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内容 罗斯福新政得失几何?
通识教育类图书的写作并不容易。由于学术评价体系的原因,当下学者忙于各种项目和课题,大都不愿意撰写通识类著作。相对而言,国外的学者似乎更重视这一领域。1995年,牛津大学出版社以培育人文精神为目的,推出了“牛津通识读本”系列,内容囊括文学、物理、生物、历史、地理、经济、艺术与设计、戏剧、媒体等知识领域。
这套书中的每一本,均由该学科行业专家撰写,注重专业性、知识性和通俗性的结合,它面向普通读者,篇幅通常在200页以下。
截至2017年2月,“牛津通识读本”已出版了510种,内部计划出版主题总数多达1215种。该丛书英文原版陆续面世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已被译成49种文字,销量达到800多万册。它被誉为真正的“大家小书”,丛书作者中,有多位来自国外大学或研究机构重要和知名的专家学者,他们对相关领域均有深入研究。最新出版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书,即是明证。
本书作者埃里克·劳赫威是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历史学教授,近年来主要研究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并著有《赚大钱的人:罗斯福和凯恩斯如何终结大萧条、击败法西斯并实现繁荣的和平》等著作。由埃里克·劳赫威来撰写这样一本通识类著作,可谓驾轻就熟。本书序言作者时殷弘称,“《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是一部简洁扼要、饶有洞察和甚为可读的杰作”。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仅有大约8万字。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作者展示了高度的凝练性和对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性把握能力,但其内容并不因为篇幅的限制而单薄。本书第一章为读者展现了广阔的历史场景,描绘美国在当时所处的地位,力图展示1929年大萧条发生的现状和一战之前的不同,并强调大萧条之前国际经济体系的脆弱——当时的世界体系由债务连接,经不起风浪;第二章显示,危机发生后,胡佛总统和国会中的共和党尽管有所作为,但未能有效应对危机;第三章展示了大萧条的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之“新”;第四章讨论了新政在金融体系发挥的作用,以及新政在保持美国传统和制度不变的同时,及时救济那些在大萧条中蒙难的民众;第五章揭示了新政中失败的措施,它促使新政发展转变为平衡兼顾的政策机制;第六章考察了新政主导者如何尝试重新划分他们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力;最后一章显示,罗斯福深受美国选民认可,1936年大选以压倒性优势胜出。
毫无疑问,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后果极其严重,它导致美国失业率高达大约25%,除此以外,还有开工不足的问题——那些保住工作的人,经常面对工作时间被压缩和工作报酬被削减的问题。到1932年夏天,超过半数的美国工人无法全职工作,平均工作时间和报酬只相当于全职工作的59%。
其时,美国经济中的各个产业部门均遭重挫,世界经济严重下滑。“也许最重要的是,这场灾难促使美国中产阶级纳税人和选民认为自己是不幸的大多数,而不是幸运的少数。”这几乎意味着,绝大多数美国家庭都深受其害。
带领美国走出困境,成为了罗斯福新政的必然选择。哪些措施属于新政?作者提出了两个标准:一是历史阶段;二是政策发挥的功能。所谓历史阶段,主要指1930年以后发生的事情。至于“政策发挥的功能”,作者将新政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那些看起来有助于逆转大萧条的政策;第二,那些无助于大萧条的政策;第三,那些虽未直接应对当前灾难,但有助于防止或降低未来发生类似问题可能性的政策。
作者认为,罗斯福的核心理念是“贫者无自由”,除此之外很难找到一条贯穿各项新政措施的清晰线索。
在具体的政策实施中,罗斯福首先拯救银行业。就任总统两天后,他宣布全国所有银行停止黄金交易,这实际意味着命令银行歇业。国会1933年通过的《紧急银行法》确认了罗斯福的行动,并授权复兴金融公司购买银行股票,并在货币发行方面赋予联邦储备系统更广泛的权力。
这两项措施便于动用资金。1933年4月,罗斯福颁布行政令,禁止美国人持有大量黄金,并要求他们把手头的黄金交到联邦储备银行换取其他货币,美元兑换黄金的价格从20.
67美元每盎司上升到30美元每盎司。政府为年轻员工提供工作,创造了几十万个就业机会。1933年5月,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助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援署,从复兴金融公司资金中划出5亿美元,向各州拨款。6月,国会拨款33亿美元作为公共工程局的启动资金。
罗斯福喜欢以工代赈而不是直接发钱。1935年,新的联邦《紧急经济拨款法》出台,这一法案赋予总统近50亿美元来开展各项救济计划,例如修建高速公路,养护环境、兴修水利设施、推进电气化、建设住房等。通过公共事业振兴署,政府雇佣了数百万人。此外,政府对农业和工业都实施了一定程度的管制。罗斯福还积极鼓励工人加入工会,以改善财富的分配。此外,他还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罗斯福新政尽管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未能完成其使命。真正终止大萧条的,是美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制造长枪大炮。直到1943年,美国的失业率才回落到1929年的水平。美国经济学家、奥地利学派学者罗斯巴德在《美国大萧条》(海南出版社)中认为,胡佛-罗斯福时期的政策使得经济衰退更加严峻,让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30年代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