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千字文 于右任《草圣千字文》(部分)
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汉族,陕西三原人。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晚年自号"太平老人"。
于右任多才,是诗人,是报人,也是书法大师。他尤擅“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由他所创立的标准草书,在我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于右任并不把书法视为高深莫测。他认为“文字乃人类表现思想、发展生活之工具(于右任《标准草书序》)”,对标准草书的制定标准也只有四条:易识,易写,准确,美丽。前三条出于实用,分列于前,后一条出于审美,列于最后,可见其观念上的重实用原则。
于1936年集成《草圣千字文》面世,时人称之“集字百衲本”。这个集帖包括前后文字共1027个字,除自创的77个字外,其余950个字,分别选自历代140余位著名书法家的书帖,是集各种草书书体之大成。
《标准草书》对我国草书的普及,起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作用。
《标准草书》正式发行后,当时有人批评:古人好字甚多,书中所采用某人之字,并非是他写得最好的。其实,这是因为提意见的人不了解“标准”两字的含义。于右任研究标准草书的本意是为求实用、节省时间,他在自序中说:“今者世界之大,人事之繁,国家建设之艰巨,生存竞争之剧烈,时之足珍,千百倍于往昔。
”“就时间论,大禹惜寸阴,陶侃惜分阴,‘时乎时乎’,其为圣哲之宝贵也如此!乃知吾人今日之所当惜而尤当争者,以分寸计之,已为失算!
故此后国家民族亿万世之基,皆应由一点一画一忽一秒计起;人与人,国与国之强弱成败,即决于其所获得时间之长短多寡。文字改良,虽为节省时间之一事,然以其使用之广,总吾全民族将来无穷之日月计之,岂细故哉!”可见,于右任倡导标准草书的目的在于实用,并非纯为书艺。
标准草书的创立,方便了人们对草书的学习和使用,使草书进一步发扬光大。标准草书和于体书法是根本不同的。于体书法,包括楷书、草书、行书等,都体现出博大、雄浑、古朴、天然的独特风格。于右任的楷书、行书由篆、隶、北碑脱化而出,自成一家。
他在草书上用功尤多,融魏碑于草书之中,使魏体行书的典型特征在草书中得到充分体现,线条有如万年老藤,弯曲中见苍劲,结构纵挺稳健,用笔浑圆内敛,收笔裹锋,君子藏器,使于右任成为承前启后的一代书法宗师。
而标准草书,则是用符号规范了草书的书写方法,并不是草书的标准。不少人把于右任创立的标准草书与于体书法混为一谈,甚至认为“标准草书”就是草书艺术的“标准”。这是一个极大的误会。其实标准草书,不是只能用一种风格的书体来写,而是可以用别的如二王、怀素、赵孟頫等人的书法风格来书写。应该说,标准草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书写的笔画规范,在这个规范中,书家可以任意发挥,体现自己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