨慎好学,没有什么过失。负责监视他的两个官员良心还不错,私下商量:“我们奉命监视北海王,他有过失的时候我们要上报,但北海王表现一贯不错,我们也应该让皇帝了解。”于是联名上书,要奏报朝廷,曹衮听说后,大为惊慌,对两位官员说:洁身自好,是普通人的本分,你们要奏报皇上,恰恰是增加了我的负担啊。而且,如果有真正的善行,会自动反映上去的,你们突然间联名上书,对我没有什么益处啊。
曹丕去世后,他儿子曹叡继位,东阿王曹植对自己满身才华不但无处施展,还过着囚禁般的生活十分悲愤,231年提笔给侄儿曹叡写了一封长信,不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引经据典,词句华美。曹叡看了后也有些动容,但也只是允许亲王跟皇族的公爵派嫡子一人,第二年来京师参加元旦朝会,对封国的政策并没有实质改动。
曹叡去世后,曹芳继位,243年,曹操的堂侄子、皇族曹囧给本年12岁的皇帝曹芳写信,这时候控制朝政的是著名的草包曹爽,实际上是写给曹爽,信件内容很精彩,我们不得不赞叹曹家人的文字水平,信件内容摘要如下:
“从前,夏商周都传了数十代,而秦王朝只传到了二世就灭亡了,原因在哪里?因为夏商周的君王,跟封国国君,共同管理人民,所以封国国君跟天子,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而秦王朝则由君王单独统治人民,一旦危急,没有人伸出援手。秦王朝深知周王朝分封的弊端,认为弱小的国家终会被强大的封国并吞,所以废除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权力依靠郡县首长。(由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在内没有皇族子弟辅佐天子,在外没有封国国君捍卫中央。”
“刘邦的西汉王朝看到了秦朝的缺陷,于是大力分封皇族子弟,后来吕姓家族(刘邦老婆吕雉的娘家人)控制政府,打击刘姓家族,但刘姓家族却安如泰山,毫不动摇,就是因为封国国君力量强大,坚如磐石。”
“当下亲王侯爵被架空在他的封国之上,对封国人民,没有只配的权力。皇族子弟游手好闲,不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权力声势如同普通百姓。”“现在的州长、郡长,跟古代的封国国君一样…但唯独没有一个皇族子弟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无法形成牵制。”“现在的选贤任能,却没有惠及皇族子弟,皇族子弟文才再高,也不过当一个县长;再有武略,也不过当一个一百来人的军官。”
曹爽看到信后,马上撕碎扔掉,心想,我们都是皇族,你们来了我的位置可能都不保了,还是远远的呆着吧。
249年,司马懿高平陵之变,除掉曹爽,控制朝政。251年,曹魏高官王凌要立楚王曹彪为帝,跟司马懿抗衡,兵败被杀,曹魏强迫曹彪自杀。经过这件事以后,曹魏下令所有亲王皇族公爵,全体集中在曹操经营多年的老窝邺城(河南省安阳北到河北省临漳县一带),只供给吃喝用度,当然美女也不可少,但不能跟外面交往,命有关单位严密监视。从此,曹氏皇族彻底被封闭起来了。
所以直到后来,司马炎要改朝换代了,也始终没有一个曹家皇族力量起兵反抗,不是不想,而是实在没有这个能力。给皇族的封国实际力量不给,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西晋建立后,司马炎吸取曹魏的教训,大封皇族并给予封国一定数量军事力量,却又引起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五胡趁机乱华,导致西晋灭亡,这是后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