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唱追梦人的是谁男 大型音乐组曲“畅想”中关村追梦人
“1988年5月10日的那一天,正是百花齐放的绚丽的春天,中南海和中关村进行了交谈,一段话题拉开了中关村的光辉的一天……”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中关村命名30周年,由词作家一方创作的大型音乐组曲《畅想中关村》日前正式推出。
《畅想中关村》共包含《思绪的港湾》《春风吹过中关村》《下海》《致1988》《电子街》《科技园区的人们》《车库咖啡》等10首歌曲,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关村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关村里的追梦人。“中关村早已不是北京一个简单的地理坐标,而是一个承载着民族创新创造梦想的文化坐标。我希望在我的笔下,能够呈现一个兼具历史情怀和现代科技感的中关村。”一方说。
在一方的笔下,陈春先、王洪德、柳传志、刘强东……这些中关村追梦人的故事都被巧妙镶嵌在了《畅想中关村》的一首首歌曲之中。其实,一方也是一位特殊的中关村追梦人。
1984年,16岁的一方离开太行山区的老家来北京当兵。在那之后的30多年里,他几乎没有离开过中关村。“当时这个地方还叫海淀镇,就是现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所在的位置。那时的海淀镇就是一个大的经贸市场,而这30多年的变化,让我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促使国家科技飞速发展,这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形象。”一方说,正是因为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带给中关村的变化和发展,他希望用音乐文学来展现改革开放的成果,以及以中关村为代表的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在中关村30多年的工作和生活,为一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上世纪80年代,科研机构中一批有文化、有抱负的科学家和学者,他们主动申请停薪留职,利用海淀区提供的机会自主创业。一方见证了一些精英从艰苦创业到事业辉煌的全过程。
被称为“中关村第一人”的陈春先曾是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1980年,他成立了一个“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这个服务部被认为是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科技企业最早的雏形。“那时,陈春先已经在中科院做了20多年的科研工作,是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后来他3次到美国硅谷考察,归国后提出‘科技成果扩散试验’,探索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新路,在中关村建立‘中国硅谷’等主张。此后,他率先将设想付诸实施,带领十几个中科院的学术骨干成立了‘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这被看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办科研机构,也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前身。”一方说。
“当年还有一位科学家,从中科院电子所辞职后就在知春里中学租了一间小房子办公。曾经,在那间狭小的办公室里,他给我讲解着他的研究课题——节能灯。我记得特别清楚,他当年对我说:‘节能是大趋势,以后全世界都会用上我的灯。’我当时觉得不可思议,可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用这样的节能灯。”一方回忆。
“柳传志、刘强东,都是受益于改革开放、在中关村创业成功的人。在中关村的发展历程中,还有许许多多并不广为人知的创业者,他们有人成功,当然也有人失败,还有一些已转行多次。”一方说,这些中关村追梦人的经历和他们的奋斗精神,都被他写进了《畅想中关村》的一首首歌里。
歌词创作完成,一方请来了以“80后”为主的音乐创作者,为歌词配曲。“中关村是拼搏与创新的象征,所以,我希望以年轻人的青春和活力,赋予这些歌曲以新时代的朝气。”一方介绍,与传统的主旋律歌曲创作不同,流行、爵士、电子乐等更具时代气息和中关村特点的元素,在组曲中都有体现。
经过多年的酝酿和一年多的创作,2016年,组曲创作完成,并进行了演出。虽然当时反响不错,但一方并不满足。经过两年的精心修改和打磨,被定名为《畅想中关村》的大型音乐组曲正式推出,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中关村命名30周年。“现在,我还在撰写剧本,希望把这部组曲以音乐剧的形式搬上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关村一代代追梦人。”一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