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 为什么织田信长被称为第六天魔王?
第六天魔王原本是印度教中的毁灭之神湿婆,他与创造之神梵天,守护之神毗湿奴并列为印度的三大主神。佛教在印度诞生时,印度土地上已经存在了大量宗教,这些宗教互相攻讦。特别是湿婆教派,一直是反对佛教的急先锋。但是反过来这些宗教也会吸纳彼此的教义和神灵。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不少其它宗教的神灵,湿婆就是其中一位。
按佛教传说,起初大自在天(也就是湿婆,或称“他化大自在天”)狂妄自大以为自己是宇宙中最伟大的神灵,和妻子乌摩妃始终不肯皈依佛教。不空成就佛化身成为降三世明王,与大威德金刚、不动尊明王一起打败了大自在天和乌摩妃。现在还经常可以看到降三世明王的神像脚底下踩着一男一女,他们就是大自在天和乌摩妃。
【降三世明王】
尽管被降服了,但大自在天原本的地位还是非常崇高的,亏待不得,所以佛教将他安置在欲界最顶端的第六天上。佛教将天分为三界,从下往上分别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每个界下面又包含若干天,共计二十七天,其中欲界包含六天,代表充满欲望与诱惑的世界,大自在天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同时也是三千大千世界之主。还是是天龙八部中,天部的成员之一。
按理说这样大自在天就应该属于佛教的护法之一,是正面的神才对,但是某些佛教仍然将其视为佛法之敌。想来有两个原因,第一自然是他以前跟佛教有过一段斗争的历史;第二是进入佛教以后“欲界之主”这个头衔不好,众所周知,佛教是最反对欲望的,那么欲界的主人当然就是佛教之敌喽。所以大自在天获得了“第六天魔王”之称。
【大自在天湿婆的本来面貌】
再说,佛教进入日本以后得到统治者的拥护。特别是到了奈良时代,统治者更是动用全国财力修建庙宇,传播佛学。这一方面促进了佛教的发展,反过来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获得权力和财富以后,许多僧侣便没办法专注于修行,随之开始干涉世俗。
奈良时代晚期,桓武天皇迁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避免寺院干政。由此开创了平安时代。可是平安时代佛教干政的情况有增无减,大寺院还招募武士作为僧兵,形成了一股足以和公家、武家分庭抗礼的势力,称为“寺家”。
镰仓时代,僧兵不仅会对抗朝廷,不同宗派之间也会经常械斗,严重影响社会和谐。此时的统治者基本上还是崇信佛教的,所以采取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一方面继续支持佛教传播,另一方面限制其武力的发展。禁止僧人持有武器,对于闹事的僧人进行镇压、制裁,但是仍然没有削弱僧兵的势力。
【织田信长】
到了日本南北朝时代、室町时代、战国时代各宗派的僧兵作为武装力量经常参与到战争中。元龟元年(1570年),石山本愿寺、比叡山延历寺的僧兵参与了信长包围网。在近江国的战斗中,浅井家、朝仓家和两万士兵和延历寺的数千僧兵重挫了信长军,织田信长的重臣和弟弟战死,这自然令织田信长对僧兵怀恨在心。
元龟二年,延历寺僧兵无视织田信长的警告,顽固包庇浅井、朝仓联军。为了复仇,也是为了杀鸡儆猴,织田信长下令火烧比叡山,屠戮僧人。比叡山是日本佛教圣山,此事一出自然震动全国。织田信长的敌人们遂称其为佛教之敌第六天魔王的化身。
虽说织田信长火烧比叡山延历寺的行为太过于残暴,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是日本佛教过度参与世俗斗争招致的恶果。在信长之后,丰臣秀吉等人也对僧兵进行严厉的打击,僧兵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