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绥军战斗力如何 忻口战役中的晋绥军炮兵
七七事变前,晋绥军的炮兵司令为周玳,司令部驻太原前坝陵桥,副司令为刘振衡,副司令部驻太原城北新店一带。司令部辖十个炮兵团;二十一团驻绥远,团长李柏庆,二十二团驻太原大教场,团长刘倚衡,二十三团驻后坝陵桥,团长李锡九,二十四团,二十五团、二十六团,二十八团驻太原新店一带,团长分别为刘映湘,张映启,郑蝈南,董择善,二十七团驻临汾尧庙,团长赵忠保,二十九团驻大同,团长张潜,三十团驻阳泉,团长刘彭祖。
![](https://pic.bilezu.com/upload/3/93/39350ba3e14e67192e1c9c229f55e617_thumb.jpg)
除二十二团两个营配备射程万米的重山炮、二十三团一个营配备日造四一式山炮外,其余每团配备射程七千米的山西造一三式(仿四一式制造的)山炮三十六门(每连四门)。
此外,司令部直辖野炮一个营,配备日式75毫米口径野炮十二门,营长韩秀,重炮一个连,配备口径105毫米的重炮二门,连长杜如月,一个观测通信大队,负责培训炮兵骨干,大队长胡兆丰,抗日战争开始后,炮兵二十一团和二十九团就地随军作战,驻防太原的炮兵由副司令刘振衡带领随阎锡山到雁门关内布防。
![](https://pic.bilezu.com/upload/c/9c/c9c0f8cf372ca925538af13d79d6cc0a_thumb.jpg)
观测通信大队曾髓副司令部工作。茹越口失守后,晋绥军放弃雁门关,炮兵亦向忻口撤退。野炮首配属于王靖国的第十九军。
王奉命死守崞县,但与日军接战不久即仓皇撤离。炮兵在行进途中将野炮卸下炮栓,推入云中河内。八路军发现后将炮捞出,在忻县送还。炮兵撤至忻县后,副司令部驻忻县城内,各团即在忻口土山南侧构筑阵地,炮位上空有伪装设备,人员挖有掩体,骡马则安置于后方安全处。我带炮兵观测通信大队士兵二十余人参战,本拟担任观测,但因炮兵分散使用,各有观测人员,临时改任联络和炮弹补给任务。
![](https://pic.bilezu.com/upload/8/2e/82e7a1b08e7ba413d96f45487e2868ad_thumb.jpg)
忻口会战第一天,日军炮兵十分骄横。观测人员在望远镜中看到,敌人野炮二十四门在云中河北岸露天放列,军官的军刀和肩章也清晰可见。我军官兵义愤填腐,纷纷请战,遂向敌炮轰击,但因我炮射程较短,未能压制敌人炮火。
![](https://pic.bilezu.com/upload/7/d8/7d8820a58e71caabd615382a6750f2ac_thumb.jpg)
互战一日,黑夜停战。夜间我炮兵将炮位前移。第二天百炮齐发,弹如雨落。在望远镜中看到敌炮兵乱成一团,屡次挽马上阵拉炮,均被我炮轰走。第三天,在望远镜中就看不到日军的炮位了。
根据炮声判断,敌炮减少在一半以上。我炮兵共有八个团参加忻口会战,发射炮弹四万余发。从战役开始到结束,一直与敌对战。战斗中,官兵士气旺盛。二十三团一营营长赵隐峰(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在郝梦龄军长牺牲的同一天因炮战激烈阵亡。
炮兵营长阵亡,一般说是比较少的。除他以外,连长以上没有损失。总的说来,忻口能坚守二十三天,与炮兵配合作战是分不开的,但敌炮射程较远,又有飞机轰炸我炮兵阵地和指示射击目标,所以我炮兵处于劣势,后来只能在敌机飞走后乘机发挥作用。
忻口撤退时,我炮位基本完整。守太原只有少数团参加,野炮全部丢在太原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