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电影 张思德[2004年吴军唐国强主演电影]
2004年3月12日,导演尹力与北京文化局局长张和平在一起吃饭闲聊时冒出了拍一部纪念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发表60周年的电影。提到“为人民服务”就不能不提到张思德,于是《张思德》的最初拍摄想法就这样产生了。
3月18日,导演尹力跟作家刘恒谈了拍摄这部戏的想法,刘恒接受尹力的邀请,负责这部戏的编剧。3月24晚尹力又约了负责剧本策划的史东明主任,给中影集团的韩三平总经理打电话,韩三平当即在电话里表示这部戏可以投拍。
关于《张思德》拍摄的工作就这样紧锣密鼓地展开了。3月25日,韩三平召集尹力、史东明、作家刘恒、总会计师姜涛、主演唐国强和吴军以及张和平就这部戏的日程做了进一步安排。3月26日中影集团召开了关于生产创作的的中层干部会议,韩三平在会上宣布了《张思德》筹拍计划。
在剧本一字未写的情况下,开机时间、关机时间、以及公映时间都定了下来。4月3日全体主创人员以及作家刘恒赶赴陕北。到了延安,尹力与刘恒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以及考察了枣院、杨家岭、王家坪、凤凰山等毛泽东当年在延安的革命环境,为影片创作寻找各种素材。
4月14日刘恒回到北京便一头扎进剧本的紧张创作中。4月30日凌晨6点钟刘恒的剧本完成,通宵未睡的尹力马上打电话召集创作班底到北影厂集合,剧本打印复印送往电影局审批。
5月10日刘恒第二稿剧本出来,5月11日大部队在尹力的率领下从北京向延安进发,5月12日凌晨4点到达拍摄地点米脂。5月15日剧组正式开机 [5] 。
影片创意来自于总策划张和平对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记忆,和对60年前那个革命激情澎湃年代的向往。编剧是曾经写过《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和《秋菊打官司》等剧本的作家刘恒,这部影片剧本最大的难度是“平地起高楼”( 一开始查“张思德”,只有不到两页纸的一个生平,除此之外有价值的资料很少。
既有的材料也不一致。有的说他身材不高,有的说他身材魁梧),刘恒在素材很少的情况下 [1] ,回避了以往一提到延安就是振臂高呼、宝塔山、秧歌舞那些传统符号,而是大量采用草鞋和纺车等真正具有历史质感的事物和细节来创作了影片剧本 [7] [13] 。
因为影片以黑白片影像呈现那个历史年代,因此在道具、布景上要求比较苛刻和严谨 [1] 。影片拍摄了3个多月,剧组从榆林、佳县、米脂、绥德、延安一路下来,拍摄现场都在山上沟里,有三四个小时的路程,为了保证9月8日全国公演,剧组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最长的一次,干了25个小时,从早上4点钟出发,干到第二天早上5点钟,回来睡了4个小时又出发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