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莎真的爱你 从杜丽莎的《卡门》说起
本季《歌手》的一大亮点是请来了已经60岁的老将杜丽莎。作为曾获得香港乐坛至高荣誉“金针奖”的歌手,杜丽莎确实表现得足够专业和强大,无论是《Imagine》的圣母气质,还是《Vincent》的纯真浪漫,抑或是《真的爱你》的至情至性,都让人叹为观止。尤其一曲《卡门》,让人欣赏到一种健康、坦荡、明快的性感,令人惊艳。
《卡门》改编自法国歌剧《卡门》的开场序曲,由上世纪老一代词人李隽青填词而成。原作中的卡门富有心机和手腕,同时又魅力十足,介于天使和魔鬼之间。为展现卡门这一复杂的性格特点,比才通过连续向下滑行乐句的不断反复、调性游移于同名大小调间以及旋律始终在中低音区的八度内徘徊等手法,取得了近乎完美的艺术效果。
李隽青先生的填词也堪称经典,写尽了爱情似乎虚幻却又令人欲罢不能的本质。当然,这首歌虽然字面上写的是情场老手的各种看穿和不屑,但编曲和演唱的基调却是热烈奔放的,两者之间的张力让听众也陷入一种分裂之中,在相信爱情和怀疑爱情这两种情绪之间徘徊不定。
杜丽莎的演唱和表演更是为这首歌增色不少,有一针见血的干脆利落,也有柔情魅惑的低回婉转;有挑逗,也有拒绝;有调侃,却又似乎是正话反说,非常传神地表现了卡门的复杂多变和难以把握。
金星说过,女人的性感不是摆在桌面上的。杜丽莎正是展现了一种骨子里而非表面上的性感,这种性感由内而外自然散发出来后,显得健健康康,坦坦荡荡,非常大气和明快。
早年,杜丽莎还曾翻唱过拉贝尔组合的《lady Marmalade》,一样体现出这个特点,就是青春期女孩那种不能自抑的魅力,想藏都藏不住,有挑逗味,表达得也直接,但让人觉得健康、正常,有种敢爱敢恨的痛快。
对这类直抒胸臆的歌曲的演绎是需要极强的功力的,或者说需要歌手有极强的气场去hold住歌曲,要不然稍微一个分寸没把握好,就很容易堕落为所谓的三俗之作。其关键之处在于,要让受众从关注挑逗这一行为本身转移到关注行为背后的微妙心理,并进而对这种心理以及歌手表现这种心理的技巧进行欣赏乃至审美。
不妨再举一例。
有布鲁斯之王之称的Buddy Guy唱过一首《What kind of woman is this?》,歌词内容非常简单,无非是路遇美女产生的一系列内心冲动,包括一些最隐秘的在我们看来不方便说出口的想法。
细听这首歌,可以听到闪烁其词的试探和暧昧不清的性感,歌中的“我”面对错身而过的心仪女孩,想孤注一掷,却又悻悻然走开,理性无比艰难地战胜了狂热;而之后却又禁不住叹息乃至后悔,似乎在说下一次一定要把握机会。
歌中那一丝丝的倒吸凉气声,让人仿佛看到一条吐着信的饥饿的蛇。这种一闪而过的狂热念头非常普遍,但大师就是大师,总是能够捕捉这种瞬间并用丰富的手段去表现这一瞬间。听过这样的歌,会让人对内心有过的隐秘冲动释然、坦然甚至有所怀念,仿佛自己性格中失去的某一部分又回来了。
杜丽莎对于欲望和性感的这种高超的表达能力在欧美乐坛较为常见,但在华语乐坛是非常稀少的(能继承其衣钵的大概只有李玟一人),而更有意义的或许在于,她们在观念上给予我们的启示更多。阿兰·德波顿和约翰·阿姆斯特朗在《艺术的疗效》一书中指出:我们的品位取决于我们的情感哪一部分是处在暗处从而需要刺激和强调;艺术坚守是对内在完整性的承诺。
从这个意义上讲,听听《卡门》或《What kind of woman is this》这一类的歌曲,是可以照亮我们情感的某些暗处的,而这能让我们更加完整。(阿 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