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存周论站桩 孙存周:气就是重心
太极拳不只是阴阳互变.太极拳是阴阳高度的对立统一.
存周先生以家传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著称于世,这三种拳都有神意气方面的描写,什么是神意气,一般很难把握,存周先生言:"初练拳术,要把神意气理解的肤浅一点好,神就是保持注意力集中,气就是重心,把拳论上描述气的地方,都当成重心的运动,很快就入门了". 初听此言,始终也不相信,练拳多年,方体会此言不虚.
传统的武学不是肤浅的单讲健身和武技,正宗的武学她是从最初的健身到练武到入道是合为一体的。她是人类探索自然、宇宙和生命的方法,是人类完善自我身心的手段。这是几千年先贤大德经,历了无数代人印证的智慧的结晶。一代一代的延续,这就是宗风脉传,宗风不可更改,因为她已经达到了与道相合人天同易。先贤已经实证了“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与其序,与鬼神合于吉凶。”。
自古以来先贤就有大道不可直示之训,宗风是只期待着有心、有志、有缘者去学习,去继承,去探究,去印证,去修至那完美之境,以无需今人去主观的删或添,去创编,去耗费那宝贵的生命,在先贤智慧的结晶面前,吾等显的多么的幼稚和可叹。
宗风脉传已把修真和武学合为一体,三教之修为皆在其中,传下修为教学大纲《修真图》,留下了三教中最简捷、最安全、最上乘的功夫。斗转星移,历史的变迁,岁月的苍桑,古人修真之神魂和宗风之灵性文化却是亘古不灭,虽然至今,由于先贤的谨慎,宗传的功夫已是鲜为人知,但今天宗风之传人,李真阳先生已将宗传之武学授播与社会,期待天下诸有缘者得遇传统法乳之淋浴,也愿天下众多习武、练拳修真之学子的身心,普照着先贤智慧的光芒!
早在五十年代,著名气功医师周潜川先生即指出:后世练太极拳的人偏重套路,动作虽花巧好看,但是已失太极原貌,而且有勃养生,因为人编撰的套路并非按天然气机而运化,气脉纠结不清,往往三阳经先行,三阴迟滞,阴阳失衡以至虚阴上逆做成偏差,晚年方显出症候,每见患高血压,消渴症者,虽脸如涂朱,其实苦不堪言。
故周先生当年已大声疾呼,希望恢复三丰祖师所传太极十三式原貌,可惜,十年浩劫期间,周先生死于冤狱,此说未得广传。(见周先生著《气功药饵疗法及救治偏差手术》)
太极拳之内涵和本质循经,也是他的生命与灵魂。是元气在体内沿循着人的气脉,按祖国医学所言;一呼一吸脉行六寸,一昼夜一万零三千五百息,脉行八百一十丈。象日月经天周而复始,形成轨迹,这是无数代先贤的印证,是宗风的太极拳的标准,他是天人合一是符合天体运行的轨迹,是不可更改的,也不必更该的。
否则火车回出轨的。此方为先贤给予正宗之定义。社会之太极拳失去了宗风之传承,只是有循经的现象而不能形成轨迹。不能合于道,变成了拳脚之功夫,已不能开启先天的真如智慧了,武当前贤关亨九老先生曾说过:“不得宗传即使拳脚功夫高上天,也不一定能享尽天年,延年益寿。
这就违背了三丰祖师创太极拳的本意:欲使天下众英豪益寿延年,不作技击之末。
尔技击乃末尔,可以由武入道乃为正宗”。当今武林界泰斗万籁声先生在其《武术汇宗》已经讲叙了由武入道的根骸,只有金门功夫才能修成似“一轮圆月”的生命之光。不得宗风传承,只能属于社会上自然门之拳脚功夫。
如今就连王宗岳的;“行气如九曲之珠,无微不至,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在社会也只是一种虚谈了,试问,如今还有几人能接触过手臂如棉中裹铁,和手掌如棉里藏针的功夫,更不用说武当之宗传之天罡气的修为了。还谈空?智慧之光?先贤云,空是一种在已有真师传授下,在实修中,元气渐渐饱满,产生了太乙循经,在体内中的气血已经循环无端,形成了象日月经一样完整的轨迹,在某一时恰与天体运行轨迹相合,刹那间与虚空同体出现天人合一,才能体会到空呀,到这已经可步入禅定的修为了。
而十禅乃有得定,定中才能生慧呀,慧光中才能明了万物之本源。佛之广大,道之精微呀,这才是吾等所向往之内功修为之彼岸。
记得前辈曾有言:宇宙间众生万灵皆有自我的归宿,皆有自我的生存和修为方式。吕祖留有《灵鸟兽得之而生奇异,人民得之而成英杰。圣人有云:凡有九窍者皆可成真,人为万物之灵,故更应当注重心性之修为,要有自我的追求和有志向。
故修心才是做人、习武和修真的关键,古人留有文武修真之法,以文来陶冶心性,用武来锤炼人的意志,通过修为,来完善自我身心,最终摆脱无知而产生真如智慧,使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从而能享尽天年。我浏览了太极留言册,其中不乏,热爱太极者,真心求道者,学佛参禅者,遍访名师者,久历风霜者,叹息尚未缘遇真师相授,终不得宗风之育化,落于世俗拳脚功夫或空谈智慧,乃至大言不惭谈情史,不禁让愕然,此乃为人师乎?古人云:课子课孙先课己,成仙成佛且成人。
人立于天地之间当善养浩然正气存于胸中,古人云;心生念,念欲成物,转论不已,天地阴阳造物形成大千世界。是谓道修心,心正则言辞正,心正则行其端,传统的武学有其自我的尊严,太极拳的留言板亦是如此,就如在炎热的夏天,你可以光着身子在无人的森林里戏水,,但却不能在而在人来人往的闹市中来个回归自然,故建议诸老师或博学者,不能只顾自己已境界脱俗便一时之快语,而忘了还有吾等众多后学之被辈,只是初学,尚不能领悟色是空,空即是色、、、、、,
l记得还在大学时,我也挺好学,读阅了社会上众经典佛家,道家,儒家,显宗密宗等,许多奇人异士都有接触,经常跟朋友们论禅,天上地下无所不谈,众多学友对我敬之,仰之,颇为自得。吾有一挚友,一小女生,朋友们在一块畅谈,她总不言语,总是微笑的听。
有一次路上吾正阔论之《金刚经》:无我相,无寿者相,无众生相,正谈到精妙之处,她看着我突然问到:你能上坐几小时,有何体会?“3个小时,我看到了很多东西。”好友淡然一笑,说;“我没资格论禅,在假日我随师闭关,出定时已是过了两天两夜”,吾汗颜,打那以后,我从此不再言禅。
吾友天生禀赋奇异,重情重义,同时授教于数位武林隐士习禅修密上过雪山,其师曾评她叹道;本是四面来风,奈何红尘多事,以情自困之,魔不在心,执为洪炉。我虽为俗人,也想受教于真,奈何与其师无缘,吾友百般恳求而不得应,良久才言:xx自有缘法。如今,我才明了前辈之心意。
当年武林宗风龙虎堂上留有密传《修真图》。先贤在《修真图》著有:身不动精自固,心不动气自圆,意不动神自明。这几句话就精辟的道出武学和修真的实质太极拳以练神为上,心主神明,心都不净,何来神明?神明未至,何言开慧?先贤曰:人心不古呀!
丹经有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真师难遇,大道难求呀,李真阳先生在其著的《太极拳统真大典》写先贤留有金丹真传:“有徒清正秉为,乃上士受教于真,有有徒左右不定,是非自行,乃中士授教于仁,有徒者,自性行径无纲无常,乃下士授教于慈。
”是故,心存贪,歪,邪之念者,不论做人,功夫和修道学佛,定无所得,也会遭世人之鄙,故之圣贤和真师传功夫定慎之又慎,古自古以来的真师相传者,少之有少。
真师初传,以武教之,以求磨练身心,验其心性,叹吾等愚钝,初学得功夫一二,便沾沾自喜,便觉超人有长,沉迷于武技之小述中,心中充满斗气,,殊不知离大道渐远矣.是故真师长叹,便不再以真法传之,故心存贪,歪,邪之念者,不论做人,功夫和修道学佛,定无所得,也会遭世人之鄙。
,是故不是大道遥不可得,是人心自我障道矣,呜呼!望吾辈习武修真之人,谨之慎之,引以为戒,切勿急功近利,并愿天下习武修真之人共勉。
鲁迅先生曾言,中国文化的根祗在道家。有着五千年的历史的土壤孕育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灵性文化,人的一生,虽然有人觉得漫长,但同时也是短暂的,古人对人、自然和宇宙的生命在漫漫的光阴中茫茫地探索,智慧与艰辛是相互交融的,古人用自我的生命去探求与实践,滴水穿石积沙成塔,一丝一毫认真地印正,在深夜的长涯中见到了日出得智慧,一代一代的三教的思延续,先贤们已经完善了修真的体系,此宋元而后,修真与武学相合一,时有武当,少林,昆仑,崆同峨眉,天山,华山,千山,雪山,九脉至尊聚集,于明永乐十八年圆融了三教的内容,成立了龙虎堂,她脱胎于三教。
形成了自我独立完整的体系,留下下了一脉真谕,三教的思想就形成传统文化的框架。(参见《真元宝笈》)也就有“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之说。
儒家讲每日三省吾身,佛家言内观其心,明心见性,道家云守身如玉。武林宗风有修真者应净其身心诸念为律。可知古之先贤大德对心性之重视。古人又云:物以类聚,人有群分,华夏愚智,各有高低。
愚者困在物欲、情感和小术之中,而智者注重内涵和心性之修为,自我的完善,能使人身心逐渐净化,臻至灵真完美的智慧,使人焕发出空慧聪灵之神采。古人云;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
惟有心如日月者,才有:“福慧双修终需得,身铭俱泰要留余”之愿力。全真教的祖师王重阳,自小抱负远大,在庭院四角栽下四棵海棠,喻为纳四海之风于一堂,圆融了三教的内容,创立了金莲正宗。明代三丰祖师得佛之广大,道之精微,儒之至极。
史书上曾记有,三丰祖师于三教之经典吐词滚滚,登山如飞,后翻少林而创武当,把少林之刚猛化为柔和,惊险化为平缓,给后人留下了威震武林的功夫,太极拳便是其中之一小果,宗风又留下先天、龙虎、混元、六合、如意、乾元六脉太极拳。古人云:一阴一阳谓之道,故武当武学为文武双修,武者内执丹道,外显金锋。文者乃以文见道,收心敛神,是弛神为迹的显现,乃神思之慧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