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歇后语下一句 重视人才不能叶公好龙
不久前,一篇题为《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的文章引发网友热议。事情的起因是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几个月前遭遇了一位设计师的离职,这本来没什么,可是几个月过去了,该研究所突然发现此人不可缺,又想要争取回来,争取不成,就通过法律途径发起了劳动争议仲裁。
在提交仲裁的材料中,该研究所对该人员使用了“系统级专家”“灵魂人物”“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离职影响登月工程”等表述引发了舆论关注。回应媒体时,该领导说了一段话,大意是事是有这么回事,不过“为挽留此人,单位通过法律途径提起仲裁,在提供给相关机构的材料中有夸大其作用和贡献的表述”。好嘛,人才至此又成了“被夸大作用”。此番曲折,将国企人才的尴尬生态暴露无遗。
按常理推断,既要留人那就说明此人对单位是相当有价值,否则,财大气粗的国企何至于通过劳动争议仲裁的方式留人?可是,事情受到公众关注后又来了句“夸大其作用”。这种前后矛盾的作为和心态,恰是某些国企对待人才态度的精准折射。
国企集聚了普通企业难望其项背的资源,对一般就业人员来说具有强大吸引力。恰是这种独特优势,造就了许多国企一边喊着重视人才,一边却又对人才抱持不咸不淡、叶公好龙的态度,让人从中嗅到一股“你要走便走,想进来的人多的是”的轻慢心态。
如今,我国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国家大力提倡在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上取得突破,人才特别是重要领域的科技型人才不可或缺。但现实中的尴尬是,一些承担着国家重要科技攻关的科研院所和国企,在人才的吸引和激励机制上呈现缺失状态。比如,此事中离职的研究员,在单位中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职称上却只是个“副主任设计师”,年收入也和他被民企挖走后的百万年薪可谓天地之差。
要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就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机制。该研究所负责人那些“要为大批基层默默无闻工作的人点赞”“要看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离不开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的大道理,虽然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我们不能一味地只提奉献,而不把人才的现实回报当回事。提倡奉献当然没错,可是这不能替代对一些国企激励机制落伍、缺失,甚至内部出现“反向”激励机制的反思。
中国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国企乃至许多机关事业单位都应该对吸引人才的机制作一番科学梳理,既要有慧眼识才的本事,还得有让人才充分发挥才能的平台;既要给予人才足够的尊重,还得有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绝不能再嘴上说需要人才,实则却叶公好龙。(王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