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生还者评价上甘岭 美军怎么评价上甘岭

2019-06-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导语:美军怎么评价上甘岭?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军界,包括李奇微(朝战美军总司令).范佛里特(美第八集军司令,上甘岭战役美军总指挥).李奇微的继任者克拉克,还有那位因瞧不起中国人而倒大霉的麦克阿克(被杜鲁门总统撤职),写回忆录或写总结时,都普遍认为中国解放军战斗力优于德军.日军,是1776年美国建国以来所遇到过的最强对手.美军生还者评价上甘岭 美军怎么评价上甘岭美军与英军.墨西哥军.西班牙军.德军.奥匈军.意军.日军.中国解放军等对手先后较量过,它痛苦的对比感受和深刻认识应该是真实可信的.这也是后

导语:美军怎么评价上甘岭?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军界,包括李奇微(朝战美军总司令)、范佛里特(美第八集军司令,上甘岭战役美军总指挥)、李奇微的继任者克拉克,还有那位因瞧不起中国人而倒大霉的麦克阿克(被杜鲁门总统撤职),写回忆录或写总结时,都普遍认为中国解放军战斗力优于德军、日军,是1776年美国建国以来所遇到过的最强对手。

美军生还者评价上甘岭 美军怎么评价上甘岭

美军与英军、墨西哥军、西班牙军、德军、奥匈军、意军、日军、中国解放军等对手先后较量过,它痛苦的对比感受和深刻认识应该是真实可信的。这也是后来越南战争里美国地面部队始终不敢越过中国警告的越南17纬度线的根本原因。

美军生还者评价上甘岭 美军怎么评价上甘岭

美军怎么评价上甘岭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军界,包括李奇微(朝战美军总司令)、范佛里特(美第八集军司令,上甘岭战役美军总指挥)、李奇微的继任者克拉克,还有那位因瞧不起中国人而倒大霉的麦克阿克(被杜鲁门总统撤职),写回忆录或写总结时,都普遍认为中国解放军战斗力优于德军、日军,是1776年美国建国以来所遇到过的最强对手。

美军生还者评价上甘岭 美军怎么评价上甘岭

美军与英军、墨西哥军、西班牙军、德军、奥匈军、意军、日军、中国解放军等对手先后较量过,它痛苦的对比感受和深刻认识应该是真实可信的。这也是后来越南战争里美国地面部队始终不敢越过中国警告的越南17纬度线的根本原因。

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民族内战,后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美国、苏联、中国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

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并肩作战,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38线一带。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顽强拼搏,不愧国之卫士

陆军第一师的报告显示中国军队在战略上非常明智,但是战术素养不高。

尤其是在推进过程中,一般呈无章法的散兵线

经常暴露在美军重机枪火力下

过于迷信重火力和手雷

经常派尖兵在火力掩护下推进到美军阵地前投掷手雷,但是使用的木柄手雷威力很弱

除非贴身爆炸否则最多轻伤

战斗意志很强,但是装备和补给不足

"上甘岭战役"的意义何在?

"五次战役"后,中国军队认识到了自己能力的局限,认识到在目前的后勤装备下就算发动反攻也不能巩固所得成果,于是放弃了计划中的"第六次战役",开始一方面在前沿固守,一方面大力改善后勤和装备。苏式武器也是在这时候开始才大量装备部队。

从1951年下半年到1952年下半年的一年里,中国军队只是发动过战术反击,没有发动过战役反攻。但美军并没有停下来,而是依靠绝对优势的火力步步紧逼。中朝军队奋勇抗击,朝鲜人民军还打出了"血岭","伤心岭"这样的战例,使得美军每进一步都付出惨重的代价。

李奇微叹息:按这样的速度至少要20年才能到达鸭绿江。这句话里有2个含义,一是说明了美军损失惨重,得不偿失;另一方面也看出美军还是缓慢地向前推进的,"血岭","伤心岭"最后都落入了美军之手。

惨重的看不到胜利的损失使得美国的政治家们迫切希望早日从朝鲜脱身,越来越不鼓励前线士兵用鲜血去换来荒无人烟的山头,但美国军人的荣誉感使得前线美军将领还是希望用武力夺取彻底的胜利。

于是,当时的美军前线指挥官范弗里特提交了一份大规模进攻的计划,被上级否决。范弗里特不肯死心,经过修改,又提出了一份比较小的计划──用两个营的兵力花5天时间进攻上甘岭。假如计划得逞,再提出下一个计划。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美国惨败,而中国打出了一个"千岁军"──15军,还打出了一个"上甘岭精神"。

"上甘岭战役"的意义不在军事上而是在政治上。有的人把"上甘岭战役"说成是我军生死悠关的一战,其实是夸大了。上甘岭是五圣山的前沿阵地,是它的大门,而五圣山的确是不可放弃的战略要地,但五圣山要比上甘岭高一倍多,在五圣山和上甘岭之间还有好几座山,即使我方丢失了上甘岭,问题也不是太大。

但我方的坚守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军队的实力,就是中国军队有能力守住任何想守住的阵地。美军从此死了打到鸭绿江的心,再也不发动营以上的大规模进攻了。

在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后,范弗里特在自己离任回国前又进行了最后一次试探,以一个营的兵力进攻我一个排固守的"丁字山阵地"。美军在类似的高地上举行了7次演习,制订了完美的陆空联合作战计划,邀请了有关高级军官和记者旁观,但在一天的进攻中连我阵地的边都没碰到,就被我军轻松地打了下去。从此美军再没发动过任何主动进攻。

美军怎么评价上甘岭

上甘岭战役被西点军校列为最著名的军事案例,死磕几十年无解? 上甘岭并非美军"伤心岭",美军公开档案中无"上甘岭战役"等名词,并无死磕几十年一说

谣言:

2014年12月,国防大学教授乔良撰文称,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几十年后,美国西点军校研究人员,试图用电脑模拟再现直接导致板门店停火协定的上甘岭战役,但却怎么也搞不明白。而且早在之前就有文章称,美军在上甘岭被打怕了,于是把上甘岭取名叫"伤心岭"。上甘岭战役被西点军校列为世界最著名的军事战例,成为唯一列入美国军事院校教科书的中国战例,又称上甘岭以其战争史上的许多奇迹而成为世界上许多军事学者研究的战例。

真相:

上甘岭战役在中国家喻户晓,但在美军的战史中,关于上甘岭战役及"金化攻势"等名词完全没有,只在中国战史数据中出现,而且对于所谓"金化攻势"的目标、范围都模糊带过,所使用的兵力也语焉不详。中国所推崇的上甘岭战役,不过是"白马山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书面语或可这样表述:战术性出击或反击中的大型高强度战斗。

而在中国战史文章中,常表示美军被打怕了于是把上甘岭称为"伤心岭",然而,美军命名的"伤心岭",和上甘岭没有关系。"伤心岭"在朝鲜东部,而上甘岭靠近朝鲜中部,两者距离约50公里。"伤心岭"战斗发生得较早,于1951年9月。上甘岭作战则发生于1952年1-月。在美军公开的档案里,能够和上甘岭战役的时间相对应的,仅仅是一次代号"摊牌作战(1952年10月14日-24日)"的记录。

因此,称上甘岭战役被西点军校列入最著名战例,甚至是成为世界上许多军事学者研究的战例,都是无稽之谈,前者类似"西点学雷峰"之类的谣言,而后者没有充分举证、列出著作出版物,也毫无说服力。

真正的朝鲜战争三大山地战:

血染岭

1951年8月18日,南朝鲜第5师第36团开始了对以后被命名为血染岭的983高地的攻击。983高地位于大愚山(1179高地)和白石山(1142高地)之间的一座孤立小山,居高临下可以俯瞰沿水入川和西川北上的两条公路。

夏季攻势的目标之一就是这个983高地。范弗里特上将指示这次攻击时,曾对作为阿尔蒙德中将的后任第10军军长的克洛威斯·E·巴亚斯(音译)少将作过如下的指示:"为了掩护堪萨斯线,增大防御纵深,必须夺取983高地。

另外为了完成对‘亥安盆地’的大包围,和威胁文登里以扰乱敌人的后方,也必须夺取成为其门户的这个高地。虽然敌人的阵地可能很坚固,但只要是集中炮兵予以打击,就不会有多少困难了。

美第2师长拉夫纳少将以师的全部火力(中、轻炮7个营共126门和中、重迫击炮72门)支援这次攻击,并亲自到德谷里的团指挥所,师参谋长前出到杜密岭的团观察所为黄烨上校指挥的团的攻击准备工作提供建议。支援火力在4公里的攻击正面约为200门,1公里相当于50门。这样的密度在这次战争中也是罕见的,这体现了范弗里特上将让南朝鲜军队树立起自信心来这种想法的热情。

8月18日6时,约200门火炮和迫击炮一齐开始了攻击准备射击。由于当时正在下雨而中止了空军支援,准确地破坏射击没有希望了。但因拉夫纳师长规定的是"在这次攻击中弹药没有限制"这样的方针,所以炮击用"非常激烈"这样一个词就可说清了。

目标高地和中朝军的炮兵和迫击炮阵地完全被爆炸的烟尘所覆盖,使人感觉好象一个活人也没有了。在这9天的战斗中所消耗的弹药仅炮弹就约有36万发,相当1门炮发射了2860发(平均一门炮1天320发)。这就是所谓的范弗里特弹药量。

北朝鲜军在受到集中炮击时,在掩蔽部里待机。当炮击停止的同时就进到射击线上开始投掷手榴弹和机枪射击,所以怎么炮击也收不到压制的效果,仅仅从正面攻击是不会解决问题。 这种战法是面对具有绝对优势火力的敌人进行防守时的一种战法,在太平洋战争时期,坚守时间比较长的先例也几几乎乎都是采用这种战法,这是用地形来弥补火力上的劣势。

8月31日,美第10军全线同时开始了第二阶段的作战。美军第9团(林奇上校)接替南朝鲜36团攻击血染岭,该团8月31日和9月1日从正面进行了攻击,仍然没有成功。该团的攻击和南朝鲜第36团的攻击采用相同的方法,因此遇到了几乎相同的经过和失败。

无论怎样炮击,北朝鲜军躲在反斜面的坑道内,在美军将要突然进到山顶阵地时,突然予以猛烈射击,因此每次都遭到重大损失。虽然几次改变攻击方法,但还是被潜藏在反斜面深深的堑壕中投掷手榴弹的北朝鲜士兵所打败。

美第2师估计,北朝鲜军仅在血染岭遭受的损失就在1.5万人以上。在从8月18日到9月5日攻击血染岭的3周时间内,联合国军所受的损失实际是战死326人,负伤2032人,失踪414人,共计2772人。在长达200公里的战线上夺取一个不过象个瘤子似的4平方公里的小山包,就需用3个星期的时间,近3000人的损失36万发炮弹(估算为100亿日元)。

伤心岭

范弗里特上将在血染岭的攻击开始陷于僵局之时,就设想在中、东部战线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作战,将此命名为"Talons"(猛禽之爪)计划,于8月末提请李奇微上将批准。这是一座胆小的人一看就会胆怯的山岭,从主脉向东西延伸出的无数支脉会使人想起鱼的背骨而感到毛骨悚然。目击这个山峰战斗的新闻记者喊出了HEART BREAK RIDGE(意为伤心岭或断肠岭)。

支援攻击的炮兵有105榴弹炮两个营,155榴弹炮两个营,200榴弹炮一个连共计76门,用来夺取南北4公里多长的山峰被认为是充分够用的。

9月15日,美军第9团第2营在象要"炸掉山顶"那种程度的支援射击的掩护下再次发动攻击。美军第23团对伤心岭的攻击到第14天了。由于"两个星期无益的攻击"遭受了950人(32%)以上的损失。美第2师的损失合计为1670人之多。

金日成山脉

美第10军为了谋求完成"秋季攻势"的目的,于10月15日开始了全面攻势。这是为了要报伤心岭之仇,这里所说的全面攻势是在血染岭和伤心岭。10月4日,也就是进攻的前一天,49架战斗轰炸机猛攻沙汰里周围,美军斯塔曼支队开始了佯攻。

这时北朝鲜军在876高地的棱线配置的是第12师第3团,在其北侧棱线配置的是第6师第1团,在伤心岭配置的是该师第15团,采取了死守的态势,但因自8月18日以来受到不间断的攻击,各团都减员到不足1000人了。

10月5日傍晚,美军将近300门的火炮和迫击炮对美军第9团和第38团的攻击正面开始进攻火力准备,接着海盗型飞机对成为炮兵死角的山谷间投掷凝固汽油弹和加以扫射和轰炸。

美国公开史料也称赞美军第23团英勇作战说:"不到战死或因负伤不能进行战斗时就不停止抵抗,被俘的人极少,而且没有见着一个没有带伤而被俘的"。但在13日拂晓法国营攻上山顶,给那么激烈的战斗打了终止符号。从第23团开始攻击伤心岭算起,这是第30天的事。

这次"底线得分"作战好歹算是取得了成果,但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大的。该师的死伤人数为2030人,加上第一次攻击时的损失为战死597人,负伤3064人,下落不明84人,合计共达3745人(为编制的22%),其中有1832人是属于第23团的。

另外,弹药的消耗量也庞大到惊人的程度,总计为:76毫米坦克炮弹6.2万发;105毫米轻炮弹40.1万发;155毫米中炮弹8.4万发;200毫米榴弹炮弹1.3万发;60、81、107毫米迫击炮弹11.9万发;57、75无后坐力炮弹1.8万发。

由于这次攻击是在险峻的岩山和深谷进行的战斗,所以迫击炮弹的消耗比预想的要多,首先是81毫米迫击炮弹不足,接着是107毫米迫击炮弹缺乏,为此从日本空运来1万发,从釜山将2.5万发由特别专列火车"突进"运来,才算凑合着敷衍了过去。巴亚斯军长充分考虑到所集积的弹药也还是不足。

承受了如此大量的钢铁而在"用鲜血保卫高地"的北朝鲜军遭受的损失好象是极为巨大,估计北朝鲜第6师、第12师、第13师和中国第204师的损失达2.5万人(确认遗体,1473具,估计死者8389人负伤者14204人),其后,北朝鲜第5军一直到停战没有在第一线出现过。

可是把战线仅仅从血染岭向北推进到约10公里的文登里、就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和付出了约6000人的伤亡,军需品的消耗达到了天文数字。这实在是一次高代价作战,是一场极不合算的战斗。

坚守坑道的志愿军部队夜晚派出小分队袭击敌人。

美国的军事研究者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岭为什么会打不下来。他们用电脑模拟得出结论,凭借美军强大的机械化装备,中国军队的两个主力师无论如何是抵挡不住的。可是中国军队却做到了。电脑往往只能模拟常识性的东西,它永远也模拟不出一个民族重新觉醒时所能迸发出的力量。

以寡抵众以弱胜强

一九五二年下半年,朝鲜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彭德怀指着朝鲜地图对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二百公里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当时的事实是,联合国军连续攻下了"喋血岭"和"伤心岭",尽管他们损失了几千人,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达到了战略目的。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五圣山——美方将其叫做"三角形山",美军将领范弗里特预计以二百人为代价,在五天内实现目标。为此他动用了联合国军共七万余人的庞大兵力。

志愿军方面在敌情判断上出现了巨大的失误。我方把几乎所有的火炮和十五军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到了西方山谷地,而五圣山方向只留下了一个连,秦基伟自己也承认算不上主力的四十五师,区区一万来人。五圣山下敌方集中了六七倍的优势兵力,至于火炮、飞机、补给等优势就更不必说了。

一九五二年十月十四日凌晨三点半,战斗打响。

范弗里特计划用一天时间夺下五圣山前的两个小山包——597.9和537.7北山高地。这两个高地背后的山地里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岭。这场战役我方叫做"上甘岭战役",美方称之为"三角形山战役"。

美军三百二十多门重炮、二十七辆坦克以每秒钟六发的火力密度将钢铁倾泻到这两个小山包上。在长达八个小时的时间里,前沿部队未能得到有力的炮火支援,一天伤亡五百五十余人。通往一线阵地的电话线全部中断。

这一天里,敌军向上甘岭发射三十余万发炮弹、五百余枚航弹,上甘岭主峰标高被削低整整两米,寸草不剩。

即便是这样,直到四天以后——十月十八日,四十五师前沿部队才因伤亡太大,退入坑道,表面阵地第一次全部失守。该师逐次投入的十五个步兵连全部打残,最多的还有三十来人,少的编不成一个班。

十九日晚,四十五师倾力发动了一次反击。

597.9高地九号阵地上,美军在阵地顶部的巨石下把它掏空,修成了一个地堡,我军攻击受阻。这个地堡后来再现在电影《上甘岭》里。

十九岁的贵州苗族战士龙世昌,闷声不响地拎了根爆破筒冲了上去,敌人炮兵实施拦阻射击,一发炮弹将他左腿齐膝炸断。目击者几十年后回忆道:"那个地堡就在我们主坑道口上面,约有四五十米吧。高地上火光熊熊,从下往上看,透空,很清楚。

看着龙世昌拖着伤腿拼命往上爬,把爆破筒从枪眼里杵进去。他刚要离开,爆破筒就给里面的人推出来,哧哧地冒烟。他捡起来又往里捅,捅进半截就捅不动了。龙世昌就用胸脯顶住往里压,他整个人被炸成碎片,我们什么也没找到。"

0号阵地上,135团六连仅存十六个人,在对四个子母堡的爆破中,三个爆破组都没能接近地堡,在途中伤亡殆尽。还剩下营参谋长张广生、六连连长万福来、六连指导员冯玉庆、营通讯员黄继光、连通讯员吴三羊和肖登良。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不过黄继光并未喊出后来那句让四亿五千万人热血沸腾的口号——让祖国人民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吧。

他们炸掉了三个地堡,付出的代价是吴三羊牺牲,肖登良重伤,黄继光爬到最后一个地堡前的时候,全身也已经七处负伤。

他爬起来,用力支起上身,向战友们说了句什么,只有指导员冯玉庆省悟了:"快,黄继光要堵枪眼。"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迹——血都在路途上流尽了。

当时的目击者大都在后来的反击中牺牲,只有万福来重伤活了下来,在医院听到报上说黄继光仅仅追授"二级英雄",曾上书陈情。志愿军总部遂撤销黄继光"二级英雄",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我军至今仅有杨根思和黄继光获得过这一级别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