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雕塑 冼星海雕像诞生记
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不时到访潘放先生雕塑工作室。只见满桌满地都是照片、资料,感动不已。精品可期!潘放对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说:雕塑的创作过程,跟怀孕一样,一件好作品需要不断地酝酿、构思,灵感的找寻,难之又难……
今年二月,榄核镇政府邀请羊晚集团代表、雕塑家潘放聚首榄核,探讨冼星海雕塑创作的有关事宜。大家实地考察了星海故里湴湄村、星海博物馆以及星海文化中心。
在涓涓流淌的榄核河边,望着百年古榕,潘放忽然陷入了沉思,耳畔似乎传来榄核的咸水歌、劳动号子,或许这些便是冼星海心中挥之不去的跫音。儿时正是这些声音,日夜陪伴着他……
C 构思
从榄核镇考察回来,潘放先生很快就在脑海里形成了初步想法。
潘放说,冼星海祖籍榄核镇,在他身上既有广东人的勤劳勇敢,又受过西学的浸润。突然想到冼星海雕像的外衣,可以用“洋大衣”来表现,可以将冼星海作为进步青年的开化一面表现出来,内里则用一件军装呈现,表现他作为中国人的情怀和志向。潘放将自己的想法向潘鹤先生讨教,潘鹤先生认为应当将冼星海从一个进步青年到革命青年的成长过程表现出来。而家乡是成长的地方,是根系所在。
四月,潘鹤先生与潘放先生联手创作的冼星海雕塑手稿及泥稿大样完成。虽然只是初稿,但眉目已出:只见冼星海右手拿着一根指挥棒,左手按着一叠乐谱。乐谱连着滔滔黄河,融入到下面的基石中。冼星海神情凝重、坚毅……潘放先生说,塑像应该表现出冼星海作为知识青年、进步青年的风度与气节。
乐谱和指挥棒这些元素,则可以将冼星海作为音乐家的身份符号表现出来;而太行山、黄河,则是抗日的重要元素和符号,也是冼星海重要的创作曲目的名称。将乐谱与太行山、黄河连在一起,表明冼星海雕像与祖国的大江大河血脉相连,他所创作的音乐亦根植于这片土地。
实际上,这与三十余年前潘鹤创作天子山贺龙铜像时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
七月,榄核镇政府。冼星海雕塑创作论证会在这里举行。与会者包括著名雕塑家梁明诚教授、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教授、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黄迅教授、广州寰宇都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吴志勇高级规划师、雕塑家潘放先生,以及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赵旭虹女士、榄核镇相关部门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