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鹏龙女郎 林鹏先生及其书法(组图)
《燕歌行》部分一 自明清国变以来,风樯阵马、雄健豪迈之连绵大草日渐衰落,嘉、道之际,碑学昌盛,帖学一脉逐渐沦落为艺术之奴婢,狂草之风亦随之泯灭。道随天变,物以机生。时隔三百余年之后,书道中兴,草书遂接明季之续。
但由于时代既缺乏相应的人文环境,书家又缺乏一定的文化修养,故书风多有流弊。与此之中,而能狂而不肆,奇而不诡者,不过数人而已。林鹏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二 先生对历史有着深刻理解和卓越见地,所以当他留意书法时,就一下子抓住了书法艺术的本质所在。
先生介入书法并不是很早。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书法复兴时,先生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一个旁观者。只因他对书法独特的见解和对傅山草书无可挑剔的辨识能力,才使众多的人们认识到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书法家。
先生擅书,不止于工稳一路,而落脚于狂草。犹如先生崇儒不限于思孟学派,而于颜回、曾皙一脉以及所传之庄子学说也用心良多。先生是规矩中人,也是性情中人。抒赋性情的一面,就表现在他的草书上。草书,历来大家颇多,羲之之古拙,献之之倜傥,张旭之雄浑,怀素之冷峻,山谷之泼辣,枝山之狼藉,董其昌之简淡,王铎、傅山之绵密、磅礴。先生对此都一一钻研,吸取精华。而怀素、王铎、傅山则是先生书法风格的支撑点。
先生的书风重圆劲,圆劲则中含。怀素草法奇诡多变,然用笔逮乎提按中锋,线条圆劲,此所谓篆籀笔法。先生草书之圆润劲健,多滋于此。中锋用笔,线条圆转;结字避方趋圆,宫敛内含;章法奇逸多变,而又不是中行。此先生又谓之“中气”。先生之草书正因为在任情恣性、左盘右蹙间“中气”弥满,故而有化百炼钢为绕指柔的妙处。
先生书风的另一个特点是绵密。书法至明季,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辈出,书风走向为气势连绵。气势连绵来源于字法与章法的绵密。先生重明人之盘结,但字法繁简并用,故而先生之书,绵密中不失气舒,盘结中蕴空灵之象。
先生书风还贵在自然。先生说:“书法是感情状态的自然流露,道法自然,听其自然,各正性命。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握管使锋,逐毫而应,不过就是尽情浑洒而已。”先生之言是其实践的总结。先生作书,挥运之际,了无挂碍,行笔之处,一派天机。
其用笔、用墨、结字、章法,无一点雕琢气,然用笔之精到,结体之谨严,章法之畅达,不越雷池半步。这种清健放逸融为一体的书风在明季之后已经很少见到了。三 先生不仅以书法名世,还是一位有成就的书法理论家。这既来源于他的书法实践,又得益于其深厚的国学基础。
“随笔文丛”中的《书艺谭》是一部全方位研究傅山的理论著作。书中不仅对傅山的家世、思想、书法艺术等做了充分的分析和论述,而且还澄清了历来模糊不清的问题。
先生对草书颇有研究,尤其对傅山草书创作的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先生在“草书漫谈”起首便说“如果探讨草书艺术的规律和原则,那么,傅山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先生从用笔、用墨、结构、章法、整体五个方面对傅山草书做出了总结,从而进一步揭示出了傅山“四宁四毋”的艺术创作原则和真谛。
四 萧散而高雅,豪迈而奔放,塑造了先生文化与艺术的双重人格。他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思想是传统的,发微是现代的。越是传统的越伟大,越是传统的越能立足于世界之林。先生继承传统,倡导传统,如醉如痴,老而弥笃。但他师古不泥古,推陈出新,相信他所创造的艺术品与他的其他著作一样能流传久远,昭示后人。
姚国瑾(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书法系教授)简介 林鹏,字翮凤,号蒙斋。1928年生于河北易县南管头村,今狼牙山镇。1941年参加革命,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1958年转业山西,1990年离休。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山西分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和评委。现为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林鹏以草书名世,擅大草,遒劲豪迈、气势磅礴,出版有 《林鹏书法》;擅治印,其印质朴厚重,出版有《蒙斋印话》。他不仅是一位书法家,更是一位学问家、思想家,出版有书法理论《丹崖书论》、长篇历史小说《咸阳宫》、学术随笔《蒙斋读书记》、《平旦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