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旺容错纠错机制 万钢:建容错纠错机制 减科技人员琐事时间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表述,引起了在场代表、委员的阵阵掌声。在科技部部长万钢看来,“委员、代表们的掌声表达了他们的关切和期许,我们政府部门要从掌声中思考我们努力的方向和重点。”
3月11日,万钢等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就2016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进展成效和2017年重点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
新的一年,新的作为
统计数字显示,2016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15500亿元,我国高被引科技论文数跃居世界第3位,8个重要领域论文被引数已排名世界第2位。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一,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407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增至56.2%。
这些数字,让2016年成为国家科技事业创新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万钢表示,总的来说,国家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蹄疾步稳,取得显著进展。
那么,走进2017,科技工作将如何续写辉煌呢?
“2017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当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科技工作要有新的作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万钢说,科技部将把工作重心从规划部署转移到全面落实上来。
他说,今年是规划落实落地的重要一年,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使各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高校能够更加有担当;要提升服务能力,减少科技人员在琐事、杂事上浪费的时间;要总结更多案例,帮助大家在新政策落实方面有更好的把握;要连接各项政策,打通各个环节,推动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
一大波“重大计划”和“国之重器”在路上
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科技部宣布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遴选工作已确定,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深海空间站、天地一体化4个重大项目的实施方案编制全面启动。
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是我国科技前瞻布局的重要体现。2006年开始实施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周期到2020年即将结束;面向未来部署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则从2016年开始,实施周期到2030年。
“重大专项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两者在领域分布上有相关性,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能源环境、生物健康、海洋天空等五大领域,遴选体现的是战略必争、重大关键、前瞻引领、切实可行等基本原则。”万钢说,二者将形成一个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系统布局。
万钢坦言,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将实施动态调整机制。这是因为规划实施需要一段时间,科技创新本身又发展很快,有一些新的技术需要及时跟踪、超前部署。比如,人工智能经过60年的积淀,从去年开始在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和群体智能等方面,都出现重要新进展,也许需要及时论证,适时调整。
除科技创新2030- 重大项目外,科技部还将深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的规划制定和立项论证;启动组建国家实验室,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组织实施重大基础科学项目,筑牢基础前沿研究根基;在我国优势领域发起和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促进创新资源双向流动与开放……
科研经费:服务做加法,检查做减法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提出,要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
事实上,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诸如如何给予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更大自主权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万钢举例,为减轻科研人员在项目经费预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负担,从繁杂的预算编制、费用报销等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所在研究单位和课题组可以配置科研财务助理,协助做好各项经费支出的工作。有专人帮助科学家做出差报销、购买、填表等事情,把科研人员的时间留出来,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做科研。
针对科研人员反映的科研项目经费检查多、评审多的现象,万钢认为,要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规范管理,强调支出公开透明,强调法人责任,减少检查评审。可把各部门需要检查的内容集合起来,每年减少检查次数,减少检查项目比例,加强统筹协调来改进检查方法,共享检查结果,减轻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负担。
“总的来说,今后的做法就是在服务上做加法,在检查上做减法,在管理方面更多赋予高校、院所自主权。”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