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我河山歌曲 岳飞书法“还我河山”的来历
早前的中学历史课本上,讲到岳飞抗金一章时,配有岳飞“还我河山”的书法图片,相信很多少都不陌生。其实此“还我河山”并非岳鹏举原迹,而是后人集字之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中华民族发出了救亡抗日的吼声。有识的爱国志士,立即想到应从历史伟人、民族英雄岳飞身上汲取力量。
江苏嘉定(今属上海)文字学家周承忠,从相传为岳飞手书李华的《吊古战场文》碑拓中,在“河水荥带,群山纠纷”中取“河”、“山”两字,在“秦没而还,多事之夷”中取“还”字,在“奇中有异于仁义(繁体)”中取义(繁体)的下半载“我”字,组合成“还我河山”四字。
加上岳飞的落款和图章,临摹成为一幅岳飞手书的“还我河山”题词。另一位嘉定人、地理学家童世亨,立即将此题迹刊登于地图册的扉面。而《东方杂志》主编金兆梓见后,立即在杂志上刊出。
“还我河山”四字,道出了中国人民的心声,从此作为岳飞的真迹,与《满江红》词一起,迅速传遍全国。
-------------------分割线--------------------
岳飞虽出身军伍,但自幼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教育和勤奋的学习,文武双全,能诗善词,书法以行、草为主,畅快淋漓,龙腾虎跃,气韵生动,章法严谨,意态精密,纤浓符中,刚劲不柔,自有一种淳正之气,颇含文臣气质。传世书迹,有《书谢眺诗》、《前后出师表》、《吊古战场文》等。
岳飞传世书法:
《吊古战场文》,草书,相传为岳飞手书。在杭州岳庙,碑共10石,每石高52厘米,宽103厘米,刻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碑文为岳飞书唐朝李华作的《吊古战场文》和南宋文天祥,清彭玉麟、德馨的题跋(该拓片只有文天祥的跋,故只有八片)。碑原在众安桥忠显庙,1979年移至岳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