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围城经典语录 钱钟书与林徽因之间的猫腻
钱钟书在他的小说《猫》(大概是1945年)中描述了一个“李夫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以林徽因的“事迹”为素材的。
小说一开头,“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没想到几年以后,钱钟书与林徽因之间终于真的有了“猫腻”。
钱钟书挖苦“林徽因”,大概也是“嫉妒”吧,“才子”嫉妒“才女”。一想到那些“有身家名望的中年人”不和他来往、探讨学问,偏偏喜欢泡在“太太的客厅”里,在“李夫人”那里起腻,心里很是反感。钱钟书分析了他们的心态,他们不是为了探讨学术,而是为了“心灵的交流”--一群只有婚姻没有爱情的“有身家名望的中年人”要在“太太的客厅”里感受“浪漫的情调”、“爱的温馨”,把“太太的客厅”当作“情感”与“精神”的“避风港”。
钱钟书自然瞧不起这班人,忒无聊了。钱钟书“饱汉不知饿汉饥”,他和杨绛女士“伉俪情深”,不假外求了。而那些“有身家名望的中年人”却没有那么大的福分,“心灵”自然空虚、苦闷,有这么一个“太太的客厅”,自然欣喜若狂、蜂拥而至了。
钱钟书瞧不起他们。她并不是卖弄才情的女人,只爱操纵这许多朋友,好像变戏法的人,有本领或抛或接,两手同时分顾到七八个在空中的碟子。颐谷私下奇怪,何以来的人都是近四十岁、久已成名的人。他不了解这些有身家名望的中年人到李太太家来,是他们现在惟一经济保险的浪漫关系,不会出乱子,不会闹笑话,不要花钱,而获得精神上的休假,有了逃避家庭的俱乐部。
建侯并不对他们猜忌,可是他们彼此吃醋得利害,只肯在一点上通力合作:李太太对某一个新相识感到兴趣,他们异口同声讲些巧妙中听的坏话。
他们对外卖弄和李家的交情,同时不许任何外人轻易进李家的交情圈子。这样,李太太愈可望而不可即了。事实上,他们并不是李太太的朋友,只能算李太太的习惯,相遇了五六年,知己知彼,呼唤得动,掌握得住,她也懒得费心机更培养新习惯。只有这时候进来的陈侠君比较上得她亲信。
据杨绛的文章,49年之后,钱家与林家同住清华园,居然还是邻居。钱“爱”猫,养了一只“很聪明的猫”,而林也养了一只猫。猫对钱、对林,都是“爱的焦点”。不幸的是,钱家的猫太小,常常受邻居猫的“欺负”。钱钟书特备了一根竹竿,只要一听到猫的“惨叫”,就知道他的“爱的焦点”受邻家的猫“欺负”了,赶紧出来“打猫”,为他的“爱的焦点”报仇。
杨绛劝钱钟书,你的小说里不是说:“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那只猫可是林徽因的猫,“打猫要看主妇面”,不要因为“猫事”伤了两家的“和气”。钱钟书可顾不了什么“主人面”、“主妇面”,照打不误,还说:“理论总是不实践的人制定的。”
杨绛提到如下一段话:
49年之后,我们在清华养过一月很聪明的猫。小猫初次上树,不敢下来,钟书设法把它救下。小猫下来后,用爪子轻轻软软地在钟书腕上一搭,表示感谢。我们常爱引用西方谚语:“地狱里尽是不知感激的人。”小猫知感,钟书说它有灵性,特别宝贝。
猫儿长大了,半夜和别的猫儿打架。钟书特备长竹竿一枝,倚在门口,不管多冷的天,听见猫儿叫闹,就急忙从热被窝里出来,拿了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儿打架。和我们家那猫儿争风打架的情敌之一是紧邻林徽因女士的宝贝猫,她称为她一家人的“爱的焦点”。
我常怕钟书为猫而伤了两家和气,引用他自己的话说:“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猫》的第一句),他笑说:“理论总是不实践的人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