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诒让写瑞安的诗句 “孙诒让不光是瑞安的中国的 他还是世界的”
11月14日上午,瑞安玉海楼孙诒让纪念馆祭文声声、花香四溢,百余位嘉宾衣着端庄,庄严肃穆,一一将鲜花与祭词献给孙诒让并行鞠躬礼,虔诚地流露出对一代大师孙诒让的尊敬与爱戴。这是孙诒让《契文举例》问世110周年纪念活动的现场,来自日本、韩国、意大利、新加坡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和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书法家、甲骨文爱好者从各地赶来,共同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弘扬甲骨文的深厚文明底蕴和独特艺术精华。
□叶闻菁 文/摄
百余位嘉宾行祭礼
今年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著作《契文举例》问世110周年,这部甲骨学研究的奠基之作出自瑞安乡贤、清末文化巨人、国学大师孙诒让之手。政协瑞安市委员会主席白一帆在致辞中表示,孙诒让先生对甲骨文字学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瑞安浓厚的历史文化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举办此次纪念活动既是乡人对先贤的深切怀念之举,也是传承弘扬中华国粹之为,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甲骨学研究成果,探索甲骨文书法艺术发展之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希望通过纪念与交流活动,广泛宣传孙诒让先生作为一代大儒卓越的学术成就,让更多的人学习了解孙诒让以及瑞安的历史文化。
活动现场,瑞安语言艺术家洪一初用瑞安方言吟诵《祭仲容孙公文》,别具地方韵味的吟诵声久久回荡,在场嘉宾深受感染,庄重地在孙诒让像前行祭礼。
甲骨文书法吸引外国友人
此次活动的另一重头戏便是汇聚了海内外数十件甲骨文书法力作,这些作品在玉海楼内各个展厅展出,苍古凝重、气势夺人,展现了当今甲骨文书法的最新艺术水平。
来自坦桑尼亚的珍妮和来自意大利的CHIARA不停地用相机记录下喜欢的书法作品。他们是温州大学的留学生,也是温大孙诒让研究所的学员。“这些作品像字又像画,很有美感,就忍不住用相机拍摄下来。”珍妮说,她来温州已经四年了,虽然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但因为对中国文化一直很感兴趣,所以会参加各种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班和活动。
在来瑞安前,她对孙诒让的了解并不是很多,但来这里感受到氛围,并在带队老师的讲解下,她对孙诒让这个人物有了深入的认识。
一边是甲骨文书法国际邀请展,一边则是甲骨文书法家现场笔会,交流创作。各位书法名家笔墨缤纷,技艺深厚,创作完一幅作品后,众人叫好声一片。此外,还举行了纪念《契文举例》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行纪念《契文举例》问世110周年丛书等活动。
本次纪念活动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两家单位发起,由瑞安市政协、瑞安市委宣传部、瑞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
■相关链接
孙诒让(1848-1908),又名德涵,字仲容,号籀庼。出生于瑞安潘岱砚下,晚清朴学大师。著名爱国主义者、教育家。其学识博大精深,淹通古今中外,在经、史、诸子、文字、考据、校勘诸多方面均有所建树。与全国著名学者俞曲园、黄以周合称“清末浙江三先生”。
一生著作有《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温州经籍志》等三十多部。晚年同情反清革命,致力于实业与教育兴国。曾任瑞安教育商会总理,温处学务分处总理、浙江教育总会会长。在温处(今丽水)两地倡办学校三百余所。
孙诒让不光是中国的,他还是世界的
王宇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名誉会长)
“孙诒让不光是瑞安的,也不光是中国的,他还是世界的。”王宇信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有系统的文字,为中华书学之祖,为今天通行汉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百多年来,甲骨学研究早已超出国界,成为一门国际显学。而甲骨文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世界的学问,孙诒让功不可没,世界甲骨文学界将永远记住他,学习他的创新精神,继承他的学术成果。
对于目前我国甲骨文学的发展现状,王宇信认为,学术界面临着两大任务,即弘扬甲骨文学研究和弘扬甲骨文书法艺术。“甲骨文学的发展需要团结海内外的学者,现在世界各地都在研究甲骨文并卓有成效。但是任何学术都是无止境的,都需要不断挖掘和前进,甲骨文学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这就要我们发扬孙诒让的创新精神。
另外,我们不仅要研究甲骨文的历史信息,还要重视甲骨文的书法艺术,利用甲骨文书法、书刻,使这古老的文明走向民众,为民众喜闻乐见。”
孙诒让是甲骨文字学的开山鼻祖
孙义燧(中科院院士、孙氏后裔)
孙诒让的曾孙、中科院院士孙义燧也来到了活动现场。虽然是孙氏后裔,但孙义燧却选择了与祖辈研究领域迥然的天文学,目前是南京大学教授。在孙义燧的印象中,长辈们常常说起曾祖父孙诒让是一位从小聪颖,一直都很有学问的学者。作为孙氏后裔,自己从小又生活在瑞安玉海楼,孙义燧此番来参加活动倍感欣慰:“这样的纪念活动很有意义,能够让大家了解孙诒让是甲骨文研究第一人,就像郭沫若所说,他是甲骨文字学的开山鼻祖。”
作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非线性科学中的若干前沿问题”项目首席科学家,现年77岁的孙义燧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谦虚:“比起曾祖父,我的贡献实在太小了,自叹弗如啊。”
温州的甲骨文学研究逐渐走向繁盛
张道森(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杭师大甲骨文学会会长)
张道森从甲骨文书法艺术方面充分肯定了这次纪念活动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甲骨文书法的第一要务是文字修养,孙诒让先生的研究让我们加深了对甲骨文的认识。要把书法写好,就要懂得文字产生的背景、本意、结构和风格,这是要有学问的。”
张道森还简单回顾了浙江省甲骨文研究的发展历程,认为温州的甲骨文研究正逐渐走向繁荣阶段,更是称通过这次活动发现温州书法界“藏龙卧虎”。“上世纪三十年代,浙江的甲骨文研究和书法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可谓名家辈出,如王国维、刘江、潘主兰等,但新中国以后渐渐消沉下来。
直到改革开放后,迎来了新的里程碑。现在参与甲骨文研究的人很多,尤其是甲骨文书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近年来,瑞安做了不少这方面的活动,把全国甲骨文学书法艺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资源吸引到本地,无形中推动了这门学术的发展。而此前推出的中国甲骨文书法高级研究班,又培养了一批本土甲骨文书法家。温州的甲骨文学研究正逐渐走向繁盛。
《契文举例》是指导性巨著
张大顺(日中书画印研究会会长)
为了参加此次纪念活动,张大顺特意将在日本的重要工作延后,于当天凌晨坐飞机赶到瑞安。“对我来说,这次的活动非常重要。孙诒让的巨著《契文举例》对于后人如何正确书写甲骨文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我怀着朝圣的心理来到这里,既是感谢孙诒让先生做出的努力,也是要继承他的精神,继续在甲骨文研究的道路上探索。”
张大顺在日本研究甲骨文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他说,“甲骨四堂”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和王国维中,郭沫若、罗振玉和王国维都曾在日本研究过甲骨文。在一定意义上,日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延续,中国汉字在日本国民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因此在日本进行甲骨文研究有一定的基础。作为身在海外的中国学者,张大顺说一定会为甲骨文的研究和普及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