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铨特点 江湖客致意漂泊者:胡金铨谈老舍的前半生
她日夜操作,得些微薄的报酬,使儿女们免于死亡。在精神状态上,我是个抑郁寡欢的孩子,因为我刚一懂得点事便知道了愁吃愁喝。”家中贫困,老舍和姐姐也不闲着,帮母亲干活,打打下手,做些家务杂活。经历了这样的孩童时期,他对于北京的穷人和小市民了解得特别深刻。他的作品里描写这些人物最成功的。
北京小市民的特点是本分、窝囊、有正义感,但好耍小心眼、自私、好面子,在适当情形下也帮助人。做事任劳任怨,但无进取心。无论在哪方面都没有惊人的成就,可也不作大恶。老舍写这样的北京人,入木三分。
老舍八岁那年,放弃私塾,考进市立小学堂。这时期,各地革命分子纷纷起义,光绪死,宣统登基,同盟会的七十二烈士死难广东……可是“天子脚下”的北京,一切都照旧。老舍和多数北京孩子一样:逛天桥,吃零嘴,上茶馆,听评书相声。他家里穷,手里没零用钱,这些费用往往都是由小朋友罗常培代付。这一段生活,对老舍以后的写作影响很大,尤其是在《茶馆》和《龙须沟》里。
北京茶馆
时间转眼到了民国,十四岁的老舍考进了北京师范学校,并非为了献身教育事业,而是图那里不要学膳费,还供应书籍和制服。在学校里,他相当用功,国文成绩尤其好,当时很受到校长方还的赏识,开始学习作旧诗词。后来,他作品里半文半白的体裁,字句间俏皮和巧妙的安排,都是那时候打的底子。
民国成立那年,老舍刚进中学,正是发育成长期,思想上虽不成熟,但青年人吸收能力强,感觉敏锐。在学校里,他除了课程功课,对“时务”也非常感兴趣,常常参加辩论会,而且十回有九回胜利,同时也常到宣讲所演讲。
爱新觉罗王朝结束了,老舍是旗人,按说应该沮丧才对,可是他和汉人一样感到兴奋、新奇,在《我这一辈子》和《茶馆》里都能找到他自己影子的蛛丝马迹。可能是因为,清朝“皇恩”并没有沐及老舍家这种穷旗人,他们同样在贫困和受迫害中挣扎。
而且清末政治腐败,国势日衰,“西学”在知识分子中间很流行,老舍刚进师范学校,对新知识耳濡目染,很容易接受新事物。然而,事实发展让他对袁世凯新政权失望了,政治一样的腐败,土匪军阀横行霸道,内战外侮没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