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029 投资人王磊:2017年产业的关键词是精耕细作、全球化配置
在线教育自2013年以来,已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中兵家必争之地。经历了疯狂的投资热潮后,在线教育行业投资已经逐渐趋于理性。从被追捧的投资风口,到进入平稳发展期,推进在线教育商业化已经迫在眉睫。2017年,或者更远的未来,在线教育将如何打破盈利困局?
2月24日,蓝鲸教育首届沙龙举办。围绕“2017在线教育,如何从投资风口变成好生意”,新东方在线COO潘欣、拼图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磊、互联网教育产业专家徐华、盒子鱼创始人黎小说、一起作业联合创始人肖盾发表了主题演讲,结合自身经历与对行业的观察,他们为大家分享了对所谓投资风口与在线教育商业化等问题的看法。
干货很多,蓝鲸教育将陆续为大家呈现,本期首先分享潘欣、王磊与徐华的观点。
以下是王磊演讲,经蓝鲸教育编辑整理。
王磊是拼图资本的创始人也是首控基金合伙人,关注教育各个细分行业,从早期的项目、直到IPO项目,涉及教育全产业链环节。拼图资本是创办于2015年的教育产业基金,规模大概2亿人民币。对于在线教育,站在整个教育产业投资的角度,王磊分享了他在投资并购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以下是分享内容摘要:
代表未来的在线教育,已经到来或已成过去
对于在线教育,我认为“未来已来”可以作为关键词来代表。教育产业在过去的几年中一致认为,在线教育代表了教育的未来。今天,在线教育这个未来已经来到,甚至可能变成了一个过去式。为何如此认为?
从整个教育互联网化程度来看,若将三通两平台的渗透率作为参数,现在全国中小学已经达到了82%的渗透率,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已经实现在线状态。从现有的教育形态看,无论是早教、K12,还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没有被互联网涉及的细分赛道已经很少。互联网教育在2013、2014年还是很新的名词,当时的状态是很多产业人都在探索教育与互联网如何进行连接。
经过2013-2014年的洗礼、2015-2016年的市场淘汰,其实大多数的教育赛道已经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连接。教育产业的互联网化已经进入到深水区。腾讯近期出了一份报告,探讨“整个互联网经济进入了分水岭”,互联网教育作为最后一个互联网化的产业,仍未达到其他产业一样的深度互联网化,但相比从前也已经大大进化了,教育的互联网化程度发展之快令人侧面。
2016年有几个金额较大的融资案例,如Vipkid融资1亿美元、邢帅教育融资3亿、以及51talk上市等,这些都说明一些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已经行得通,得到了市场的验证、以及资本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内容变现成了一个风口。像知乎、得到、逻辑思维等泛教育类的产品变现能力非常强,而且其融资的额度也是巨大的。所以,我认为如果把在线教育作为单独的品类来看,互联网教育的春天是从2016年年底真正开始的。
2013、2014年是一个泡沫期,2015年起很多精品被市场“大浪淘沙”出来,各种营利模式已经快跑出来了,当下的今天可能已经临近奇点。
如今“在线教育”已经变成一个“伪命题”,以后不再存在所谓线上线下的问题,所有的教育细分领域或多或少都有线上业务,线上线下已经融合。我认为看教育更应该从不同细分领域去关注。
早期项目要看回报,上市公司跑马圈地
教育未来已经来到,可惜投资的“天使”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大多数的投资人很难投资早期项目。在教育产业中,90%以上非常早期的项目都是难以成功的。因为除了情怀之外,很多早期项目缺乏必要的成功要素,没有商业的模式、没有市场、缺乏壁垒等。但对于资本来说,只讲情怀是不够的,投资也是需要投资回报的。若早期项目没有模式和技术上的创新,确实很难获得投资。
虽然我非常看好教育产业在未来5~10年的发展,相信其依然会持续增长,但是,不得不说早期的项目仍然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只有拥有技术壁垒或模式壁垒的企业才能迅速跑出自己的赛道。
与早期项目形成鲜明对比,2016年整个资本市场呈特别蓬勃发展的态势,尤其是一些特别成熟的项目得到了很多资本的亲睐,投资、并购更是屡见不鲜,尤其以上市公司为代表。
事实上,上市公司正在经历跑马圈地的过程。原主业并非教育、一些教育概念的上市公司,现在都在进入教育产业,发展自己的第二主业;并且几乎是不计代价在收购教育资产。背后的逻辑是整个中国经济在下行,很多传统的业务的发展大不如前,而教育行业是抗周期的,相对稳定。即使教育行业的爆发力不是很强,但是这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教育资产的收购可以有效提升财报,所以2016年掀起了巨大的收购、并购热潮。
从整个教育产业来看,规模初现:A股市场已经存在大量教育概念股,几十家不等;挂牌新三板的教育类企业已经超过两百家;已经上市港股的教育企业接近十家,2017年港股上市的教育产业预计将达到20家。
我认为,2016年可以用“跑马圈地”进行概括;而在2017年,整个教育行业会逐渐回归理性。
2017年:资本回归理性,精耕细作是关键
整个教育产业资本化过程中,2015、2016年已经达到一个阶段性高峰,同质化竞争会变得非常激烈。例如之前港股只有枫叶国际和成实外的时候,龙头效应非常明显,股价会相对持续地上涨;而当更多的教育企业扎堆上市之后,这种效应就会被冲散。港股的教育板块市盈率已接近20倍,而A股也回到60倍左右,预计至2017年年底会接近40倍,呈现逐渐回归理性的状态。
在现有的整体情况下,投资人在2017年会更加谨慎。值得提醒的是,很多教育企业现在仍没有意识到资本的谨慎态度,仍保持2016年风口上的激进状态,报价太高是很危险的。
2017年,教育产业资本会向理性回归。不论是上市公司收购,还是企业的发展,精耕细作变得特别重要。对已收购教育资产的上市公司来说,2017年要面对对赌业绩的实现情况。那么,如何能够兑现业绩,就需要在投后管理做一个深度的挖掘;这正是整体战略布局和投后整合面对考验的时刻。
对于潜在的被投方来说,要想继续得到投资人的青睐,也需要精耕细作,要专注于如何把业绩做好、管理做好。欲在竞争之中脱颖而出,精耕细作是2017年的关键词。
需要关注全球化的资源配置
我认为,无论是对于教育产业的创业人,还是对于投资人来说,在未来5到10年都需要拥有全球视野。因为当整个教育产业成为资本市场上大的主流板块之时,同质化的竞争会变得极其激烈,如此,教育企业除了精耕细做之外,还需要进行模式、产品和市场方面的创新;此时,教育企业需要将教育视野放眼全球。
在我看来,未来最理的教育机构应该是:将根据地设在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布局广泛,而且拥有全球资产配置。像中小学领域布局到美国、英国,职业教育领域布局在德国等类似于如此的全球布局,才能成为真正全球化的教育集团,也才能拥有真正的竞争优势。
目前,很多大的上市公司/教育集团正迈向国际化,且悄无声息地进行海外的并购。据我了解,即使很多不为人熟知的尚未上市的企业,也已经开始进行海外并购。可以看出,目前大多具有前瞻性的机构,都在进行全球化的配置。
最后一点,我们应该“把握本质”。无论市场怎么样风云变化,潮起潮落,其实最终、最值得去投资的那些机构,永远是紧紧把握住教育本质的机构。无论通过投资还是并购,我个人永远最关注那些能够把握住教育本质的、有价值的企业;也希望通过投资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企业,帮他们带去更大的价值。
王磊个人微信:wanglei_leon 欢迎勾搭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蓝鲸教育专注报道教育上市公司
扫描文末二维码你可获得:
(加微信请备注上姓名 公司)
√ 教育二级市场研讨群
√ 教育社区高端媒体交流群
√ 蓝鲸教育网站【教育社区】栏目邀请码
√ 垂直的教育线下沙龙
√ 投稿平台及内容交流(文章可被百度新闻源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