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帆:自白书 开放发展 风张云帆向海边
开放的力量无远弗届,发展的前景凝聚人心。
回眸波澜壮阔的2016,从朋友圈越来越大的亚投行,到影响力愈发广泛的“一带一路”;从人民币正式“入篮”,到正在迅速被复制被推广的自贸区建设……“开放”,已成为观察中国道路、感悟中国信心的重要风向标。正如习主席多次向世界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
风从海上来。沿着曾经的采访足迹,记者的思绪再次回到黄浦江畔的上海自贸区。创建3年来,这里持续澎湃着开放的热潮,孕育着发展的力量。从初创百日时的“幼苗破土渐茁壮”,到一周年时的“试验田里苗正壮”,再到不久前第三次到访上海自贸区,记者手中的三个版本负面清单,不断“瘦身”与完善,生动而清晰地记录着“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的开放足迹。
负面清单,意味着“法无禁止即享受准入前国民待遇”,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开放程度的计量器。统计数据显示,负面清单实施前,外商独资进入我国平均要8个月时间;负面清单实施后,减至1个月。如今,最快只需要7个工作日。
速度就是竞争力。在自贸区管委会的一张工作流程表上,记者注意到这样一组数字:6:30,一架从国外飞来的航班在浦东机场落地;7:19,空运货物入库理货;8:28,向海关进行入境申报;10:10,货物通关出区进入国内,距飞机落地仅3小时40分钟——今年9月上旬,一批国际知名时尚品牌服装,创造了上海自贸区空运物流的新速度。
曾几何时,一些人对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忧心忡忡:门打得那么开,锁解得那么多,从政府到企业,能否适应得了迎面而来的竞争与冲击?3年来,众多鲜活事例拉直了人们心中的问号。就在不久前,美国GE公司中国区总负责人,向一位前来上海自贸区考察的中国领导人表示:上海自贸区的优良经营环境,促使GE不断加大在这里的投资和“深耕”力度。
开放的活力,激起一池春水。从投资领域的负面清单,到贸易领域的单一窗口;从金融领域的电子围网,到政府监管领域的证照分离……上海自贸区为全国贡献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今年的数据显示,上海自贸区推出的31项制度创新成果,已有2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如今,随着福建、广东、天津等自贸区的陆续建成,我国自贸区成员已增加到11个。
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红利,又岂止在沿海地区!今天,即使在距海最远的内陆地区,也同样澎湃着开放的伟力。
“‘天边边’,我们不这么认为!”在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现场,对口支援新疆的上海某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告诉记者,“相比上海,南疆喀什也许只是一座边陲城市。但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喀什已经借势而上,实现后发赶超。”
如今,借势“一带一路”战略,与5国接壤、拥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的喀什,区位优势日益明显。前不久,一支由50辆卡车组成的“中巴经济走廊”联合贸易车队从喀什出发,沿着中巴经济走廊一路行驶3000余公里,抵达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从此,广阔的南亚和中亚地区同印度洋沿岸地区,将通过中巴经济走廊历史性地联结在一起。《喀什日报》总编辑阎旭光兴奋地说,“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喀什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喀什乃至全疆前所未有的三大发展机遇。
开放,赋予了一座古老城市无限的活力,也赋予了每一名普通人更多的梦想。在采访中,记者结识了中国喀什网的年轻记者向国恺。他是湖北人,从武汉大学毕业后,不仅自己选择到新疆工作生活,还把妻子也动员过来。更可喜的是,夫妻俩在新疆已经有了爱情结晶。
“望尽河西更向西。”这是当年大学校友为向国恺送行时写下的诗句。如今,向国恺不但在喀什安了家、立了业、扎了根,当地维吾尔族同胞还给他取了一个新名字——尔肯江。
“尔肯江,还觉得新疆是天边边吗?”面对提问,向国恺哈哈一笑:“作为祖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喀什的精彩故事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