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飞女儿现状 丛飞遗孀出殡千人相送 5岁女儿默默落泪(图)
2011年4月18日,邢丹遗体告别仪式在深圳举行。记者高鹤涛 摄
邢丹的遗像。记者高鹤涛 摄
亲友们泣不成声,邢小丛飞(白衣小女孩)却很肃然。记者高鹤涛 摄
邢丹出殡千人相送 5岁女儿邢小丛飞前日才被告知母亲离开的消息
昨日,丛飞遗孀邢丹遗体告别仪式在深圳举行,丛飞和邢丹的孩子、双方父母等亲人以及近千名市民参加了邢丹的遗体告别仪式,不少网友在网上发帖、发微博纪念这位感动中国人物丛飞的遗孀,对她的离去表示深深的痛惜。
民政部、广东省民政厅、贵州省教育厅等单位都分别送来花圈和悼词,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蔡东士称,好心应该有好报,如今丛飞邢丹夫妇都已经离去,除了要关爱贫困儿童外,也要关注他们的后代。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陈贤德介绍邢丹的生平时,因为心情沉重而身体颤抖。
不过,在社会对邢丹之死表达深深的痛惜的同时,有关专家也对青少年犯罪提出了深切的关注,呼吁社会应该重视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做好青少年和未成年人的监管,探讨青少年和未成年人的教育。
■告别现场
孩子被告知妈妈去陪爸爸
昨日上午10时,深圳吉田墓园上,墓碑上的丛飞依然微笑看着这座城市,几束鲜花摆放在墓前,邢丹的骨灰将会和丛飞合葬在一起,实现了他们生前生死相依的誓言。来自深圳各界的近千名市民参加了邢丹的遗体告别仪式。告别仪式上,邢丹母亲肖素坤看到女儿的遗像时,难以抑制自己的心情,悲伤过度后突然瘫倒在地,因为深圳市殡仪馆提前安排了急救车在场,医生连忙为其输液,幸好没有大碍。
丛飞和邢丹的孩子小丛飞,5年前还是一个婴孩,如今已经长大许多。直到前日,邢小丛飞才被告知母亲离开的消息,当时她的姥姥抱着她说:“妈妈去找爸爸了。”小丛飞流着泪说:“我会想妈妈。”
对于妈妈的不告而别,小丛飞在泣不成声的亲友当中却非常肃然,虽然一路上她的阿姨和老师告诉她,见到妈妈时,想哭就哭,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是真正到了灵堂,小丛飞默默流着眼泪,又自己去擦干。直到最后看到邢丹的遗容,小丛飞一句话也没有说,眼泪又流了下来。
邢丹好友张艺说,小丛飞当年不懂爸爸离去的消息,只知道爸爸去了远方,甚至颇有怨言,“爸爸从不回来看我,不想要爸爸了”,昨日小丛飞的表现,既让她感到心酸,又觉得孩子坚强多了。
受资助学生送来爱心千纸鹤
深圳市展华实验学校的百名学生站在送别仪式的最前列,这所学校自从2005年就设立了丛飞奖学金,已经帮助了千余名家庭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资助金额如今有100多万元。丛飞去世后,邢丹继承了丛飞的遗志,继续将自己的工资作为奖学金。邢丹去世的消息十分突然,但学校师生们自发举行了追思会,学生们自发将邢丹以前的照片贴在教室里,昨日还将亲手叠的千纸鹤带来,只是希望“邢丹阿姨能够一路走好。”
贵州女孩朱园从高中起就接受丛飞和邢丹夫妇的资助,在她的记忆中,丛飞和邢丹曾经走过漫长山路来到贵州山区,看望他们这些孩子,山区中所有的孩子把邢丹称作妈妈。“那里的山路不知有多难走,走到的时候,她的脚上全是血泡。”
■朋友回忆
婚照摄影师:
她是“一朵美丽的花朵”
深圳知名的摄影师龙人是当年丛飞邢丹结婚照的拍摄者,当年一直照顾弥留之际的丛飞,他对邢丹的评价是“一朵美丽的花朵”,邢丹去世后,他和朋友们将竭尽全力照顾他们的孩子。“邢丹和丛飞都是善良的人,如今他们都已经去世,我们好好活在当下,也许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深圳义工:她是“深圳玫瑰”
近千人参加了邢丹的遗体告别仪式,有很多人从来没有见过邢丹,但是因为听说她的故事而感动。这一幕与5年前人们送别丛飞一样。一位长期在深圳做义工的李先生,与邢丹有过一面之缘,他连赞邢丹是一位优秀的女性。在告别仪式上,他手举一块自己书写的牌子“深圳玫瑰”,以表达对邢丹的敬意。
■上级评价
她用自己的方式
延续丛飞的爱心事业
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陈贤德介绍了邢丹的生平,称邢丹2001年认识“爱心大使”丛飞,并成了丛飞奉献爱心、捐资助学的得力助手。丛飞去世后,她接过丛飞生前使用的义工号,用自己的方式延续丛飞的爱心事业。深圳启动“文明出行”志愿行动以来,她每一次都参加了公务员“蓝马甲”志愿行动。
为了大运会赛会志愿者工作,她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就在去世前几天,她还和深圳市义工联一起商量如何组建一支有外语特长的义工队伍服务大运会。
陈贤德介绍说,邢丹参与组织过深港青少年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系列活动,还热情慰问并支持远赴非洲多哥支教的10名深圳教师,经常被学校邀请参与各项爱心活动。陈贤德表示,邢丹的突然离去,是深圳教育事业、共青团和义工事业的一个重大损失。
闯祸少年 贫困致辍学应关注
从警方公布的情况看,这3人均小学辍学、无业。按他们的年龄推算,正常小学毕业大概是2004年~2008年,而这时我国义务教育已经推行多年,仍有孩子小学没毕业?
记者昨天从一份材料上看到,2000年惠东县全县文盲人数还有4万多人,义务教育适龄少年儿童辍学而产生新文盲的现象不容忽视。适龄少年儿童辍学的原因主要是:有些农村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负担不起多个子女的书杂费;有些学生家长对实行新的毕业生就业制度缺乏认识,受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影响,不重视子女的义务教育,有的甚至还让本应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弃学打工;个别学校有违规收费现象,加重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从而影响了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一些地方对《义务教育法》的执行力度不够等等。
在惠州有一个知名度很高的晴天义工组织,在一个关于惠东县某小学辍学儿童的家庭情况调查报告里提到:这个小学是一所有300多人的学校,老师少,教学水平不高,没有图书室,没有电脑打印机。这里是革命老区,大部分年轻人到外地打工,留下的基本是老弱病残的。村里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万元,村里的特困中小学生有19人被社会爱心人士资助。
在农村,贫困带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辍学。尤其令人感叹的是,这些可能辍学的学生成绩都非常好:有一个10岁的五年级学生,品学兼优,家里还有哥哥、弟弟,几年前因生活贫困造成父母离异,父亲四十多岁,整个家庭就只靠父亲外出打工维持生活。
家访时看到他所居住的房子简陋,兄弟3人像野人般,一看就知道是无人照顾的。有一个7岁的一年级女学生,家有姐妹4个,父亲因患肝癌不治已去世,靠母亲打工和亲友们扶助维持生活,家访时看到该生长得很是伶俐可爱,家里满屋子是她的奖状。
义工们得出的结论是要看看怎样解决他们生活方面的问题。因为如果生活都没法继续的话,即使不用学费,饿着肚子也没法好好学习呀!只好回家到处乱逛,寻找放纵的出口。
■专家观点 预防青少年犯罪要从预防越轨开始
邢丹的不幸离世,因为3位嫌疑人都是90后,也引起了社会对青少年(未成年人)犯罪话题的关注。昨日,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艺军,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原共青团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晓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尽管对青少年(未成年人)的教育已经提过很多很多回,但现在社会依然没有一个专门机构能真正监管辍学青少年,而对青少年的教育,也急需从符合孩子的心理出发,通过兴趣培育预防犯罪行为。
皮艺军:预防青少年犯罪要从预防越轨行为开始
皮艺军认为,从邢丹遇袭的案件分析,3个犯罪嫌疑人都是90后,其在高速公路的行为原为“掷石取乐”,这是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皮艺军称,青少年的犯罪更多是以游戏打闹的方式出现,其所有的行为,都出于“游戏的动机”,包括上课、学习、玩乐……都充满了游戏的心态,而他们的生活也是一种“游戏人生”方式,其犯罪行为一般被认为是“游戏过程中的过失”。
即使是故意的犯罪也有游戏的心理存在,比如打架,体现了青少年的即兴和激情、不计后果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皮艺军认为,与成年人知道行为后果不同,青少年因为生活经验不足等原因,并不知道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的严重性,其行为在法律上也通常被认为是“无预谋,缺乏意志力、控制力”的越轨行为。高速公路投石头取乐,也体现了这种行为特征。
“预防青少年犯罪,就是要预防青少年的越轨行为。”皮艺军认为,青少年的辍学、逃学等行为都是越轨行为的体现,存在这些特征的青少年通常处于失控状态,不计后果。要预防青少年犯罪,就是要从预防他们的越轨行为开始。
皮艺军称,目前国内尽管存在关工委、团委等机构关注青少年的成长,但却没有实实在在的机构能真正监管辍学、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国家应在资源上有所倾斜,加大对辍学等青少年或未成年人监管的投入。
王晓:
借培育兴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昨日,王晓致电本报,对未成年人(青少年)犯罪表达了忧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王晓称,现在中央提出要加强社会管理,其中青少年管理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这关系到国家和家庭的未来。而3个犯罪嫌疑人都是小学辍学的事实,说明其9年义务教育并没有完成,对教育是个警钟,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王晓分析,3个孩子现在犯罪,但悲剧却埋伏在更早的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还有弱势群体家庭的子女,他们并没有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良好教育,也给这些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有些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对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未成年人,应该重视兴趣的培育。”王晓说,这次3个少年是为了“掷石取乐”,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个兴趣,比如篮球、画画、足球等等,也不是每个孩子生来就会犯罪,变不变坏如何引导很重要,尤其是兴趣的引导。
统筹:陈杰 文/ 记者 龙锟、周伟良、黄国金、陈杰、秦仲阳图:高鹤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